第十三章 元明清瓷器的新成就 第二節 元代瓷器的對外輸出

元朝統一中國以後,掃平了北方和西北的割據勢力。西北包括絲綢之路的各條商路十分活躍。沿海地區的海上貿易受到政府保護而空前發達,形成著名的陶瓷之路。

元朝商業路線,也就是瓷器輸出的路線分為陸路和海路兩個方面。陸路主要有三條重要交通線:

第一,由大都向東北方向出發,過遼陽路達高麗開城,渡海到日本。也可經過開元路、上京故城、胡里改戶府至奴兒干城。第二,由大都向北沿黑龍江、怯綠連河達和寧。第三,由大都西北行到宣德、和寧、外剌王府、益蘭州、謙州、過西伯利亞進入歐洲伏爾加河流域的不里阿耳、莫斯科、那窩果羅,這也是一條重要絲綢、茶葉輸出的商道。從大都向西經宣德、大同、豐州、寧夏、甘州,南去過冀寧、晉寧達奉元。自和寧西行或西南行達別失八里、阿里麻里。銜絲路可達虎思窩魯朵、可失哈爾。向西達西亞名城撒麻耳干、察赤、塔剌思和巴里黑。沿錫爾河、阿母河西北行達不里阿耳、莫斯科、那窩果羅。西南行達亦思法杭、八吉打、的迷失吉。由撒麻耳乾和巴里黑東南行進入南亞的可不里、白沙瓦、底里。自亦思法杭西北行可達哈馬丹、孫丹尼牙、帖必力思。向北通金撒來、不思阿爾。越烏拉爾山通達歐洲。西北行經撒里茫達君土坦丁堡。自八吉打南行到波斯灣港口波斯啰。自的迷失吉南行經麥地拉,至伊斯蘭聖地默伽城。西南行經耶路撒冷,西通密昔爾的亞歷山大里亞。沿地中海的非洲海岸西行達摩洛哥的非斯和丹吉爾。這些陸上交通線活躍情況都超過宋朝。

海路交通線,往來最頻繁的是朝鮮和日本,從海河出渤海向東到開城、日本。自登州出海到高麗和日本。自揚州、慶元、杭州、泉州出海東渡日本。

東南亞、南亞、西亞和非洲與元朝關係也很密切。其航線大致是,各地貨物彙集到廣州、泉州、慶元、杭州、溫州,裝上航海大船出海,沿海岸線西南航行就可達越南、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沿印度東海岸航行就可達馬八兒、加異勒。向南渡海就可達僧伽那山(斯里蘭卡)。沿著印度洋海岸向西北航行就直抵波斯灣著名商港忽里模子、波斯啰。由忽里模子往南就可達祖法兒,向西就可達亞丁灣入紅海到默伽城和密昔爾。由祖法兒往西南經速可亦剌島直抵層搖羅、馬達伽思迦兒等非洲沿岸。中國海外交通開拓到什麼地方,中國瓷器就銷售到什麼地方。汪大淵《島夷志略》記載中國瓷器銷售的地區有:琉球、三島、無枝拔、占城、丹馬令、日麗、麻里嚕、遐來勿、彭坑、吉蘭丹、丁家盧、戍、羅衛、羅斛、東沖各剌、蘇洛鬲、淡邈、尖山、八節那間、嘯噴、爪哇、文誕、蘇祿、龍牙犀角、舊港、班卒、蒲奔、文老古、龍牙門、靈山、花面、淡洋、勾欄山、班達里、曼陀郎、喃里、加里那、千里馬、小?〔ge革〕南、朋加剌、天堂、天竺、甘埋里、烏爹。這些古地名分別屬於日本、菲律賓、印度、越南、馬來西亞、汶萊、印度尼西亞、泰國、孟加拉、伊朗等。各國考古工作者發現元代瓷器的地方比文獻記載要廣得多。葉門作家阿布·美卡拉瑪描寫一個生財有道的販布商人,他曾在敘利亞阿勒頗城和巴格達居住,由於去了印度和中國,財運亨通,變成巨富。他從印度遷居亞丁時,帶來了許多財產,最令人矚目的是那些美麗的中國瓷器。阿拉伯旅行家伊本·拔圖塔在遊記中說,他於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到過中國。他寫道:秦克蘭(廣州)和剌桐(泉州)一樣,盛產瓷器。秦克蘭是世界有名的大城市,市場繁榮,有最大的陶器市場,商人們從這裡販運瓷器到中國各地,又到印度、葉門。他路經大馬士革時曾見一位年青女奴在街上失手打碎一件中國瓷碟,為了避免主人鞭打,她馬上到鋪子里買了同樣的瓷碟。

元朝瓷器輸出的品種,主要是青花、青白瓷、青瓷。《島夷志略》上描寫的處州瓷器、處器,主要是龍泉青瓷,因為龍泉地方屬處州管轄。根據實物分析還有廣東、福建、廣西等沿海地區的青瓷、仿龍泉青瓷、同安窯、南安窯、安溪窯、泉州東門窯、磁州窯的青瓷。青白瓷主要是江西景德鎮及其周圍地區生產的。質量最好、輸出量最大的青白瓷是景德鎮湖田窯生產的作品。福建德化窯的白瓷、青白瓷、廣東潮州窯、西村窯等生產的青白瓷在海外也廣有發現。青花瓷器、釉里紅瓷器主要是景德鎮的產品,以極高的質量和品格深受海外各國的歡迎。向海外輸出的產品還有白瓷、白釉黑花瓷、黑瓷、黑褐釉瓷、青釉黑花瓷、鈞瓷,浙江金華等地的仿鈞釉瓷器。

發現元代瓷器最多最精美的有以下幾個地區:西亞的伊朗,當時伊朗和中國關係很密切。阿德比爾神廟珍藏著1160件中國瓷器,全是阿拔斯王朝皇家收藏的瓷器,其中青花瓷器精美絕倫,聞名世界。這些瓷器絕大部分是元至正年間至明初景德鎮產品,還有藍釉瓷器,樞府釉白瓷、青白瓷、龍泉青瓷和其他白瓷。在奈沙布爾出土了元代青花瓷器。在馬什哈德博物館展出許多精美瓷器,以龍泉青瓷大缽品質最優秀。英國倫敦博物館收藏著列伊出土的元初的龍泉青瓷。在伊朗首都博物館收藏有卡斯利亞布那斯爾遺址出土的一些元代瓷片。在大不里士的亞塞拜然博物館珍藏著元末明初的青花盤、梅瓶和缽等精美瓷器。

在地跨亞洲、非洲的埃及,古都福斯塔特遺址出土了很多中國瓷器。相當大的一部分是元瓷,有品質很優秀的龍泉青瓷,如從口沿至腹體都製作得很挺拔優美的罐,有直口直頸,整體成瓜楞形的青瓷罐,有束頸刻花缽、板沿雙魚洗、蔗段洗、板沿菱花口菊紋盤、刻蓮瓣小碗、印花如意碗、卍字碗。日本考古學家在埃及福斯塔特遺址進行了大規模的發掘,將部分發掘品運回日本,在出光美術館展出。其中有一些精緻、形體較大的罐、碗,中心一個圓孔,沿孔貼寬肥蓮花瓣兩周,大罐底挖一圓孔,在孔底貼一圓餅,很密實,加上玻璃質青釉層,不會漏水。這可能是為當時埃及等阿拉伯地區訂做的,其他地區沒有見到。還有一些景德鎮生產的加點彩青白瓷動物雕塑,高質量器形碩大的青花瓷器。眾多青花瓷器中主要是白地藍花瓷器,如用鈷藍描繪出鳳穿牡丹紋瓶、鴛鴦蓮池紋碗、纏枝牡丹瓶、鳳穿花瓶等。還有廣東、福建沿海地區的青釉、褐釉粗瓷,北方磁州窯白地黑花、刻花瓷器的殘片。開羅東端阿巴斯清真寺附近山丘上發現許多青花瓷器、龍泉青瓷和青白瓷。亞歷山大城的地下出土龍泉青瓷。庫賽爾、阿斯旺和努比亞均出土元代青花瓷器的殘片。

從海洋航線海底沉船打撈元代瓷器最多的要數韓國。朝鮮各地元代瓷器時有發現,其中最壯觀的是1976—1982年南朝鮮新安海底發現的一艘沉船,一共進行了八次科學打撈,打撈上來各類瓷器16792件,青瓷共9639件,其中有三件高麗青瓷,其餘都是龍泉青瓷。白瓷和青白瓷共4813件。黑釉瓷器371件,不乏名貴品種。花釉瓷器180件。龍泉青瓷的產品代表了元代龍泉青瓷的水平,如折沿直頸雙耳瓶、五管(律管)蓮瓣瓶、青瓷貼花纏枝牡丹紋尊、青瓷刻牡丹紋弦紋尊、青瓷瓦楞紋蓋罐、哥釉雙耳香爐、青瓷道士形水滴、青瓷魚形水滴、青瓷刻花牡丹紋大盤、青瓷褐斑匜、青瓷刻花團菊牡丹紋「使司帥府公用」銘盤、鬲形爐、青釉貼花龍紋盤等作品都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這些龍泉青瓷是日常生活用瓷,它一點不次於中國本土王公貴族墓葬中出土的龍泉青瓷,可見,元朝瓷器作坊把品格最高的品種用于海外輸出,十分重視瓷器的出口業務。也表明元朝制陶手工業的水平已大大超過宋代。過去把一些有美玉質感的瓷器定為宋代產品,而認為元代瓷器比較粗率的說法也需要糾正。青白瓷、白瓷,包括一些鑲銅口的高檔青白瓷、樞府類型的青白瓷也在出口之列,同樣說明這些瓷器不一定是達官顯貴之家才能使用,作為商品輸出之物,只要有錢的家庭,包括貴族官僚、富商大賈之家也可以使用。韓國新安海底打撈的瓷器和泉州府後山元代官府市舶司遺址出土的瓷器品種一致,只是府後山遺址出土了更多當地德化窯白瓷、青瓷產品。

根據元代海上交通線和貿易圈,東南亞是元代陶瓷輸出的重要市場和貨物集散地、中轉站,現在東南亞各國地下埋藏、社會留存著大量元代瓷器。舉菲律賓為例,本世紀以來,科學家們在菲律賓各地進行了廣泛的考察和發掘,發現了大量中國元代瓷器,沿海地區如仁牙因海灣上的博利腦角地方,在八打雁、內湖省的馬尼拉聖安娜、民都洛的加萊港庇那格巴雅蘭等地出土龍泉青瓷、景德鎮湖田窯青白瓷、精巧玲瓏以褐色斑點裝飾的青白瓷、德化白瓷,數量之多為其他地方少見。還有元末明初的青花、釉里紅瓷器,大量的是日常生活用具,如壺、瓶、碗、缽等。還有許多裝藥膏和粉黛的小扣盒,以及製作得很精美的小佛像、小人騎牛、小人騎獅等小藝術品。這些器物表明,當地人的生活習慣和中國廣東福建沿海居民生活習俗相同。估計是滿足旅居菲律賓的華人生活之需而運去的。

馬來西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