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元明清瓷器的新成就 第一節 元代陶瓷

蒙古族原是居住在額爾古納河上游的一個部落,12世紀末到13世紀初鐵木真征服各兄弟部落,建立蒙古汗國,自稱大汗,號成吉思汗,即元太祖。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

在南進過程中社會經濟,包括陶瓷手工業遭到極大的破壞。各地名窯淪為生產粗瓷大碗的小作坊,失去了昔日的光輝。忽必烈執政後,比較重視農業,注意發展交通設施,修通了杭州至大都的大運河,鼓勵海外貿易事業。宗教方面採取開放態度。科學技術、文化藝術都得到發展,國內民族聯繫加強,中外貿易往來、經濟文化的交流得到增進。正由於此,遭到破壞的瓷器手工業和其他手工業一樣得到了恢複和發展。尤其元朝後期,景德鎮制瓷業迅速發展,把中國傳統的制瓷工藝推向更高的水平。在城市市民經濟活躍和海外貿易的推動下,沿海各地的制瓷手工業更蓬勃向前發展。中國陶瓷生產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

元朝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景德鎮有優質瓷土、豐富的柴草和水源,雖然遠離繁華的經濟中心,地理位置比較偏僻,但是昌江、鄱陽湖通長江,水運很便利,有發展制瓷手工業得天獨厚的條件。在戰爭如火如荼進行的時候,這裡比較平靜,各地的陶工來到這裡可以獻藝謀生,從而制瓷工藝和經驗得到交流。這就是在元朝眾多瓷窯敗落的情況下,景德鎮制瓷工藝發展的原因。

元代瓷器工藝上最大的成功是白瓷水平大大提高了,在這個基礎上把青花瓷提高到一個嶄新的水平,發展了青白瓷、釉里紅瓷器、紅釉瓷、藍釉和藍釉描金瓷器。

景德鎮的白瓷器物主要是生活用具,有碗、盤、杯、罐、壺等。胎體緻密,胎壁很薄,成型紋路細密。白釉潔白無疵。青白瓷許多器物上印有「樞府」、「泰禧」字樣。青白瓷產量大,許多作品不如宋代青白瓷緻密,透光度也差一些,施釉不夠均勻。但器物的胎壁比宋代厚實實用,古拙飽滿,器壁很注意弧線效果。元大都出土的青白瓷觀音坐像,高達67厘米,不但顯示出高超的工藝,而且表現出超越宋代的卓越的雕塑能力。

元代各地的瓷器,都以景德鎮為榜樣,很講究裝飾。北方磁州窯的白釉黑花瓷繼續生產,各類瓷枕生產很多,有的竟長達半米左右。由於紮根於民間,有比較強的生命力。它的很多裝飾構圖和內容都和景德鎮的青花一樣,嚴謹密實,吸收了當時織錦圖案的紋樣與裝飾效果,如雲肩錦紋、寬頭蓮瓣紋、瓔珞紋等,其他還有花卉、植物、動物紋樣等。元代釉里紅裝飾是宋代白瓷和青白瓷所沒有的。

浙江處州的龍泉青瓷也得到異乎尋常的發展。根據考古發現的瓷窯統計,窯址發現的數量是宋朝的四倍至五倍。在甌江兩岸和松溪上游發現窯址達200多處。龍泉青瓷的產品幾乎銷遍亞洲各國,非洲的東、北海岸,並且輾轉到達了歐洲。韓國新安海底沉船中打撈上來各類瓷達一萬多件,其中龍泉青瓷的精品大約要佔一半。在全國發現的窯址中,外銷數量之大只有景德鎮的青白瓷可以和它相比。促使其發展的原因是:第一,龍泉地區制瓷手工業有悠久的歷史,一般居民都會燒瓷。這裡有極為豐富的瓷土和柴草,江南水鄉,順坡挖一條龍窯,辦一個作坊投資不大,因此生產瓷器在這個偏僻的地方比其他手工業容易。第二,國內外需求都很大。全國各地城鎮遺址和窖藏、墓葬出土文物中,龍泉青瓷很普遍。龍泉青瓷厚重結實,外型美觀,具有玉一樣質感,因而有很強的競爭力。海外貿易的發展也推動它的發展。它與浙江、福建、廣東等出海口岸都有便利的水陸交通聯繫,運輸不困難。一些重要出海港口城市如寧波、溫州、揚州、廣州、泉州等地大量發現龍泉青瓷,在這些港口城市附近,還發現仿龍泉青瓷的窯址。在北方和西北方向的交通幹線上,如甘肅、新疆、內蒙古、山西的大同等地對外貿易交通城市也發現許多龍泉青瓷。

龍泉青瓷在成型、焙燒等工藝上取得很大成就,氣魄宏大的產品很多,大花瓶、供瓶高近三尺,大瓷盤直徑二尺多。製作規整,青釉光潔明亮,賞心悅目,器形一點不變形,釉面瑩凈無疵。景德鎮同樣類型的大型器物如青花釉里紅作品常有翹菱、略為變形、縮釉的缺點。這時的龍泉青瓷盛行劃花、印花、貼花和堆花裝飾。有的還作出鏤孔和點彩。

為適應海外貿易的發展,宋代以來沿海的一些瓷窯,不但沒有衰落而且還有發展。如福建的德化窯,在元代形成規模巨大、燒成範圍很廣的瓷窯,同安窯的劃花篦點紋青瓷迅速發展起來,福建沿海許多縣都有生產。廣東的西村窯、包括最近發現的沙邊窯、增城窯、潮州窯,生產規模也在擴大,對沿海港口城市的開拓和海外貿易發展十分有利。

元代瓷器,包括釉陶作品,有共同的時代特點,造型雄偉渾厚,裝飾藝術除繼承傳統的劃花、刻花、印花、雕塑以外,釉上彩、釉下彩藝術也都超過宋代。就繪瓷而論,內容極為豐富,在一件作品上選用卷草、藤蔓、蕉葉、菊花、蓮花、葵花、流水、海濤等作邊飾,用流雲、雜寶、牡丹點綴或填補空白。而主題裝飾則多選用牡丹、芭蕉、瓜果、魚藻、雲龍、雲鳳、蓮池鴛鴦、雜劇板話、刀馬人物、殘荷飛禽、古松青竹、歲寒三友、大雁高飛、群鳥戲水、名仕故事、神話題材等內容。瓷器裝飾作為一種文化現象,已與文人繪畫藝術相通了。這些成就為明代繪畫藝術運用於瓷器裝飾開闢了廣闊的前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