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窯火生輝的宋瓷 第七節 磁州窯

中心窯場在河北邯鄲市磁縣的觀台鎮,在該鎮附近有冶子村,東艾口、西艾口、彭城鎮等窯址,也生產質地精細的好作品。磁州窯瓷器是我國北方最有代表性的民間瓷窯,生產此類器物的作坊地區很廣,有河北、河南、山西、陝西、山東、甘肅等省。江西的吉州窯,福建泉州的磁灶窯,廣東的西村窯、海康窯、四川的廣元窯等,均學習它的工藝,生產該窯風格的白釉黑花品種。東北地區的遼瓷,很多技藝取法於磁州窯。

關於磁州窯什麼時期開始生產瓷器,現在的考古資料尚未完全公布。河北省的觀台鎮大約在北宋初期或稍早一些時候,河南省的鶴壁集窯則是唐代末期開始生產,當陽峪窯在晚唐開始生產。山西地區普遍生產磁州窯風格的作品,開始時間也主要在北宋。磁州窯生產最興旺和工藝水平最高的時期是北宋和金代。元明生產數量雖大,工藝水平普遍下降。磁州窯從開始到今天一直沒有停止過生產,時間長達10個多世紀,這是中國瓷器史上少見的。

磁州窯瓷器最明顯的特點是,胎體比較粗糙、厚重。精細之作比例很小,絕大多數原料加工不細,顆粒之間的孔隙較大。以白瓷產品為例,白度不高,胎體呈色白中泛灰、淡黃或灰褐色,堅固耐用。原料含三氧化二鋁(AlO)和氧化鈦(TiO)都比較高,屬北方坩土。有的是用一種原料製作,有的用幾種坩土配製而成。

磁州窯瓷器的釉,有透明釉和不透明釉兩種。透明釉主要有白釉、灰青釉、黃釉和褐釉。不透明釉有黑釉、醬釉、花釉、綠釉和三彩釉。後兩者是加鉛的低溫釉,施在陶器的胎面上。鉛釉陶數量相當大,有生活用具和建築構件。整個窯系生產的器物有瓶、瓮、罐、壺、盆、壇、碗、盤、碟、杯、盅、妝盒、樽、奩、鏡盒、枕、燈、蠟台、香爐、硯台、水盂等。為適應民間生活的需要,磁州窯生產許多枕,有方形、長方形、元寶形、銀鋌形、荷葉形等。底部列印「張家造」、「古相張家造」、「申家造」的戳記,玩具有各種玩偶、動物形象等。

磁州窯的裝飾,適應粗瓷細作的需要,一般都要施化妝土,再施透明釉,又用各種技藝作出精美的裝飾,如絞胎工藝比唐代絞胎有很大進步,能作出樹木年輪、雲朵紋、羽毛紋、野雞翅等。劃花工藝最突出的特點是繼承唐代以來金銀器的藝術手法,在器物中心部位刻划出主題圖樣,如牡丹、虎、獅、人物形象;周圍戳出細密的小圓圈,像珍珠一樣,把主體紋樣烘托得更為鮮明突出,稱珍珠地劃花。其他很多花紋都是劃花工藝作出來的。刻花工藝,在胎體尚未乾透時,用鋒利的刀具刻出牡丹、蓮花、葵花、纏枝花和各種動物形象。印花工藝比較少,在山西一帶則比較多,花紋有纏枝花鳥、嬰孩攀枝、刀馬雜耍人物。剔花工藝,在花紋畫好後,用剔刻技法將花紋四周的地面剔掉,使潔白或漆黑的花紋高出地面,剔掉的部分露出粗糙的胎體,形成黑白、灰白、褐白等對比強烈的色調。此外,還有貼花和捏塑裝飾。繪畫裝飾,繪畫彩料是用鐵錳結核、斑花石、赤鐵礦等原料碾成粉末,配入彩料中,將中國水墨畫的技法運用上去。題材多種多樣,廣泛攝於生活,內容豐富,藝術水平很高。在圖案設計、色彩應用、器形、彩繪、詩文的結合方面都達到了新的境界,以白釉黑花為最多,也有白釉醬花、綠釉黑花等。有圖案、山水、花鳥、人物、戲曲雜耍、詩文等;河北、山西、甘肅一帶還在黑釉上出現鐵繡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