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格調新穎的隋唐五代陶瓷 第四節 大唐盛世的藝術瑰寶——唐三彩

「唐三彩」是唐代鉛釉陶器的總稱,鉛釉陶器在中國是戰國時代發明的,西漢後期至東漢十分興旺,東漢末期開始衰落。十六國時又重新出現,北朝後期出現了釉中挂彩新工藝,並轉移到生產瓷器的手工業作坊中生產,即白胎釉陶。唐代釉陶工藝來了一個大飛躍,在同一器物上,黃、綠、白或黃、綠、藍、赭等基本釉色同時交錯使用,形成絢麗多彩的藝術效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唐三彩」。它雄渾絢爛,表現了我國封建社會的巔峰——盛唐時期典型的藝術風格。

唐三彩是一種掛鉛釉的陶器,它的胎質大多為白色黏土,即北方坩土作胎,也有少數紅陶胎。先入窯素燒至1000℃左右作出陶坯,然後上釉挂彩,再入窯燒至900℃即成,由於燒釉溫度較低,所以不易變形,三彩鉛釉一律用氧化焰燒成。

三彩釉是由坩土、石英、草木灰和鉛的氧化物配成的一種透明釉。這種鉛料,不加呈色劑就是白釉,羼入適量的氧化銅就燒成綠色,羼入氧化鐵就出現褐色、黃色,如果羼入氧化鈷就呈現藍色,這是三彩釉的基本色調。在此基礎上發揮工匠高度的智慧和技巧就配出了白色、淺黃、赭黃、褐紅、翠綠、深綠、天藍、藏藍、茄紫等色彩。一彩、二彩,或彩色繽紛的多彩,幾乎做到了「隨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用兩種不同顏色的泥料作出攪胎器皿,具有年輪、大理石紋理的藝術效果,在藝術陶器中別具一格。

關於唐三彩的用途,根據多年考古經驗,唐三彩由墓葬出土占絕大多數。唐朝文化遺址也有部分出土,這說明很大部分作品是為滿足當時厚葬之風需要而生產的明器。唐代日用青瓷和白瓷已經大批生產,釉陶的實用價值不如瓷器,所以釉陶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不如瓷器。對死人的厚葬成為全社會追求的風氣,體現了當時意識形態的需要。

唐三彩的種類,計有俑類、器物、建築和生產工具模型、琉璃瓦和瓦當等。俑類又可分為人和動物兩類,屬於人類形象的有天王、力士、武官、文吏、貴婦、男僮、女侍,牽馬牽駱駝的胡人、樂舞、雜技以及介乎人獸之間的鎮墓獸(魌〔qi欺〕頭);動物形象有馬、駱駝、驢、牛、羊、狗、獅、虎、豬、麒麟等;器物有盛器樽、壺、瓶、罐、碗、盤、缽、杯、盒等;寢室用具有唾壺、枕等;供器有塔形罐、尊;各類模型有住房、倉庫、廁所、假山、車、錢櫃等等。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唐三彩內容幾乎囊括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唐三彩中一大部分人物、動物作品,是傑出的雕塑品,氣魄雄偉而表情細膩。唐繼隋而統一中國,藝術上熔鑄南北,以雕塑而言,在北方渾厚勁健基礎上加進了南方的清新柔潤之美。以三彩俑的形象為例,由於一般形體比較小,手法以洗鍊明快為主,重在攝取神態,但也決不忽略必要的細節刻畫。那些高髻廣袖的女俑,淡淡的妝,微微的笑,開朗而深情,顯得靜中有動。鮮於庭誨墓中出土的一件雙手拱舉的女立俑,微扭身軀,面部向左,斜視,靚妝炫眼,真正達到了神形兼備的境界。

武士俑,唐朝武裝力量的縮影,大多數是英俊瀟洒的青年戰士。有的站立,有的騎著駿馬,拉弓射箭,體魄健壯,輪廓分明。為了滿足死者家屬用這些「武士」來保衛亡靈不受妖邪侵害的願望,工匠把他們中的一些形象塑得怒目圓睜,劍拔弩張,腳踏「魔鬼」。這些「魔鬼」也塑得肌肉發達,鼓目咧嘴,作掙扎欲起反抗之狀。

鎮墓獸,初唐時期為人首獸身,盛唐為獸面獸身。頭的形象和身軀往往是肉食類猛獸。肢、蹄是善於奔跑的草食類動物的偶蹄,肩上的翅膀則是猛禽雄鷹的翅膀。總之,把一切強大力量都集中在它的身上,以極度誇張的線條塑得面目猙獰,背脊上耀動著火焰,似乎隨時一躍而起,去鎮壓敢於侵犯墓主人亡靈的魔怪。

文吏俑,直接取材於唐朝上層官場。唐王朝有像魏徵那樣一些清正廉潔、勵精圖治、精明強幹的能臣。他們高瞻遠矚,為唐朝的穩固和興旺做出過貢獻。也有像來俊臣那樣的惡吏,他們兇狠狡詐,手段殘忍,把唐朝上層攪得渾濁不堪,使上層官吏集團步步走向腐敗。工匠們塑造這些形象,有的文靜端莊,思緒深沉,氣派不凡。有的雖然塑得峨冠博帶,道貌岸然,但雙眉下斜,三角眼朝上翻,一臉橫肉,讓人一看就知道是個一肚子壞水的傢伙。

胡俑,深目高鼻,種類很多,有的頭戴尖頂帽,身穿開領衣,或手執胡瓶,或背負包袱,神態溫良恭儉。他們經營商業,能吃苦耐勞,對世界了解很深,對繁榮唐朝經濟、溝通東西方貿易往來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胡俑中有的披巾執事,袒露胸懷,從事飲食操作,有的抱著西域胡樂在彈奏,有的翩翩起舞,有的牽著明駝駿馬,行進在萬里沙疆。大凡這類人物都體格雄健,性格憨厚。工匠們用這樣的手法來藝術地塑造他們,再現了唐代中國各族人民和西域各國人民友好相處、頻繁交往的情景。

唐三彩的人物形象和漢代陶俑、魏晉南北朝釉陶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具有兩個很明顯的特點:

(1)手法上漢至南北朝比較粗獷,唐三彩比較細膩。前者形象沒有線條的曲線美,後者婉轉多變。

(2)前者沒有性格變化,面目板滯,後者有地位、年齡、種族等性格特徵,且較明顯。

在眾多的動物形象中,雄健的駿馬和穩重憨厚的駱駝塑得最出色。它們結構分明,比例準確,富於藝術的概括力。唐代藝術家們在石雕、陶塑和繪畫上表現駿馬的形象極多,文人詩人評論這些作品的標準也極嚴格。唐三彩的馬大多是線型流暢,骨肉勻停,神完氣足。藝術家們主要在於表現精神,用內在的勁而發外在的形。鮮於庭誨墓出土,現在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白色三花馬、洛陽唐墓出土的大黑馬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品。這些優秀作品,雖然較之龍門石雕、敦煌彩塑有形體大小之別,但是,它們的藝術成就卻各有所長,同樣為唐代藝術百花園增添光彩。另外,唐代還生產琉璃瓦,琉璃瓦用在建築上使中國建築巍峨壯觀,輝煌壯麗,很有民族氣魄。

唐代釉陶,對其彩釉獨具的特色,人們用絢麗、斑斕、淋漓盡致這類字眼來形容是十分恰當的。釉料中有鉛金屬,流動性很強,加上各種彩色,在窯中焙燒時,釉層流淌,每種顏色都呈現從濃到淡的層次,各種顏色互相浸潤,互相滲透。工匠們巧妙地將施釉技巧和裝飾手法互相結合,有意地使它錯綜複雜,人工加天然,形成融合絢爛的效果。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