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西周至戰國瓦當的特點

瓦當是一種粗陶製品,在生產磚瓦的作坊里生產,用來擋住雨水,使之不進入屋頂,保護房檐的椽木。瓦當比不上日用陶器工藝嚴格和精細。不晶瑩,不華美,只有粗糙的灰暗顏色,但能經受風吹雨打。中國古典的民族建築藝術有層次、有轉折、有起伏。每一座房屋,每一個院牆都有成百上千的椽頭,每一個椽頭上有一個瓦當鑲嵌在上面。樸素的造型、優雅的圖案,整齊劃一地橫列起來,整個建築立刻增加許多藝術氣氛。這些瓦當像灰色的珠鏈,它的整齊、起伏、轉折,像悠揚樂曲中的音符,散發出民族藝術的芳香。

根據考古資料,我國最早的瓦當出現在西周。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鄉召陳村發掘出西周早期大型宮室建築群。這些建築已全部施瓦,瓦當為半圓形,規格橫寬16.5—21.5厘米不等。裝飾花紋為粗繩紋、細繩紋、重環紋。這時的瓦當還處在剛剛出現的時期,人們尚未投入很大的精力去美化它,但就這簡單的線條已包涵著某種思想,質樸純真,別具韻味。

春秋戰國,中國社會加快了發展的進程,諸侯爭霸的局勢,使各國都競相興建都城宮室。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氛,使文化藝術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商周以來青銅藝術上那種複雜、神秘的東西消失了,人們對社會、對現實、對自然的理解深刻得多,觀察細膩得多。在建築上追求宏大、華美,瓦當的製作也隨之變化。戰國瓦當仍然以半瓦當為主,規格從14.5—18.5厘米不等。成型時留下一個邊框,邊框是兩道突出的楞線相圍。有的瓦當裝飾有鹿樹紋,中央一棵干枝茁壯的樹,彩雲飄動,兩側兩隻鹿,一隻悠然自得地站立,一隻則機敏騰躍,靜動之感很強烈。人、鹿、樹紋瓦當,中央一樹,右側是一長裙婦女,向樹走去,左側一頭驢,好像背上有一個倒立人物,也向樹走去。這裡面一定包含著一個有趣的傳說故事。另有人、動物、樹紋瓦當,右側的人背負雙齒工具,手持武器,頭上戴環形裝飾,左側為一馬,伸頸垂頭,靜靜站立,樹上一隻大鳥剛剛降落枝頭,既有裝飾作用,又有故事性。和商周青銅藝術相比,此時的瓦當不臃腫,不繁雜,洗鍊寫實,表明瓦當藝術已進入一個新的時期。

春秋時期,燒制建築陶質材料方面還出現了磚,在一些遺址發現了少量的長方磚和方形薄磚。戰國時期磚的品種就比較多了。這些磚可能尚不是砌牆的磚而是鋪地磚,也是用模壓成型的方磚和長方磚。在戰國墓葬中常發掘出長一米多的長方形空心磚,堅硬而美觀。用它來鋪大建築物的踏步和台階,或在墓中用它代替木柴,建造槨室,都很有氣魄。還有斷面作「幾」字形的花磚和長方形凹槽磚,這可能是用於屋脊上的。在河南新鄭發現既可鋪地,也可用作牆面的磚。燕下都發現一種欄板磚,為我國最早的欄杆建築物用磚。

戰國時期的各種磚,有各種花紋,如平行線紋、方格紋、太陽紋、米字紋、印山字紋、蟠螭紋。有的兩面刻雙獸紋,獸作蹲伏狀,俯首翹尾,姿態生動,這些花紋多在欄板磚上。

與陶水管同時生產的還有陶井圈等。在我國北方地區使用的時間很長。考古工作者對各個時代進行考查時都發現陶質建築材料在工藝上一代比一代成熟,都是在此基礎上提高完善的結果,包括琉璃瓦的出現也沒有脫離它們製作的工藝原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