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 落幕前的沉渣泛起

公元1644年正月,流寇頭子李自成在西安稱王,國號大順,年號永昌,接著他就領兵直取北京城,明朝末代皇帝崇禎跑到煤山上找了棵歪脖子樹,一繩子弔死了。隨即李自成就在北京自稱皇帝,也開始玩弄起了德性。

那麼,這個大順朝該是什麼德呢?要知道那時候李自成手下讀書人不多,也就李岩、牛金星、宋獻策這哥兒仨,其中李岩和牛金星是正經明朝讀書人,對五德這類說法愛理不理,宋獻策可是算命的出身,最喜歡搞陰陽五行了,可思維還純粹是底層百姓那套似是而非。所以他們就扔掉了沿襲千年、被讀書人尊為王道的五德相生說,重新撿起了滿是灰塵的五德相勝說,宣布大順朝是水德,水克火,所以才能滅掉明朝。

水德就水德唄,我們知道,水德尚黑,所以大順軍都應該穿黑色保安服。可是也不知道李自成從哪本地攤文學上瞧見的,居然以為水德尚藍,於是乎滿朝文武就都變成了藍精靈,真是奇哉怪也。

不過也有一種可能性,當時印染技術已經很發達了,就連老百姓都能穿得上彩色衣服了,而不僅僅黑白兩色。過去有個詞兒叫「白衣」,就是指沒有功名的平頭百姓只能穿素色衣服,等有了點兒小功名做了秀才就能穿藍衫——這種規定往往在王朝初興的時候管得比較嚴,等到王朝繁盛,繼而衰敗,也就沒人把規定當一回事了,所謂「逾制」的現象比比皆是。總而言之,沒功名的平頭百姓也有很多穿藍衫的,而李自成那伙兒鄉下土包子眼裡的大老爺們兒(也就一群鄉紳啦)自然更是藍汪汪,所以他們瞧著藍色挺好,也就紛紛地全都穿藍,並且一口咬定,這就是水德的顏色。

其實論起五行所對應的顏色來,藍色根本就沒有位置。所謂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這裡的「青」不是「湛湛青天不可欺」的「青」,而是「綠水青山帶笑顏」的「青」,換言之,是綠色,東方神獸是條綠龍而不是藍龍,所以才對應了五行中的木行。木行在東,水行在北,對應的神獸是「玄武」,也就是一隻龜加一條蛇,玄就是黑,劉邦當年祭的黑帝就是北方天帝。大順朝的尚藍,根本是沒文化的江湖騙子在瞎搞。

而且,這個奇哉怪也的藍色大順朝也僅僅維持了一個月,就被吳三桂勾引關外的清政權給滅掉了。

話說清朝原本國號叫金,因為太祖努爾哈赤是女真人,於是就接著前代女真族建立的金國,起了同樣的名字。其實清朝的女真跟金朝的女真並不是一碼事兒,金朝建立以後,正經女真人大多已經南遷、漢化了,後來乾脆融入到漢人堆里,清朝的女真則屬於一直在老家沒挪窩的窮親戚,甚至可能只是窮鄰居。所以努爾哈赤建了金國以後,就沒有延續金朝的金德或者土德——不過也可能他壓根兒就不知道還有五德這類有趣的花活兒可玩。

努爾哈赤光想著在關外建國,跟明朝對著幹了,他還未必有得天下之志。等到他兒子皇太極繼位,那傢伙眼光遠,野心大,瞧著明朝一天比一天爛下去,覺得自己也有機會入主中原,當中國皇帝,於是他就把部族名字和國家名字全都給改了。部族從女真改為滿洲,國家從金改為清。「滿洲」有兩個水字邊兒,「清」字又一個水字邊兒,大概打算用三條水來澆滅明朝的三重火。

然而這也只是民間的習慣說法,清朝跟明朝一樣,也沒有公開宣稱自己的德性。民國初年續修的《儀封縣誌》上記載,說十堡村的村民曾經在村裡火神廟前面挖出過一具鐵牛,上面的字已經被侵蝕得很難辨認了,光能模糊地瞧出前面寫著「水德」,末行有「大清」「乾」「四十四」等字樣。這也屬於後人附會,真擱在清朝,正經讀書人不會寫這樣的字眼。

因為事實上,清朝別說德性了,就連正經的尚色都沒有——皇帝是穿明黃,可是祭祀天地祖宗並不要求黃牛、黃羊、黃豬、黃狗啥的,至於旗號更跟北周似的,四色俱全。我們知道,努爾哈赤把女真本族人都分了八旗,也就是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和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後來皇太極照貓畫虎,把歸附的蒙古人和漢人也各分八旗,就是所謂的「蒙八旗」和「漢八旗」。所以皇帝穿黃袍子,很大原因是因為皇太極起初是領著鑲黃旗的,後來他更奪取了正黃旗和正藍旗,就稱為「上三旗」——再後來多爾袞把正藍旗剔了出去,改成了自己的正白旗。這三旗全都由皇帝親領。

所以看吧,正經清軍出陣,旗分四色(入關後再加上新附的漢軍綠營,打綠旗,就是五色),就算皇帝親征,打的黃色旗也未必是他獨一份兒,可以說旗號上壓根兒就沒有單一的尚色。

不過五德不搞了,並不說明清朝人不信五行。咱們可以這麼說,五德是統治階級搞的玩意兒,屬於陽春白雪,老百姓搞不懂,等到統治階級懶得玩了,老百姓也不會再把它撿起來;而陰陽五行是下里巴人,從歷代君王、大儒到街邊要飯的,多少都知道一點兒,算命瞎子更是滿大街嚷嚷,所以五德敗落了,五行卻還繁盛,甚至一直繁盛到今天。

所以清朝人上從皇帝,下到黎民,還是普遍相信陰陽五行的。舉例來說,清朝護衛北京城的八旗兵就是按照五行相剋來確定居住方位的。東方屬木,金克木,而金色尚白,所以正白旗和鑲黃旗就都拆遷去了東直門和朝陽門。

這就是五德學說最後的餘光,大多隻存在於民間傳說之中,老百姓沾著點兒風就是雨,神神叨叨地聊起德性來總比「今天天氣如何」要過癮得多,官方則懶得理會。從宋朝以後,事實上五德學說已經逐漸沒落了,正經人不搞這個,除了作為老百姓的談資外,也就一些無聊的落魄知識分子、喜歡怪力亂神的玄幻小說作者才會有興趣了。

舉例來說,大部分清朝人都不知道明朝還有德性一說,而關於自家是水德,也只能在後院跟著瞎侃而不敢堂而皇之記在書上。康熙年間,皇三子胤祉和福建文人陳夢雷主持編纂了一部《古今圖書集成》,其中考證歷代的德性,光寫到金朝就算完了,根本沒提元、明、清三代。清代的兩種小學課本《群書紀數略》和《幼學歌》都把歷代王朝的德性當基本文化常識來教給小孩子,下限也只到宋朝。再後面咱不提了,要不萬一碰上個愛較死理兒的孩子,問老師說元朝金德、明朝火德、清朝水德,是記載在哪本大學教材里的啊,就沒法兒回答了。壓根兒就沒有,上哪兒給你找去?總不能拿出本地攤文學來糊弄孩子吧。

因為經過了宋朝的反思,讀書人大多覺得這套理論不靠譜,年代越久,很多事情就越是說不圓,既然說不圓,咱乾脆不說了,免得丟人現眼。於是乎,曾經光輝萬丈的五德學說,也就逐漸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可沉渣也總有泛起的可能。辛亥革命以後,民國建立,五德這一套本該走到了尾聲,誰承想又冒出個袁大頭袁世凱來妄圖復辟,想建一個中華帝國,定年號為「洪憲」。

據說這洪憲年號的來源很有點兒意思,本來最初擬定的年號是昭武,後來有人翻書翻到了,說這個年號是當初吳三桂造反時用過的,不吉利。於是突然有「高人」出現,說不如用「洪憲」吧,明朝開國年號是洪武,清朝心腹大患有洪秀全,武昌起義的領袖叫黎元洪,都帶一個「洪」字,當真大吉大利。於是袁世凱下詔允准。

按道理說,老袁家往前推有袁紹、袁術兄弟倆,自稱是大舜的後裔,舜乃土德,而土又恰好克了清朝的水,袁大頭的洪憲新朝不管用哪個理由都應該應了土德才對。可惜他手下全是些糊塗蛋(以「籌安會」那位楊度的學問,按說不應該瞧不出來),也不知道是誰給出了個渾主意,這「袁朝」居然就奉了火德,登基那天還拿了好些紅油漆把紫禁城塗了個遍。木生火,火克金,根本不挨著,他們不會因為清朝的前身是後金,所以想當然誤以為清朝算金德了吧?

最終袁氏倒台,繼續民國。民國最早是打的五色旗,後來蔣總司令北伐,名義上推翻北洋政府,統一中國,給換成了青天白日旗。據說,林語堂先生當年曾經拿青天白日旗開過涮,說青天青天,這旗主色是青,那民國該是木德。袁世凱不是正統,連「閏統」都算不上,拋開不提,清朝是水德,水生木就恰好是民國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