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字的時代特徵 第三節 宋遼金元明清習俗

北宋人的命名取字,雖說承襲了五代的一些風尚,但也增添了一些新的特色,那就是喜歡以老年男性的稱謂作名字用字,以叟、翁最為突出。

叟,本是對老年男子的敬稱。戰國的孟軻第一次見到梁惠王的時候,梁惠王就尊稱他為「叟」,說:「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漢趙岐注說:「叟,長老之稱。」孟子在批評齊國一位說《詩》的高子時,也稱他為「高叟」。《三國志·吳志·周瑜傳》裴注引《江表傳》稱酈食其〔li yi ji力義機〕為「酈叟」。後來「叟」逐漸發展為老年男子的通稱。

用「叟」作名字,最早起於什麼時候已難以稽考了。我們從《梁書·杜龕〔kan刊〕傳》看到,杜有一個從弟叫杜北叟,而《魏書》則有個胡叟字倫許。另外,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弟弟字羲叟。這在當時僅是個別現象,還未形成一種習尚。

以「叟」為名字的風氣,大約開始於唐末、五代。《新五代史》有個鄭遨字雲叟,《舊五代史》直接稱作鄭雲叟。他生於唐懿宗咸通七年(公元866年)。《宋史·畢士安傳》說畢字「仁叟」。畢生於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是由五代入宋,名字當然是五代時候起的了。還有劉溫叟,字永齡,河南洛陽人。他從後唐到北宋初,都擔任過顯赫的職務。《宋史》本傳有關於他父親劉岳給他命名的一段文字:

溫叟七歲能屬文,善楷隸。岳時退居洛中,語家人曰:「吾兒風骨秀異,所未知者,壽耳。今世難未息,得與老夫皆為溫洛之叟,足矣。」故名之溫叟。

這段文字向我們透露了五代人喜歡以「叟」為名字的底蘊。

原來唐末藩鎮割據,戰亂不息,進入五代,50年間更是兵連禍接。人民生命安全沒有保障,嘗夠了「亂世人不如太平犬」的苦頭,都企望安居樂業,終其天年,所以才出現以「叟」為名字的思潮。由五代入宋的達官貴人,不少人都以「叟」為名字,自然便給社會以影響,或以「叟」為名,或以「叟」為字,效尤者一多,就形成了風氣。我們分別舉幾個例子如下:

以「叟」為名的

王岩叟 徐榮叟 徐清叟 劉羲叟 陳堯叟 林堯叟

以「叟」為字的

范純禮字彝叟 歐陽通字文叟 楊存字正叟 陳師良字文叟 諸葛說〔yue4月〕字夢叟

另外,還有名和字都用「叟」的,如蘇叟字皤〔po婆〕叟。

以翁為名字的也較普遍。「翁」是西漢時出現的人名用字。西漢的許多著名人物都以「翁」為字。如朱買臣字翁子,金日碑〔mi di密低〕字翁叔,趙充國字翁孫,疏廣字仲翁,等等。但到了東漢,這個字就少見了;到了宋代,可能受了「叟」的影響,突然又被起用了。如:魏了翁、南安翁、劉辰翁、文及翁,等等。以「翁」為字的,如:楊炎正字濟翁,張岩字肖翁,凌浩字直翁,等等。

和叟、翁有關的字有個「老」字,這是宋人名字特色字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個字眼兒。有用在名中的,有用在字中的。先看幾個用於名中的例子:

胡唐老

徐莘〔shen深〕老

杜莘老

蘇元老

王老志

孟元老

用於字的遠比用於名的多。如:

錢藻字純老

孫覺字莘老

劉摯字莘老

孫道字純老

孫汝方字宜老

閻師孟字醇老

王彭字元老

李邴〔bing丙〕字漢老

詹太和字甄老

楊椿字元老

王次張字漢老

張康國字賓老

李呂字濱老

徐夢莘字商老

吳棫〔yu玉〕字才老

杜潁字清老

人們不太理解「老」怎麼能同叟、翁兩個名詞一樣,成為宋代的人名用字。這和「老」在先秦時代所特有的詞義有關。「老」在先秦是對天子的公卿中位最尊者的敬稱 ,後來也用以尊稱大夫的家臣中的首腦人物 ;同時還尊稱年高德重的男子 。文人喜歡復古,遂因叟、翁而挖掘出了「老」。上面舉的例子多是以古聖先賢為名字的。如:莘老、商老是指商代的賢相伊尹,他曾耕於莘;渭老、濱老是指姜太公,他曾垂釣於渭水之濱的磻磎;漢老一是指西漢張良,一是指邴漢或邴丹,也許還指東漢邴原,三人都以節操著稱;清老是指在潁水洗耳的許由;岩老是指曾在傅岩作苦役的殷高宗的賢相傅說;醇老是指孟子,他能辟楊墨,弘揚儒家學說,可以算是醇儒。這都是為景仰前賢,才尊之為「老」。這些人當中,除姜太公、孟子外,歷史上並不以長壽著稱。這個「老」和漢以來的公、卿、君、士,以及先秦傳下來的父、子,都是美稱。在以前賢為名字的時代,綴上這個「老」,既褒揚了古人,也標榜了自己。

上述例子,除我們做了解說的以外,其餘都是表示長壽的。儘管王彭字元老,也是以傳說活了800歲的彭祖為名字,但因《論語》稱他為「老彭」 ,所以我們把王彭看作是拆古人名為名字。

以「老」的長壽義為名,在《魏書·韓茂傳》已有記載說,韓茂「父耆,字黃老」。《詩經·魯頌·閟〔bi閉〕宮》形容老人有「黃髮台背」和「黃髮兒齒」,耆、黃、老全與長壽有關。

宋以後,叟、翁、老三字,用於名字的仍有,只是少一些罷了,而用於別號的則較多。

遼、金、元是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其漢族官吏、士人的名字,一如先秦漢魏唐宋,全襲傳統。少數民族貴族的名字,常見形式一是全部音譯。如《遼史》中的耶律夷臘葛字蘇散,耶律窪字敵輦,等等。二是姓氏音譯,名與字漢化。如《金史》中完顏合達瞻字景山,撒合輦字安之,徒單思忠字良弼;《元史》中的耶律楚材字晉用,耶律鑄字成仲。三是名音譯,字漢化。如《元史》中的月魯不花字彥明,廉惠山海牙字公亮。四是全部漢化。如《遼史》中的蕭惠字伯仁,《元史》的馬祖常字伯庸,汪世顯字仲明,趙良弼字輔之,等等。這些名字和漢官毫無區別。

金、元兩代,名字頗與北魏早期有點相似,即不避俗,不避丑。清代學者趙翼在他的《廿二史劄記》卷四「命名詭奇」條已指出這種現象。如《金史·海陵記》中有刑部郎中名海狗,《哀宗記》有完顏豬兒,兀朮之孫名羊蹄,胡沙虎之子名豬糞;《元史》有石抹狗狗,《孝友傳》有個寧豬狗。而像觀音奴、買奴、高鬧兒、張萬家奴這一類名字,在《元史》中就算不得什麼了。

明清時代湧現出了一批新的人名用字。最為突出的是一些建築物名,如齋、堂、庵、軒、亭、台、樓等。

以建築物為名字大約始於東漢。西漢的張良字子房,京房字君明,都是用的天上的星名,不是房舍名。東漢的溫序字次房,房、序並舉,互相證明,這個「房」才是指房屋。因為「序」是東西廂的牆,依名字相協的道理推斷,「房」自然該是房屋的「房」,而不是二十八宿中的房星。其他像孫堅字文台,陳宮字公台,都是以建築名物詞為名字。

明、清人習慣用的「齋」,作為房舍之稱,大約是從齋宮演變來的。齋宮是男子在祭祀前夕齋戒獨宿之處,逐漸「齋」受了「宮」的影響,成了文人士大夫讀書、聚會之所。《世說新語·言語》有「司馬太傅齋中夜坐」,《世說新語·任誕》有「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等記載,後來就成了文人書房的專稱了。但用於人名則較晚,大約南宋才開始作別號和人名用字。如楊萬里號誠齋,劉容齋字南夫。明代人用「齋」作名字的比前代漸多。如:

曾朝節字直齋

梅鷟字致齋

羅文止字艮〔gen亘〕齋

而清代以「齋」作為字的綴飾就成了一種風氣了。如:

章學誠字實齋

張體乾字確齋

庄亨陽字復齋

林時益字確齋

彭端淑字樂齋

湯修字敏齋

朱倫瀚字涵齋

郭起元字復齋

陳士璠字魯齋

德沛字濟齋

趙魏字晉齋

李大本字立齋

張曜字朗齋

崔如岳字岱齋

丁之鴻字漸齋

陸憲曾字慎齋

真是不可勝數。

庵、堂、軒、亭在宋代也是多見於別號,作為名或字則少見。如:趙彥端號介庵,朱熹號晦庵;陳著號本堂;熊禾號勿軒,蔡抗號久軒,辛棄疾號稼軒。朱熹講學於建陽之考亭,世稱考亭學派,但他本人並未以此作號。元人有施耐庵,但難以斷定是名是字,還是別號,明代仍然是作別號的多 ,但漸有將庵、軒、堂作字的。如陳鶴字鳴軒,陸堂字肯堂,周遇吉字萃庵,金問字恥庵。

前人既以庵、堂、軒、亭諸字作別號,清人當然也可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