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名字的時代特徵 第二節 南北朝至五代的風尚

東漢以後,地主階級內部的一些世代簪纓的豪門大戶,形成了一個士族階層。士族也叫世族。他們倚仗著祖上代代功名顯赫,而自以為文化教養高,和那些徒有財富或無根柢而當代發跡的人家不同。他們高高在上,以儒家所標榜的士自許,所以在命名取字時,便對這個「士」字特別垂青了,對《爾雅·釋訓》所說的「美士為彥」的那個「彥」也十分喜愛。從西晉起,士、彥便成了士大夫們名字的時髦用字了。這當然不是說,「士」作為名字用字,是從西晉開始的。所謂風起於青萍之末,它也是由少而多,由微而盛,逐漸發展起來的。漢末三國已開始有以「士」「彥」為名字用字的了。如諸葛亮的岳父叫黃承彥,曹髦字彥士,龐統字士元,東吳呂據字士議,陸氏家族中陸機字士衡,陸雲字士龍,陸曄字士光,陸玩字士瑤,等等。陸氏弟兄都是入晉之前就用這名字了。

晉人名字用士、彥,可以說是觸目皆是,不勝枚舉,只列幾個知名度高的人以為證。

陶侃字士行

皇甫謐〔mi密〕字士安

祖逖字士稚

祖約字士少

祖納字士言

吾彥字士則

袁湛字士深

袁豹字士蔚

賀循字彥先

習鑿齒字彥威

胡母輔之字彥國

袁耽字彥道

顧榮字彥先

裴秀字季彥

華軼字彥夏

鍾雅字彥胄

宋齊梁陳一直都慣用。就是後代也繼續應用。

魏晉人崇尚道家,即老、庄哲學,世稱玄學,人名用字也受到它的影響。許多體現道家思想的詞如玄、沖、道,還有道家、道教、方士合用的「真」,都湧進了這一時代的人物名字用字中了。這幾個字眼,在漢末三國就已出現了。如橋玄、夏侯玄,曹沖、曹真等。但出現頻率,是遠不能同晉相比的,尤其是玄、道二字,和彥、士一樣,多得驚人。對此也各舉數例如下:

郭象字子玄

傅玄

秦秀字玄良

胡奮字玄威

王覽字玄通

荀邃字道玄

荀奕字玄欣

謝玄

龔玄之字道玄

鮑靚〔jing敬〕字太玄

鄭沖字文和

王戌字浚〔jun俊〕沖

吉挹〔yi義〕字祖沖

左思字太沖

王湛字處沖

王渾字玄沖

傅暢字世道

荀闓〔kai凱〕字道明

王沈字處道

裴劭〔shao哨〕字道期

劉沈字道真

桓玄字敬道

司馬沖字道讓

衛展字道舒

劉敏元字道光

翟湯字道深

韓壽字德真

石朴字玄真

趙至字景真

陶瞻字道真

鄧騫字長真

劉惔〔tan談〕字真長

這些字在宋齊梁陳以及隋唐雖然還用,但已不像晉代那樣密集,取而代之的是佛家語詞了。

佛教自西漢末年傳入中國,至南北朝而大盛,上至帝王將相,下至庶民百姓,都信奉它。有關佛教的事物,自然也影響到人的命名取字。《後漢書》已有名李曇〔tan談〕的,這當是因為佛姓瞿曇,故取「曇」為名。《宦者傳》有叫高梵的,這是「梵天」的省略。同「梵」構成的佛家名物極多。在《晉書》中,只見郗〔xi希〕曇、郗僧施和曹毗〔pi皮〕等數人以佛家語為名字,到了宋、齊、梁、陳,以曇、佛、僧、法、寶、智、慧等為名字的,就數不勝數了。如《宋書》中有王曇首、沈曇慶、沈曇亮、王曇生,王僧綽、王僧達、沈僧榮、傅僧祐、王僧朗,孫法宗、陸法真、翟法賜、戴法興、沈法系、甄法護,徐遺寶、戴名寶,杜慧度,段佛榮……都是以佛語為名的。

南齊時代有名和字都用佛家語的。如王慈字伯寶。這個「慈」已不是儒家的「父慈子孝」的「慈」,而是佛家「慈悲」之「慈」了。所謂「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智度論》)。寶,自然指的是佛、法、僧三寶。皇室成員中,也有名和字皆取佛語的。如:

蕭寶義字智勇

蕭寶玄字智深

蕭寶源字智淵

蕭寶攸字智宣

蕭寶嵩字智靖

蕭寶融字智昭

蕭寶卷字智藏

蕭寶夤〔yin銀〕字智亮

雖然儒家也有智、仁、勇之說,但這裡卻都是取義於佛的。智是《大乘義章》說的「於境決斷,說之為智」,仁是佛家對人敬稱「仁者」之省,勇指的是「法師十德」中的第八條「勇猛精進」。這是借儒家之軀體,還佛家之靈魂。

梁代以佛家語命名取字的雖非常之多,但其範圍、方式全襲前代,在此不必重複,僅略舉數例為證而已。如:

王僧孺

王僧度

茹法珍

樂法才

何法藏

君法略

沈慧休

蕭慧訓

劉曇凈

滕曇恭

陳也是如此,不再舉例。

北朝崇奉佛教,其勢不在南朝之下,命名取字也喜用佛家語詞,而且涉及範圍遠比南朝廣,佛家諸多名物,都可用作名或字,不像南朝只限定在僧、法、曇、慧等字上。下面我們舉些《魏書》的例字:

元鷙字孔雀(佛有孔雀明王)

崔目連(佛家比丘,為摩訶〔he呵〕目犍連的省稱)

呂羅漢(阿羅漢的省稱,是小乘之極果)

吳悉達(即悉多太子,是釋迦為凈飯王太子時的名字)

馮八龍(佛經中有八龍王)

呂七寶(佛以金、銀、琉璃、玻璃、珊瑚、瑪瑙、硨磲〔chequ車渠〕為七寶)

於什門(佛有什門四聖,什門名簡)

張整字菩提(菩提,梵語,義為道或覺、覺悟。整為修。名字相應,意在修道)

以上這種命名取字方式,南朝少見。《陳書》中有個蕭摩訶是屬於這種方式。摩訶,梵語,義為多、勝或大。僧徒誦《楞嚴咒》時,結尾唱此語。又有個裴子烈字大士,亦見《陳書》。這是拆「烈士」為名字,因信佛,故就「士」以「大」為修飾成分,湊成「大士」。大士是菩薩的通稱,如今民間將觀音菩薩,猶習慣稱為觀音大士。

北朝人名字還有個特色,即樸野少文。還以《魏書》為例。如有薛虎子、許赤虎、傅豎眼、楊大眼、奚買奴、閭大肥、封磨奴、皮豹子、東路頭、王洛兒、胡小虎、盧丑、趙黑、孫小……不避俗,不避丑,與春秋時代相類似。這當是北方少數民族尚武輕文的緣故。

北魏自孝文帝元宏變法,全面學習漢文化,逐漸革除了不文明的東西,經西魏而北周,至隋統一南北,上距孝文帝已近百年。從《隋書》所載人物來看,已很少有粗俗的名字了。不過,隋朝時間太短,來去匆匆,不足40年,《隋書》所載人物,多是北周北齊和南朝的遺存。各舉數例如下:

北朝色彩的

韓擒虎字子通

周羅睺〔hou侯〕字公布

李雄字毗盧

宇文皛〔xiao小〕字婆羅門

南朝色彩的

梁士彥字相如

高熲〔jiong窘〕字昭玄

伊婁謙字彥恭

杜正玄字慎微

高構字孝基

薛道衡字玄卿

這裡說的「南朝色彩」,並不是說北朝向南朝學的。因為南朝士大夫的名字用彥、士、玄、孝等字的太密集,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傾向,我們才這樣說的。其實北朝人也早起用這些字了。中原地區的豪門大族,並未全都南渡,留在黃河流域的還相當多。他們也受東漢尊儒讀經的教育,也經歷過三國魏晉玄學的熏陶,又同是士族,其好尚自然是一致的。北魏的許多漢族貴官,還有從南朝過來的,有的是出使被扣留的,如著名的文學家庾信就是一個,但更多的是漢晉士大夫的後裔。像盧玄就是晉司空盧諶的曾孫,他的後人有名道將字祖業的,有名道虔字慶祖的,有名道約字季恭的。還有崔挺諸子:孝芬字恭梓,孝(目韋)〔wei偉〕字敬業,孝演字則伯,孝直字叔廉,孝政字季讓。這其中的道、祖、虔、恭、敬、孝、玄,都是魏晉六朝人名習慣用字,頗具南朝色彩,只不過不及南朝應用得那麼集中罷了。

唐取代了隋,建立起空前統一、繁榮、昌明的封建王朝。李淵上代發跡於北周,李淵又是隋朝重臣,可以說唐是淵源於北朝的。但唐人十分傾心南朝燦爛的文化,文人學士尤其如此。反映在命名取字上,唐人名字有北朝的樸實,但無北朝早期的粗俗;有南朝的典雅,但無它的偏狹及用字那麼集中。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