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

如來如不來,圓融真俗諦;

善巧方便法,眾生隨類解。

——《大事》

佛陀慈悲、成功的弘化事業一直持續了45年。自35歲成道,80歲涅槃,他以身教和言教利益人類大眾,一年到頭,或獨自一人,或在眾第子陪同下,四處弘化,宣說佛法,以期眾生從此婆婆世界中獲得解脫。在七月至十一月的雨季里,由於連日陰雨綿綿,他以安隱為生。這是當時印度所有修行者奉行的傳統。

同現在一樣,古印度有三個季節,即雨季(vassana),冬季(hemanta)和熱季(gimhana)。雨季大約從每年的七月十五開始到十一月十五結束。雨季期,大雨傾盆、河流泛濫,道路淹沒,交通中斷。一般來說,人們只好獃在家中或村裡,以他們前一季所收穫的農作物為生。在這段時間裡,出家人會發現外出行化極為不便。另外,無數農作物及昆蟲將在不知不覺中被傷害。所有出家人,包括佛弟子在內,通常暫時中斷了他們的行化活動,在一個安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佛陀和他的弟子們都應邀在精舍或安靜的花園裡度過雨季。但是,有的時候,他們也退隱森林。人們成群結隊,來到佛陀的住處,聆聽佛法,儘可能地利用這一大好時機來親近佛陀。

最初二十年的行化

第一年于波羅捺羅斯。

佛陀於成道當年的七月十五日,向五弟子宣說了《轉法輪經》,然後就在波羅捺羅斯的鹿野苑度過了第一個雨季。這裡沒有任何特別可以居住的地方。耶舍在此雨季中皈依佛陀。

第二、三、四年在王舍城。

王舍城是頻毗莎國王統治的摩揭陀國首都。為了履行成道之前的諾言,旨陀訪問了國王。因此,國五把竹林精舍贈送給佛陀和他的弟子。此地離城不遠不近,是出家人理想的安隱之地。佛陀在此清靜竹林里安度了三個雨季。

第五年於毗舍離。

這一年,佛陀居住在離舍離不遠的大寺講堂。當凈飯王病危時,他來到他的病榻前,為其說法。國王當下證阿羅漢果,享受七天的解脫喜悅後圓寂。

這一年,在摩訶波闍波提的一再要求下,比丘居僧團建立。

凈飯王的遺體火化後,佛陀臨時住在尼拘律苑內。摩訶波闍波提來到佛陀住處,請求允許婦女出家,但遭到佛陀的拒絕。後來,佛陀回到了大寺講堂。但是,波闍波提出家的決心已定,在眾多釋迦族和拘利族婦女的陪同下,又從迦毗羅衛國,一路步行來到舍城。在阿難陀尊者的過問下,她們終於如願以償,加入僧團。

第六年於柯娑毗的瑪柯羅山。

在迦毗羅衛國時,佛陀化顯雙運神通,制服釋迦族人的高傲。同一年,佛陀在瑪柯羅山第二次化現雙運神通,贏得了外道信徒工皈依。

第七年於忉利天。

悉達多太子出生不久,摩訶摩耶夫人就去世了,往生兜率天為天人。在第七年三個月的雨季里,佛陀前往忉利天,為其天人說《阿毗達磨》,他的母親也前來聽法。白天,他回到人間,把在天上所講的概要地講述給舍利尊者聽,舍利弗又詳細地為他的弟子講解此法。所以,現在所存的《阿毗達磨》被認為是舍利弗為佛法的進一步闡述。

據經典記載,曾有佛陀母親的天人聞法後,即證得聖人第一果。

第八年於跋只地區,輸蔓束滿羅山附近的貝釋柯樹林。

第九年於柯娑毗。

在這一年,摩登伽女對佛陀懷恨在心,尋找機會誹謗佛陀。

摩登伽女漂亮美麗,她的父母沒有把她嫁人,因為他們看來,所有求婚者都配不上他們的女兒。一天,佛陀以慧眼觀世間,覺察到這對父母具有善根,出於對他們的慈悲,佛陀來到他們從事祭火的地方。婆羅門被佛陀的威儀相貌深深地吸引住了,心想,佛陀是他女兒婚配的最佳人選。所以,他就叫佛陀在那兒等一會兒,自己則趕忙跑回家去。佛陀在那裡留下了一串腳印後走開。婆羅門和他的妻子,帶著他們打扮入時的女兒,一路跑了回來,他們仔細觀察起佛陀的腳印。精通相術的婆羅門妻子認為這不是普通人的腳印,而是究竟斷除了煩惱之人留下的。但是婆羅門卻對這一說法不屑一顧。看見佛陀就在不遠的地方,他們便走了過去,要把女兒交給佛陀。但是,佛陀向他們講述了他如何戰勝情慾,說道:

悟見貪慾愛(1),不復有愛欲。何為此身法,儘是骯髒物。即使以腳指,亦不願沾染。(2)

婆羅門和他的妻子聽了此法後,當下見道,即刻獲第三不還果。但是高傲、虛榮的摩登伽女卻覺得受到了極大的侮辱,心想:「這個人不要我,他完全可以拒絕。但是,他說我身上儘是糞便。好啊,憑我的出身、家族、社會地位、財富和年輕的魅力,我要找到一個與我門當戶對的丈夫。然後我就知道應該怎樣來對付你這個出家人了。」她被佛陀的話大大的激怒了,從而對他懷恨在心。後來,她成為優陀南國王的妃子,利用她的權勢,向人行賄,煽動人們辱罵佛陀,要把佛陀趕出城。當佛陀進城後,這些人就向他們大叫大嚷起來:「強盜,蠢驢,白痴,駱駝,笨蛋,地獄的種子,畜牲,永世得不到解脫,苦難的惡趣正等待著你。」

阿難陀尊者無法忍受這種噁心的辱罵,來到佛前,說道:「世尊,這些市民們在咒罵侮辱我們,我們到其它去吧。」

「阿難陀,我們應該到哪裡去?」佛陀問道。

「到其它城市,世尊。」阿難陀回答道。

「如果那裡的人也侮罵我們,我們又該到哪裡去?」佛陀進一步問道。

「再到另外一個城市,世尊。」

「阿難陀,你不應如此說。問題在哪裡發生了,就要在哪裡解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到其它地方去。不過,阿難陀,誰在罵你?」佛陀問道。

「世尊,所有人,連奴僕都在罵我們。」

佛陀告誡阿難陀尊者修習忍辱行,說道:

「大象在戰場上能經得住如蝗之箭。我將以同樣的方式忍受辱罵。此世界確有許多無法無天之徒。」

「國王第六上訓練有素的象馬,人中最上者為難忍能忍之人。」

「經過良好調養的驢、馬、象為獸中之驕子,但嚴於律已之人遠勝於此。」(3)

最後,他又對阿難陀尊者說:

「不要以此為憂惱。這些人的誹謗僅會延續七天,第八天,他們就會安靜下來。佛陀所遇到的困難不會超過七天。」(4)

第十年于波里拉亞克大森林。

佛陀在柯娑毗時,兩派持不同意見的比丘發生了爭吵。一派嚴持戒律,另一派精通經典,他們對在浴室的行為小戒持有不同的看法。這兩種不同觀點的擁護者分成兩派,他們喜好爭辯,各不相讓,頑固不化,不聽從佛陀的勸告,即使佛陀也無法解決他們的分岐。佛陀自尋道:「在這吵吵鬧鬧的大眾之中,我的生活也被搞得不愉快。再說,這些僧人不理會我的勸說。假如我從這些人群中離開,到一個清靜之地,那會怎樣?」想著,他沒有通知僧團,獨自一人隱居到波里拉亞克大森林,在花香四溢的莎羅樹下,度過了雨季安居。

根據記載,在這次安居期里,大象和猴子每天供養佛陀。(5)

第十一年於奧克那拉婆羅門村。

這一年,佛陀講了《耕者婆羅豆婆遮經》(6)。

一次,佛陀行化在摩揭陀國的一個婆羅門村莊。當時,婆羅門婆羅豆婆遮準備好五百張犁耕田。這天上午,佛陀束衣托缽,來到耕種田間,順路走到婆羅門跟前,當時婆羅門正在分發食物,佛陀默默地站在一旁。婆羅門知道佛陀是在等待供養,便開口說道:

「我有得吃,是因為我耕種了田地,你也應耕種。只有勞動後,才有飯吃。」

「我也耕田種地,只有勞動後,我才享受飯食。」佛陀回答道。

「你說你是一個耕種者,但是,我們並沒有看見尊者你的犁具、牛軛、耕牛及牛鞭。」婆羅門迷惑不解地說道,「請告訴我們,你到底怎樣耕田種地?」

佛陀回答道:

「信(saddha)為種子,戒(tapo)為雨水,慧(panna)為牛軛,中道(hiri)為犁具,意志(mano)為韁繩,靜念(sati)為牛鞭。言行謹慎,飯食適量,以真誠去除雜草,以禪定達到圓滿的解脫。精進(viriya)為載物大白牛車,載至苦盡樂生的涅槃之境。如此耕種好了的田地,定會結出不死之果,獲得徹底的自在。」

聽佛陀如此一說,婆羅門馬上盛了滿滿一缽奶油水飯,恭恭敬敬地送到佛陀跟前,說道:「請佛陀食用我的奶油米飯。佛陀是耕農,您的耕種可以結出不死之果。」

但是,佛陀拒絕接受,說:

「如來不受因誦經而供養的食物。此乃聖人之道。聖者不接受這樣的飯食。這是生活原則。當你心悅誠服地相信,聖者確實已從煩惱中解脫,獲證寂靜,再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