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請佛說法

吸飲法甘露,寂心於安樂;

智者常喜悅,聖者廣說法。

——《法句經》

以法為師

佛陀覺悟不久,住在泥連禪河邊的榕樹下,沉浸於寂默禪思,突然生起此念:「不與可敬可愛之人同住是為大菩。如果我親近一苦行僧或梵志,尊敬禮拜他,那又將如何?」(1)

然後,他又想:

「我是否應親近任何一個苦行僧或梵志,恭敬禮拜他,以使達到戒德的完善?但是,於此天人、魔眾,梵天世界中,以及一切行者、婆羅門、人天等,我不見戒德超越於我,值得與我共住,恭敬禮拜者。」

「我是否應親近任何一個苦行僧或梵志,恭敬禮拜他,以使我達到定德的完善?但是,我不見任何苦行僧或婆羅門在禪定方面超越於我,值得我與之共住,恭敬禮拜。」

「我是否應親近其他苦行僧或婆羅門,恭敬禮拜他,以達到智慧的圓滿?但是,於此世界中,我不見智慧超越於我,可以結交,或可恭敬、禮拜的苦行僧和婆羅門。」

「我是否應親近其他苦行僧或婆羅門,恭敬禮拜他,以達到究竟解脫?但是,於此世界中,我不見在解脫上超越於我,可以結交,或可恭敬、尊重的苦行僧或婆羅門。」

然後,我又想:「如果我以恭敬自己所覺悟之法為住,那又將如何?」

就在此時,大梵天王意會到佛陀的思想,馬上離開了梵天界。如同一名大力士伸展共彎曲的手臂,或彎曲其伸展的手臂,一下子來到佛前,用衣袍裹好肩膀,右膝點地,雙手合十,禮拜佛陀,說道:

「確是如此,世尊,過去諸佛、世尊、應供者、無上覺等皆以恭敬禮拜法為住。」

「伏請世尊,應供者、無上覺者亦以恭敬、禮拜此正法而住。」

然後,大梵天王繼續說道:

「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覺者,或已生,或未生,或正生,祛除眾苦,都以恭敬禮拜聖法為住。這是成佛之本。」

「一切希求自己的福益,期獲大成者,皆應恭敬聖法,牢記諸佛之教。」

大梵天王說完,恭恭敬敬地禮拜了佛陀,繞佛周身,來到右邊,即刻隱身而去。

僧團同樣具有如此的功德,所以梵天亦如此地恭敬僧伽。(2)

請佛說法

佛陀從羅伽婆陀南樹,來到鎔樹下,深入寂靜禪定之中,如是思惟:

「我所悟之法實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邏輯。不易領悟、理解,唯聖人知。眾生貪著物慾,實難理會此與緣起相關之法。有為法之滅涅槃。情慾的斷絕,貪愛的消滅,無著寂滅等都是甚深難解之法。我若對眾生教說此法,他們將無法理解,這對我來說將是一件疲倦、勞累之事。」

於此,下面這些不可思議,聞所未聞之偈躍入他的慧心:

「甚深不易法,無須宣於眾,貪嗔束縛人,實難了此法。貪婪愚昧者,不見此正法,此法逆世法,深奧妙難識。」

佛陀如是省思,無意宣講佛法。

大梵天王又明白了佛陀的想法,擔心世界因不聞佛法而隨之消亡,立即來到佛前,請佛說法。

「世尊,唯願世尊宣說正法!唯願一切成就者宣說正法。有些眾生眼裡只有一點點塵染,如果聽聞不到正法,他們將會墮落。有人會理解佛法。」

他又進一步說道:

「在遙遠的過去,邪惡者的不凈之法曾在摩揭陀生起。開啟不死之門,但願有緣人能聽到清凈者解悟的正法。惟願智者,一切見者升座法殿,如登山頂,觀望一切眾生。淮願無憂者觀見沉淪痛苦,被生死吞沒的有情眾生。」

「懇請!大雄大力者,沉淪之旅的主人,無債者教化世間。唯願世尊廣開法廷。大有理解佛法之人存在。」

世尊見如此請,說道:

「大梵天王,我有如下意念:我所悟之法.實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邏輯。不易領悟、理解,唯聖人知。眾生貪著物慾,實難理會此與緣起相關之法,有為法之滅一涅槃。情慾的斷絕,貪愛的消滅,無著寂滅等都是難以理解之法。如此想已,我心向無為,無意啟教正法。」

大梵天王二請佛陀,世尊亦如是回答。

當大梵天王第三次懇請佛陀時,世尊出於對世間的悲憫,以佛眼觀世間,見一些眾生眼裡,或有染,或無染,或鈍或利,或具善性或具惡性,或易教或難教,或有眾生害怕邪惡和後世。

「猶如長滿藍蓮、白蓮和紅蓮的池塘,有些蓮花生在水中,長在水中,淹沒在水中,但在水下茁壯生長;有些蓮花生在水中,長在水中,浮在水面上;有些蓮花生在水中,長在水中,伸出水面,而不被水染污。」

同樣地,當世尊以佛眼觀世間時,他看到有些眾生眼裡只有少許的不凈,有的卻染污深厚,有的智慧敏銳,有的愚鈍,有的善良,有的邪惡,有的易教,有的難教,另外一些眾生志石不安地看著邪惡和來生的輪迴,隨即以惕答梵天:

開啟不死門,聽聞與信者。意念疲倦故,不授善妙法。

大梵天王歡喜躍,心想,他已成功地請佛說法,恭恭敬敬地禮佛後,繞到佛陀的右邊,隨即隱身而去。(3)

最初兩位信奉者

永遠值得紀念的第一個49天的齋戒期過去了。佛陀坐在羅伽婆陀南樹下,兩位從優訶羅來的商人,正好路過此地。當時,與他們前生有血緣關係的一位天人(4)過來對他們說:

「善良之人,世尊則證菩提,正坐在羅伽婆陀南樹下。快去以蜂蜜和麵粉(5)供養他,這將給你們帶來長久的利益和幸福。」

兩位商人欣聞此千載難逢的機緣,欣喜若狂,即刻來到佛前,恭敬禮佛後,請佛接受他們微薄的供養,以使他們獲得利益和幸福。

世尊如此想:

「如來不以手受飯食。我將如何接受此麵粉和蜂蜜呢?」

四大天王(6)當即意會世尊心意,從四個方向同時拿來四隻石缽,奉獻給佛陀(7),說道:「世界之主,願世尊以此缽接受麵粉和蜂蜜。」

佛陀仁慈地收下此應時的禮品,以此缽接受了商人簡單供養,食用人期齋戒後的第一次飯食。

佛陀飯食已畢,兩位商人拜倒在佛陀眼前,說道:

「世尊,我們希望永遠皈依佛法。唯願世尊待我等如弟子,我等將盡形壽皈依。」(8)

他們是佛陀的最初在家弟子(9),信奉佛教,皈依佛法,稱頌二皈依偈。

接受講法邀請,佛陀開始了偉大的傳教使命。當時,他首先想到的是:「我應向何人傳授此法?誰能迅速理解此法?阿羅羅迦羅摩仙人(10)知識豐富,聰明,富有智慧,博學多聞,無多塵染,如果首先向他傳授佛法,那將會怎樣?他將馬上理解佛法。」

然而,一天人出現在佛前,說:「尊者,阿羅羅迦羅摩仙人已於一個星期前去世。」

佛陀以天眼視之,亦復如此。

佛陀然後又想到優陀伽羅摩子(11)。突然,一天人來說,他已於前一晚去世。佛陀又以天眼視之,果真如此。

最後,佛陀想到五個精進修習的苦行僧。在他發奮求證覺悟期間,他們曾照顧過他。他即以天眼了知他們正住在離波羅那斯不遠的鹿養苑。因此,佛陀在優樓婆羅盡興住了一段時間後,即往波那羅斯城。

佛陀從他成道的菩提樹一路前往伽耶。這時,一位名叫優婆訶的雲遊外道看見了他,即走了過來,說道:「同修道友,你的五官光彩照人,膚色純潔。你是跟誰出的家?誰是你的老師?你信奉哪一種法?」

佛陀回答道:

「戰勝一切,覺悟一切,不著一切,去舍一切,致心一處,禪思貪滅,自覺一切,何人為師?我自無師(12),亦無等者,於此世間,乃至天人,無有諍者,實乃羅漢,為無上師,獨證圓覺,清涼安隱。赴向柯屍,轉動法輪。於此茫茫世界,擂起不死之鼓。」

「同修道友,你認為你是阿羅漢?究意得道者?」優婆訶問道。

「我就是這樣的滅盡煩惱者,戰勝了一切惡境。因此,優婆訶,我叫征服者。」佛陀答道。

「也許如此,同修者。」優婆訶唐突地說道,一邊點頭,一邊拐到路旁的一條小路,走遠了。

沒有因第一次的冷落而不安,佛陀從一個地方游化到另一個地方,風塵僕僕地來到波羅到斯的鹿養苑。

初見五比丘

五位苦行僧老遠看見佛陀朝他們走了過來,商量決定不要向他行應行之禮。他們以為,他在精進求證佛法時,放棄了被證明是徒勞無益的苦行。他們因此而對他產生了誤解。他們說:

「同修們,苦行僧喬達摩來了,他真奢侈,放棄了苦修,過起富裕的生活。我們不應和他打招呼,也不應伺候他,用不著接過他的衣缽。不過,座位還是要為他準備的,如果他想坐,就讓他坐好了。」

「佛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