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盛況空前的隋唐郵驛 第九節 發達的唐朝私人逆旅

前面所說的「驛」「傳」,也有學者認為其職能是分開的。「驛」多為在驛路上來回奔行的下級驛吏、驛丁所用;而「傳」則為「由政府發遣、逐站傳遞」的高級官吏所用。但它們的共同點則都是官營館舍,由國家統一經營。

隋唐時期,更為普遍存在的則為私營旅舍,當時仍沿襲前代稱為「逆旅」。逆,是迎接的意思,逆旅指迎接行旅中的來往人員。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由於交通暢通,商品經濟大大發展,隨之私營逆旅發展很快。這些私人旅舍比較自由,一般開在驛路沿線的村鎮之中,有的還同時開設酒店,使旅途勞累的客人有吃有喝,美美休息一宿。唐張籍詩「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就典型地描寫出四川成都附近一些私人逆旅兼酒家的狀況。張籍另一首詩則說:「野店臨江浦,門前有桔花。停燈待賈客,賣酒與漁家。」這些詩都說民間客店大多臨靠江岸道邊。有些私人客店也開在城內商業區,如首都長安西市的「竇家店」和崇仁坊的「王家店」等等。

隋朝時候,大約因為私營客店太多,妨礙了官營的驛館,所以曾在隋初引起了朝廷上一次大爭論。宰相蘇威認為:「店舍乃求利之徒,事業污雜,非敦本(崇尚農業)之義」,建議關閉所有私人逆旅,命其歸農。這番議論,遭到其他朝臣的反對。大臣李諤〔e厄〕指出,私營逆旅自古皆有,與官營郵驛旗亭同時存在,各有所司,一旦取消,與民不便。這一意見得到隋文帝楊堅的贊同,認為他是體諒民情的好大臣(《隋書·李諤傳》)。從這一事例,可看出隋唐逆旅的大大發展,是順應歷史要求的。

到唐朝時候,逆旅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設施。在唐詩和唐人小說中有許多關於逆旅的描述,也流傳著許多逆旅的傳奇故事。著名的「定婚店」的故事,就是在逆旅中發生的: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9年),有一名叫韋固的書生,在宋城旅店,一位算命老人告訴他,一切婚姻皆由前世既定,冥冥之間有一赤繩早把男女雙方系好,誰也逃脫不了上天的安排。後來韋固的婚姻果如老人所說,幾經周折,仍娶了他原先認為是貧賤家的女兒(《太平廣記》)。其他唐人小說中也不乏有關的內容。唐太宗時著名大臣馬周,在落魄時也曾住在新豐逆旅。客店主人見他貧窮,開始怠慢他,後來見他氣度不凡,常常「命酒悠然獨酌」,慢慢敬重他,厚待他。最後馬周為唐太宗所賞識,成了朝廷重臣(《談賓錄》)。中唐詩人李賀還專為之作了一首詩,云:「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唐代的私人逆旅老闆,有時就是政府驛站的頭目,他同時兼營國家驛舍和私家旅館。如唐朝擁有綾機500架、資財百萬的著名紡織企業家何明遠,本人既主持著官府的三個驛,管理著驛站、驛舍,同時也在驛邊「起店停商」。這樣身兼官營館舍和私營逆旅的店主,在當時恐非少數。

私人逆旅的興盛,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唐朝經濟的繁榮、郵驛交通的發達和社會生活的豐富。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