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隋唐散樂百戲的繁榮 第四節 球戲

拋球,是一種比較文雅的運動,在唐代宮中比較盛行此項娛樂。據唐初李謹言《水殿拋球曲二首》云:

球戲是從古時蹴鞠直接發展而來的,屬百戲之一種。唐初變古蹴鞠戲為打球、拋球兩種新的娛樂方法。

韓愈被他驚險的擊球動作所驚愕,「韓生訝我為斯藝,勸我徐徐作安排」,擔心他會一不小心出危險。張建封在詩中將打馬球場地上雙方競技時,瞬息百變,詭譎莫測的情景,描摹得很生動,很驚險,並指出要在疾馳的馬上將馬球打入「短門」(即球門),需要有古時神射手養由基百步穿楊的本領,足見其技藝之難。

春早見花枝,朝朝恨發遲。

及看花落後,卻憶未開時。

幸有拋球樂,一杯君莫辭。

詩人將打馬球場的情況,描寫得格外肅穆、宏偉、雄壯、動人。張建封在《酬韓校書愈打球歌》中,描述了他請唐代大散文家、詩人韓愈觀看打馬球的情景:

打球,這種活動規模較大,要有許多人參加,要有比較正規的場地:樹立兩根長竹竿,高數丈,然後絡網於竹竿上以為球門。球場上分為左右兩隊人,以競勝負。唐太宗貞觀年間大臣魏徵曾奉命制《打球樂》:

堪恨隋家幾帝王,舞茵揉盡綉鴛鴦。

如今仍到拋綉處,不是金爐舊日香。

唐宮做此項遊戲時,球場設在梨園亭內。唐初詩人崔湜、武平一、沈佺期等人,先後作過《幸梨園亭觀打球應制》詩,由此可知遠在唐玄宗尚未將梨園變為訓練「梨園子弟」和演習散樂百戲的中心之前,唐室早已在梨園設球場,並經常舉行打球、拔河等群體競技活動。而且在打球時,有「仙管」、「歌舞」、「畫鼓」伴奏、伴演,有不少觀眾助興。有時皇帝還在這裡與大臣宴飲,共同觀賞歌舞、球賽,題詩作賦,歌舞昇平。在打球活動中,後來又發展出打馬球的活動。唐德宗李適貞元年間(公元785—805年)楊巨源作《觀打球有作》詩云:

拋球活動在隋朝就盛行了,很可能在漢魏之際就出現了。據大詩人李白《宮中行樂詩八首》和詩人李真言《拋球詩》中內容可知,拋球時採用的是「繡球」、「綵球」,參加者多為「素女」、「嬋娟」,即年輕的女子,或為內廷宮娥才女,或為女伎,方法是以將球拋入「風流眼」(即球籃)多者為勝,有些類似今日籃球比賽時的投籃。因為這種活動由年輕、貌美、矯捷的女子參加,色藝俱佳,頗能引起士大夫和文人的雅興,遂漸漸衍出一種《拋球樂》的曲調來,為酒筵中拋球,為酒令時所唱。著名詩人劉禹錫作有《拋球樂》風行一時:

軍中伎癢驍智材,竟馳駿逸隨我來。

護軍對引相向去,風呼月旋朋先開。

俯身仰擊復傍擊,難於古人左右射。

齊歡百步透短門,誰羨養由遙破的。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