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古代字書的產生 第一節 《爾雅》——第一部故訓詞典

故訓詞典是時代的產物。先秦的典籍到了漢代,由於時代遠了,字形、字音、字義都有了變化,已經很少有人能通讀理解,需要用當時人通用的語言去對文獻中的難詞難句進行詮釋,《爾雅》正是適應了這一需要而形成的。這是中國第一部解釋詞義的專書,又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按語義分類的故訓詞典,也是漢代最先產生的一部字書。

《爾雅》的編者 《爾雅》的編者是誰,成書在什麼時候,古人歷來的說法不一。第一種說法認為,周公旦著《爾雅》一篇,而流傳下來的《爾雅》三篇,「或言仲尼(孔子)所增,或言子夏(孔子弟子)所益,或言(西漢)叔孫通所補,或言沛郡梁文所考」(張楫《上〈廣雅〉表》)。第二種說法認為「《爾雅》者孔子門人所作,以釋六藝之旨」(鄭玄《駁五經異義》)。第三種說法認為,《爾雅》是「秦漢間之學《詩》者,纂集說《詩》博士解詁」之言而成(見於歐陽修《詩本義》卷十)。第四種說法認為,《爾雅》是「小學家綴輯舊文、遞相增益」而成,「周公、孔子皆依託之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經部·小學類三》)。

現代的學者一般認為,《爾雅》的作者既非一人,也非某幾個人,是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積累,遞加增補,最後成書;但對它的來源、實際作者、所指成書年代等,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說最初成書是在漢武帝之前,書中有些地方是東漢人增補進去的;有說《爾雅》的雛型約在戰國形成,西漢初年儒家學者把經師口授的《爾雅》整理成書;有說成書於戰國末年,編纂人是齊魯儒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物釋義的彙編;有說在戰國初開始整理,最後成書於戰國末期,東漢後比較盛行。

《爾雅》的內容 根據《漢書·藝文志》記載,《爾雅》原書三卷20篇;據說亡佚《敘篇》一篇,所以我們今天見到的只有19篇,篇名依次是:釋詁、釋言、釋訓、釋親、釋宮、釋器、釋樂、釋天、釋地、釋丘、釋山、釋水、釋草、釋木、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按內容和性質劃分,19篇解釋的語詞可以分為六大類:

第一類有《釋詁》、《釋言》、《釋訓》,解釋普通語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

《釋詁》用今語翻釋古語,主要解釋古代的語言文字。篇中往往羅列古語中的十幾個同義詞,再用當時通行的一個語詞去解釋。如:「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權輿,始也。」「始」是當時的通語,用「始」解釋「權輿」以上羅列的詞。

《釋言》主要是解釋秦漢間的語言文字,有的是用今言解釋今言,有的是用古語釋證今語,有的是用通語解釋方言。如:「〔fen分〕、餾,稔也。」這三個字都是今言,全作熟解;「逆,迎也。」在多數情況下,被解釋的常用詞,往往只有一個,頂多羅列兩三個。

《釋訓》,大多數情況下,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去解釋古代有關形貌、狀態的詞,被釋的多數是疊詞,不少出自《詩經》。如:「肅肅、翼翼,恭也。」「洸洸、赳赳,武也。」但也有解釋一般語詞的。

第二類,有《釋親》、《釋宮》、《釋器》、《釋樂》四篇,解釋人事的名詞。其中:

《釋親》是關於親屬名詞的解釋,分為宗族、母黨、妻黨、婚姻四類。如:「父為考、母為妣。父之考為王父,父之妣為王母。」

《釋宮》是關於宮室名稱,以及與宮室相連的道路、橋樑名稱的解釋。如:「宮謂之室,室謂之宮。」

《釋器》是關於器用名詞的解釋。如:「金謂之鏤、木謂之刻,骨謂之切,象謂之磋,玉謂之琢,石謂之器。」

《釋樂》是關於樂器名稱和音樂術語的解釋。如:「大鐘謂之鏞。」

第三類,《釋天》是關於天文名詞的解釋,分四時、祥、災、歲陽、歲陰、歲名、月陽、月名、風雨、星名、祭名、講武、旌旗十三類。如:「北極謂之北辰,何鼓 謂之牽牛。」

第四類,包括《釋地》、《釋丘》、《釋山》、《釋水》,是解釋地理和地理名稱。其中:

《釋地》是關於地理的解釋,分九州、十藪、八陵、九府、五方、野、四極,共七類。如:「下濕曰隰〔xi習〕,大野曰平,廣平曰原,高平曰陸。」

《釋丘》,分丘與厓岸兩類,丘是自然形成的高地。如:「丘上有丘為宛丘。」「重厓,岸。岸上,滸。」

《釋山》是關於山的解釋。如:「山小而高,岑。」

《釋水》關於水的解釋。如:「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

第五類,包括《釋草》、《釋木》兩篇,解釋植物名稱。其中:

《釋草》主要是關於草本植物名詞的解釋。如:「荷,芙渠。其莖,茄;其葉,蕸;其本,密;其華,菡萏〔handan旱旦〕;其實,蓮;其根,藕;其中,的;的中,薏。」

《釋木》是關於木本植物名詞的解釋。如:「灌木,叢木。」「榆白,枌〔fen 墳〕。」

第六類,包括《釋蟲》、《釋魚》、《釋鳥》、《釋獸》、《釋畜》五篇,解釋動物名詞。其中:

《釋蟲》是關於蟲類名詞的解釋。如:「有足謂之蟲,無足謂之豸。」「食苗心,螟;食葉,蟘〔te特〕(同螣);食節,賊;食根,蟊〔mao毛〕。」

《釋魚》是關於魚類名詞的解釋,其中包括爬行動物。如:「蠑螈,蜥蜴;蜥蜴,蝘蜓〔yanting眼廷〕;蝘蜓,守宮也。」

《釋鳥》是關於鳥類名詞的解釋。如:「舒雁,鵝。舒鳧,鶩。」

《釋獸》是關於獸類名詞的解釋。分為寓屬、鼠屬、齸〔yi義〕(反芻)屬、須(呼吸)屬四類。如:「猶,(猴屬)如麂〔ji幾〕,善登木。」

《釋畜》是關於家畜類名詞的解釋。如:「羊:牡,羒〔fen墳〕;牝,牂〔zang贓〕。」

從《釋親》至《釋畜》的16篇,解釋的是百科名詞,因此後人稱《爾雅》是一部百科詞典。《爾雅》先解釋普通語詞,後釋百科名詞。由《爾雅》的分類,反映當時人們對名物的認識和類別。

《爾雅》的釋詞方法 《爾雅》是古代「訓詁名物」的重要字書。它主要是以義訓的方式解釋詞語,即不必藉助於字音或字形解釋意義,而且直接用通行的語詞去訓釋古語詞或方言詞的意義。

《爾雅》訓詁詞語的方式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採取「某、某、某……,某也」的形式,把許多意義相同的辭彙集在一起,用比較通俗、比較容易理解或常見的、普遍通行的詞語給一個總的解釋,被解釋的詞往往是古代詞語或者當代比較難懂的詞語。如上面所舉例子,用「始也」解釋「初」等11個詞;如果一字而有兩義,先解釋第一義,再解釋第二義,如:「喬、嵩、崇,高也;崇,充也。」如果有一字三義,依次序從第一義解釋到第三義,如:「遘〔gou購〕、逢,遇也;遘、逢、遇,遻〔wu務〕也;遘、逢、遇、遻,見也。」第二種採取辨釋詞義的方式,是把內容有關的一類古語詞或古稱列在一起,分別用今詞、通語解釋。如:「日出而風為暴,風而雨土為霾〔mai埋〕,陰而風為曀〔yi義〕。」《爾雅》的前三篇大多採用第一種方式解釋詞語,第二種方式則運用於後16篇的釋詞之中。此外,劉葉秋在《中國古代字典史略》一書里還從《爾雅》中歸納出幾種釋詞情況:

(1)直言為訓:對所釋之字直接加以說明;

(2)相反為訓:說明一個詞和本義相反的用法;

(3)二字互訓:以兩個字來互相解釋;

(4)雙聲為訓:以聲母相同的字來解釋一個詞;

(5)疊韻為訓:以韻母相同的字來解釋一個詞;

(6)合音為訓:合兩個字的聲音來解釋一個詞。

總之,《爾雅》以今言釋古語、以通語釋方言、以俗語釋雅言,其解釋詞義的方式多種多樣。

《爾雅》的價值 《爾雅》一書所解釋的古詞古義和各種名物,成為詮釋經傳的最基本依據,所以從東漢起就為歷代學者所重視,唐宋以後,《爾雅》的地位進一步提高,列入經部,被視為儒家經典。但實際上,《爾雅》並不是專為解經而作,也是一部按語義分類的詞典,首創了按內容性質分類釋詞的體例。它把2000來個詞條分成19個義類,分類篇目清楚明確,對詞義的解釋,兼及普通詞語和百科詞語兩個方面,形成完整的編撰體系。後世續《爾雅》而作的一類「雅書」,差不多都仿照它的內容和這種分類歸總安排材料的方法。

《爾雅》輯錄了古代大量的語詞,加以總結和整理,解釋了先秦經籍中一些詞語的意義及詩歌中詞語的用法,對許多義同詞異的詞加以辨別,因而它保存了不少先秦古義,成為我們研究先秦辭彙、閱讀古籍的主要參考材料。如《釋言》上說:「宮謂之室,室謂之宮」,就是說,在先秦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