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遼闊的疆域內,山川華滋,景色秀美,勝境星羅,奇觀迭見,又有歷代摹勒鐫刻的古代法書,裝點其間,翰彩生光,優雅的環境與精湛的書藝,渾融一體,相得益彰。遊人登山遠眺或臨海觀望,每每感懷於景而外,更生游心於書之興。因其間傑作之多,殊不遜於館藏,今特就所親歷之盛境,擇要介紹,權充翰府導遊,以備讀者遊蹤所至,在領略浩瀚自然風光的同時,不忘飽覽我國書法藝術的風貌神采。
古人歌功頌德、祭祖追先或作詩紀勝,都要有所記載,以求垂之長久,於是或鏤鼎彝,或書竹紙,或鐫碑碣。然而竹木易磨滅,紙帛易破損,鑄刻在青銅器上固然牢靠,但器皿的質地易蝕變而且鏤刻不便,於是最妥善的保存方法便是銘之於石。石生於天地之間,性敦實堅穩,所以歷代法書多存於石刻,或者依於名山大川,古迹勝地;或者遠處於荒僻深谷,險關狹道;或者收藏於朝堂廟廊、博物館、圖書館;或者秘居於鄉里寺觀,獨鎮一隅。
為了便於觀賞和存管文物,政府就近集中散布的石刻,並增修了放置碑石的展室、亭廊等等,這便構成碑林。其中收藏鴻富,最負盛名的是西安碑林。
西安碑林,位於西安南城牆內側三學街文廟內。這裡隆重淵博,精華雲集。藏有漢、魏、晉、隋、唐、宋、元、明、清諸朝碑刻3000多方,其中唐碑最富。諸如方整謹嚴的《開成石經》,英挺遒媚的《玄秘塔碑》,醇厚凝重的《顏家廟碑》,疾揮如檄的《爭座位稿》,險絕雋逸的《道因法師碑》,敦樸圓潤的《三墳記碑》,工謹多姿的《大智禪師碑》,峭拔取勢的《興福寺斷碑》,高逸妍靜的《集字聖教序》,氣宇軒昂的《顏勤禮碑》,溫雅饒韻的《同州三藏聖教序碑》,流轉豪放的《懷素草書千字文》,縱恣酣暢的《肚痛帖》等等,所以人們常說要看唐碑,必到西安。此外還有溫潤飄灑的《游天冠山詩》,纖細勁朗的《大觀聖作之碑》,雄俊偉茂的《林則徐游華山詩》等等。如果至此,只是瀏覽幾個小時,走馬觀花,恐怕只落得眼花繚亂,如果能宿住其間,摩娑竟旬,一定會被導入藝術的殿堂,得到崇高的美的享受。
昭陵位於陝西禮泉縣的九嵕〔zong 宗〕山上,是唐太宗李世民和陪葬臣僚的龐大陵園。由於唐代盛行墓前樹碑,地下立志的風氣,所以這裡遺存了眾多的碑石。這些碑石不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獻價值,而且是探尋唐代書法藝術的直接資料。其中著名的唐碑有:峻利爽灑的《溫彥博碑》,精勁婉逸的《房玄齡碑》,雋秀整嚴的《高士廉碑》,瘦朗精工的《褚亮碑》,瀟散勁峭的《程知節碑》,圓美遒挺的《尉遲敬德碑》,恬淡柔婉的《孔穎達碑》,還有《段志玄碑》、《張胤碑》、《永泰公主墓誌》等等。昭陵碑林的石書承晉之餘韻,具有爽健謹嚴的特色。
另外,陝西的碑林還有藥王山碑林、祖庵碑林以及樓觀台碑廳、司馬遷廟碑室等,皆有可觀。
近年來,各地仿效古制,常有新的碑林建立,薈集當代名家法書,立石銘刻,如「黃河碑林」、「翰園碑林」、「青城山碑林」、「千山碑林」等等,都是集法書之大觀的景點。至此既可攬勝,又可賞書。
陝西漢中的褒斜道,是東漢時橫跨秦嶺鑿石架木而修成的棧道。其中一段是人工開鑿的隧道,史稱「石門」。鑿通穿山隧道,天塹變通途,這具有遺澤被遠的歷史貢獻,時人遂鑿《鄐〔chu處〕君開通褒斜道石刻》於石門崖壁,首開褒谷摩崖刻石之風。摩崖是指在未經打磨,自然削平的山壁上鐫刻文字。其後,褒斜道屢廢屢修,故或記棧道之通塞,或記古堰之興廢,或追懷古人功德,或狀摹天然景緻,數以百計、琳琅滿目的石門摩崖群遂漸落成。其字獨具風姿,華麗與茂密兼備,雄渾與精巧同現,意之所至,渾然天成。
這裡有被譽為漢隸代表作的《石門頌》,天姿自然,逸氣縱橫,楊守敬《平碑記》云:「其行筆真如野鶴閑鷗,飄飄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從此出。」與其情趣相近的還有《楊淮楊弼表記》、《李君通閣道》等摩崖石刻。此外,還有垂之千古的《石門銘》,字勢高淡、疏朗飛逸,一派天然奇姿。書者王遠,善文工書,詩興筆致,交匯成章,文因書更情深韻長,書借文尤意高趣遠。在這裡,更有引人注目的八個漢隸大字,各饒意趣:「石虎」二字古拙蒼鬱;「石門」二字質樸盈潤;「玉盆」二字雄強渾爽,喻石色如玉,其狀如盆;「袞雪」二字圓厚流美,擬波濤滾滾,勢如飛雪。書法藝術的價值在於它能和文學內涵契合相通,賞玩這八字,品其書藝之美自不必說,更重要的是還能啟發引導我們對天然勝景的意會。
陝西華山之上,亦多摩崖。「雲台峰」三字力可扛鼎,「雲海」二字浩逸靈動,顧名思義,是形容蒼龍嶺雨後煙雲迷濛的景色。沿途還有「五里關」、「壽山」、「全真宕」等字,皆骨氣豐勻,沉雄樸厚,與險崛峻峭的天然山景渾成一體。
以上我們遊歷了陝西省相對集中的石刻和摩崖群,但是對於關中古迹中分散遺存的名碑也需涉足一覽。
《九成宮醴泉銘》在麟游縣新城南九成宮遺址。其字最見神采,謹嚴中靈動率意,規矩中容光煥發。既得平正之勢,又有險絕之趣,不愧是風儀萬載的傑作。
西安大雁塔底層南門的左右兩側,鑲嵌著兩通石碑:《大唐三藏聖教序》和《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皆出自唐代大書家褚遂良之手。兩碑法則溫雅,朗潤爽健,筆墨間寓意趣,瘦勁中含行意,歷來為世尊崇。
西安東北方向蒲城縣西七公里處還有唐代著名書家李邕撰文並書丹的《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其書雖出自二王,但又脫其行跡,納入北碑體勢而自成一格。欹正相生,雄巧互映,骨法洞達,神奕氣躍。
還有如西安東華陰縣西嶽廟中的《華山碑》,乾陵前的《述聖記碑》等等,遊人觀後,必能陶醉於書法藝術的筆墨情韻之中。
河南洛陽,中原古都,歷史悠久,文物薈萃,周圍亦多是法書翰苑。
首先是伊闕龍門石窟的造像記,分布各洞,只要細心賞閱,許多名記都可手捫盡瞻。諸如《牛橛造像記》、《始平公造像記》、《元詳造像記》、《解伯達造像記》、《魏靈藏造像記》、《太妃高造像記》、《楊大眼造像記》、《鄭長遒造像記》、《孫秋生造像記》、《高樹造像記》、《惠感造像記》、《賀蘭汗造像記》、《太妃侯造像記》、《齊郡王造像記》等等。縱觀這批龍門名品,各極精好,或出探抒意,或縮收斂神,坦坦蕩蕩,宛如天成。其率真的意趣既似著意求工而竟得其稚,又如加心求巧卻又恰得其拙,顯示了天機動處無意而得的天然神韻。後人以為這類石刻為魏碑中的標準字體。在我國古代書法史上以思逸趣真、典重和豫的風範獨標一格。雖然有的由於洞中光線不足,很難看得清楚,但那種神工鬼斧自然成趣,明暗掩映的情致,似乎更有魅力。
龍門對面伊水東側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墓所在的香山。近年就白居易的詩請當代書家書寫,又修成了陳碑長廊,亦十分可觀。游者既到龍門,則必然到此一覽。
距龍門不遠還有「關林」一處,其中亦藏名碑不少,游者如果忽略而去,則是一大憾事。
另外,洛陽近處還有新安縣的《千唐志齋》,是張鈁〔fang 方〕伯英先生自家收購的藏有1000多塊唐朝墓誌的窯洞,俗稱「鐵門」。墓誌皆嵌在洞內壁上,鱗次櫛〔zhi 至〕比,琳琅滿目。流連其間,會得到過望的快慰。
如從洛陽向黃河方向走去,孟津縣還有清初著名書家王鐸的《擬山園》。原石雖有破損,拓片可能不易看得清晰,但仍可就原石而辨識明白。
洛陽在我國書史上的地位是突出的,遊人至此,摹習石刻,廣泛涉獵,從中熔煉吸收古法精髓,對形成和豐富自己的書作風貌大有裨益。
山東作為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數千年來遺留的文物古迹不可勝數,令人游賞不暇,尤其碑刻摩崖,叢立如林,幾乎遍地皆有,隨處可觀。
孔廟碑林在山東曲阜的孔廟內。出於對孔丘夫子的崇敬,孔廟成了人們必來瞻仰禮拜的聖地。這裡原來就安置了許多名碑,而後又將近處一些著名刻石集中到這裡,於是蔚然而成碑刻大觀。著名的碑刻有:《五鳳刻石》、《孔君墓碣》、《禮器碑》、《孔宙碑》、《史晨碑》、《孔彪碑》、《孔褒碑》、《賈思伯碑》、《乙瑛碑》、《張猛龍碑》等等。人們常說:欲看漢碑,必到孔廟。對於漢碑,就數這裡保存最多。
在這裡還應去看一下《玉虹樓法帖石刻》。這是清乾隆年間,衍聖公孔繼濩〔huo貨〕的五弟孔繼涑〔su素〕著力收集名作,刻石以為法帖的。人們可能見到拓成的「帖」,但看原石則必至曲阜方可。
泰山在山東泰安境內,是五嶽之尊。秦始皇曾登臨封禪,並留有遺刻存世。後世歷代都有題辭留銘,所以石刻遍山。從山根到山頂、山後,沿途都有法書遺迹。
岱廟東廊已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