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姿百態的各種書體 第五節 行草書各種書體的藝術美

有人以為草書最易抒情,最易表現為藝術,有人以為行書最易寫,其實很不準確。無論哪種字體,「會」都不難,「好」都不易。行書在應用中最常見,但寫得好太不容易;草書規格最嚴,長一點短一點都會有很大區別,所以決不是任筆為體的,必須有很高的素養,有很高的藝術能力才有可能達到較高的成就。下面舉出各具特色的一些行草書作:

王羲之的草書,當以《十七帖》為代表。因為他在草書方面的貢獻是以簡捷為宗,既能狀其大略,不致發生誤識,而且展示了藝術的丰采。特別是《十七帖》的前半充分地表現了這一點(圖27)。王羲之的行書,前舉《喪亂帖》已足表明他是行書的最早頂峰,於此不再贅述。

王獻之的行書亦極可觀,每稱「二王」即指羲獻父子。而獻之的草書與羲之比卻又有了新的發揮,他把行書與草書融合,將繁繞儘可能地連綿起來,有了所謂的「一筆草」之說,《中秋帖》雖為後人臨作,然足傳其神,可為典型。

王珣的行書,雖然遺迹不多,但極能見其神采。從體勢上看,顯然是晉人格局,而筆酣墨暢,清氣躍然,雅而有致。《伯遠帖》可稱世之稀寶。(圖28)

王慈是南朝書法理論家王僧虔的兒子,他的行草也極見性情,大小參差,錯落成章,《汝比可也帖》可為代表。

《隋人出師頌》是隋人所書的章草,明顯地已與漢時的章草有很大不同,書寫的筆意大大加重了,章法也變得靈活了。

歐陽詢的行書也別具一格,雖與二王一脈,但他加強了方正的英挺之氣,《卜商帖》可為代表。

《溫泉銘》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筆,行書上石便是由於他的倡導。原石雖佚,但有一唐拓孤本存世。其字頗見神韻。

陸柬之的行書溫文爾雅,雖無奇處,但變化皆在細微毫髮之間,其《文賦》可為代表。

武則天雖是女皇,但也能書,曾向王方慶徵集其先祖遺迹,得羲之等28人書,摹寫彙集以示群臣,即著名的《萬歲通天帖》,今猶傳部分唐摹本。《升仙太子碑》是她所作草書,竟頗有「丈夫氣」。

孫過庭是唐著名書法理論家,其草書是規範草書典型,所作《書譜》既是書學理論名著,又是學草的範本。(圖29)

北海太守李邕,致力以行書入碑,且能親手刻制,時稱「書中仙手」。《李思訓碑》全稱《唐故云麾將軍右武衛大將軍贈秦州都督彭國公謚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並序》,亦稱《雲麾將軍碑》,其字風度雅閑蘊藉,筆瘦而勁,鋒棱凜然。

張旭為唐代草書大家,其草書逸興遄〔傳〕飛,奇勢萬態,柔連縈繞,煥乎天光。

顏真卿的楷書早為大家熟悉,但他的更大成就卻在行草上。有人說他的《祭侄稿》是天下第二行書(第一是《蘭亭》)。因為是忠義憤發頓挫屈郁之作,故而激憤滿紙,字字情真。(圖30)

《自敘帖》是唐僧人懷素所書一篇草書神品,墨氣紙色精彩動人,筆法馳騁揮灑,但無一筆不合規範。與張旭相較,張柔懷勁,而異曲同工。(圖31)

《深慰帖》是唐德宗時嶺南節度副使林藻的一篇翰札。其書名雖然不振,但其字深得古人逸趣,濡毫灑墨,備極精到。無論結字煉行,都氣韻高絕,天然妙運而無斧鑿痕迹,誠是法書之一奇瑰。

五代的楊凝式,在行草書上是一怪傑,他可以寫出娟秀的《韭花帖》,也寫出了清雅奇肆的《神仙起居法》,又有茂密渾樸不拘方圓的《盧鴻草堂十志圖跋》。

宋初李建中的《土母帖》,用筆沉著,風骨俊整,凝遲有法,結字穩健,章法合度,靜雅有致。

林逋的行書格調清雅,每字秀爽而俏麗,毫髮見筆,筆筆不苟。尤其行間極其寬疏,顯得脫俗可愛,清約之甚。

文彥博的行書,書卷氣頗足,筆勢清勁飛動,風格英爽,有唐人風致,其《內翰帖》可為典型。

蘇東坡文名固高,其書亦當時大家,隱密沉厚,姿態橫生。自謂「自出新意,不踐古人」,其實出入皆在法度之中,而才華溢於紙外,《人來得書帖》頗能顯其沉厚與才氣。

黃庭堅草書是一大家,其字沉雄超邁,丰姿跌宕,豪縱奇逸,舒捲自如。用筆遲重如凝,柔筋澀韌,連綿得體,斷點合度,參差交錯,如楊柳之隨風,如蒼龍之戲水,洋洋洒洒。(圖32)

薛紹彭的行草又具別種風姿,他的《晴和帖》全是晉人氣息,流美而凝重,新意盎然而出入古法,字字有奇趣,通篇和諧,疏密合宜。

米芾是宋代的行草大家,前代名作他都曾從手下臨摹一過,形神都能惟妙惟肖,極得古人意趣,又能自出新意,所以他的字,佻達可如《向亂帖》,沉厚可如《賀鑄帖》。(圖33)

陸遊是著名詩人,他的字也寫得極好,尤其漫不經心的尺牘很是可觀,《秋清帖》的字行草相間,溫蘊機趣,輕靈流露,筆墨蕩漾。

文天祥的氣節肝膽歷世所重,而他的書法卻少有人注意,其實,字如其人,亦值得學者引為師法。其《宏齋帖》,清俊脫俗,氣勢融貫,澀而不滯,流而不浮,淡雅可喜。

宋末元初趙孟頫的行草,得二王法趣最富,功力非淺。尤其他的題跋手札更是精彩絕倫,《致子敬教授尺牘》,峭拔清邃,奇逸瀟洒。(圖34)

鮮於樞是元代大家,其行草有時以工穩見長,有時以奔放為奇,有時以流利稱快,有時以簡古成趣,《論張旭懷素高閑草書帖》即其簡古得意的典型。

管道升是趙孟頫之妻,才智過人,翰墨詞章皆有獨到,善畫工書,行草尤為擅專,幾與孟頫難以辨別。其實她無頫之酣暢,頫無升之方勁,《致嬸嬸夫人尺牘》便足證明。

康里巙巙,色目康里部人,但精通翰墨,風流儒雅,行草書師鍾繇、二王。其字每於秀媚中透出遒勁之勢,揮灑自如,神采雄奇,筆意宛轉靈動,折筆勁健,間或雜以章草筆法,融鑄協調。《謫龍說卷》是他一件代表作。

明初劉基的行草師法智永禪師,其《蘇軾樂地帖跋》,雖是信手之作,但於字裡行間卻顯示了一種恭謹之意;而通篇氣貫無懈,凝重中有嫵媚之勢,沉著中有飛動之姿,頗富平淡天真的意趣。

陳修,頗善行書,雖有趙氏影響,但力求古雅,清秀挺拔,轉折輕捷,骨力剛健。筆鋒運轉似有唐人寫經意趣。

解縉以草名,開晚明抒情狂草的先河。其書傲讓相綴,神氣自倍;下筆圓滑純熟,縈繞勾連,整幅如此,難免放縱過甚。

詹景鳳亦喜狂草,無解氏的流滑,雖有遲滯,但縈繞顧盼,多取橫勢;雖有斷筆,但以連綿為主,與解縉不同。此亦備一格。

張弼,善詩文而信筆無稿,特工草書,酒酣興發,縱橫跌宕。《宿友人別業詩翰》今草章草相間,饒有情趣,運筆開張,氣勢飛動,蒼勁古拙,飄逸自然,流暢而穩健,更無輕浮之失。

祝允明的草書在黃山谷的基礎上又有所發揮,而且風格多樣,或以沉厚相示,或以奔放為事。如《前後赤壁賦卷》。(圖35)

文徵明之書多體皆能,而行書最佳,擬智永,著力於《僧懷仁集王聖教序》,以及蘇、米、趙諸家,其《自作詩卷》字字工穩而都有情致,節奏如行雲流水,有「泉鳴竹澗」之雅。

黃姬水本學祝允明,但他更融多家,風骨上追晉人,所以格調甚雅,其手札更顯精彩,大小錯落,濃纖相映,極為得體。

徐渭,原本畫家,以畫入書,別開生面。尤其草書,於筆致更趨放縱、章法益加茂密錯落之外,又充分發揮了黃山谷、祝允明的點法,遂形成了一種落英繽紛的意趣。

董其昌的行草本以秀娟文靜為特色,而有時也作細若遊絲的草法,不同於平時格局,別成一番情致,如其《試墨帖》。

張瑞圖的行草融章草與今草,別開生面,用筆多方筆、折筆,不轉筆鋒,順勢而下,不時又雜以柔筆,雖斷若連,氣韻別緻,於孫過庭《景福殿賦》的筆意的基礎上又加充分發揮,形成奇峭勁崛的獨特面貌。(圖36)

傅山的草書素為世人稱賞,好作長絹巨幅,以繞連為法,騁筆疾草,綿綴奔放,極有氣勢。

王鐸行草兼精,崇二王,亦師米,取法高古,臨古能肖,作而出新,其行書凝遲沉重,用筆老辣,發古意而辟新境,心不計章法而風範自彰,其草書揮灑跳擲,繞而不繁,遒勁如古木結藤,氣勢如巨浪揚波,如《杜甫詩卷》。(圖37)

徐枋〔fang 方〕的小行書極其精秀,勻凈如洗,然而毫不輕浮,用筆很是凝重。通篇縱覽若潺潺流水,諦視之,則毫髮不苟,字勢精鍊。

八大山人朱耷〔da 答〕,既是高絕畫家,書法亦極具格調。循舊軌其功力不讓書賢,出新意境界尤高,時人不可企及,今草章草極備神采。

在清代行書中張照的字略備一格,雖初學董其昌,而後出入顏、米,遂有明顯變化。筆力清勁流利,秀雅雋永,從容自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