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的蒙古族政權日益強大,公元1234年滅金;1271年改國號為元;世祖大舉伐宋,公元1279年陸秀夫負帝昺〔bing丙〕蹈海,宋亡,至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明,元朝不及百年;雖以武功治國,但在悠久博大的漢文化影響下,日漸漢化。天曆年間,建立「奎章閣」,設書史一人,以柯九思為鑒書博士,開始重視、推揚書法。
元代承宋代重帖之風,注意保留墨跡,而刻石不甚為人珍視。故其時書法,仍以行草為主。不過,宋人尚意輕法、導致南宋書法靡弱的歷史教訓,極大地警醒了元代書家,以趙孟頫〔fu 府〕為首,元代書家越過宋人,上溯魏晉隋唐,力圖重現古代的韻致法度,因此楷、行、草、隸、篆都得到一些書家的關注,其中,趙孟頫是代表。趙原是宋宗室,元初朝廷到江南求賢,他被列為第一位,得到賞識,以後諸帝莫不恩寵,榮際五朝。他在元代確是儒林宗師,詩、文、書、畫、印兼通。書法方面,無所不擅。其楷書,以唐楷為宗,糅以行書筆意,於規矩法度中寓風流閑雅之致,於端謹厚重中雜清新飄逸之姿,在魏、唐之後,楷書上能臻此境,實屬難能。他的行書,力追晉人,筆致柔婉秀潤,結字橫扁取姿,章法錯落掩映,甚得端莊雜流麗的韻致,允稱神品。尤其可貴的是趙孟頫還很重視章草、篆、隸,篆隸固不足觀,聊存一格而已,但章草卻已甚有古法,雖古厚之氣尚有未逮,而歷史地看,卻是遙接先哲、傳薪後人、光大古法的一件不容否認的善舉,明代章草頗盛,肇端於斯。
與趙同時,有鮮於樞,亦足稱元代巨擘,以唐法為宗,得其煒煌大度的氣息,時人以南趙北鮮目之。康里巙〔nao 撓〕巙,是色目族康里部人,雖系少數民族,卻精通漢學,尤善草書,簡約而縱肆,有清逸洒脫之致。鑒書博士柯九思,通楷法,擅挪移,時摻行書筆意,氣息古拙凝重。此外,鄧文原等人也有擅書之名。
概而言之,元人書法雖仍以行草為重,然而在取法上,雖或融有宋人意趣,但並未循宋人畦徑而下,而是上追晉唐,從實踐到理論,都與宋人尚意不同。客觀地說,在藝術上尚無質的飛躍,沒有突破性的成就,因而有人指責它是復古而不能出新。然而換一個角度看,一則它並不是簡單地復古,而是增加了晉唐人所沒有的柔媚婉約;二則也是更重要的,是它推尊古法的旨歸,使得元代書壇扭轉了南宋因過分張揚己意而致的浮薄淺俗的頹勢與偏頗,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倒反而應該說是一種進步和豐富,是符合書法藝術規律的要求的。所以,我們對元代的書法,既不作過高的推崇,也不應一味地貶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