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墨 第七節 墨的種類與製作

墨的種類,總的來說可分為兩大類,即實用墨與觀賞墨。

實用墨又可分為書畫墨與亦可供醫用的葯墨。在書畫墨中,又可分為黑色墨與彩色墨。黑色墨即為通常書畫所用之墨;彩色墨有硃砂墨、五彩墨等,為廣義上的墨。

關於古代墨的製作,前面已介紹過韋誕的《合墨法》。宋代李孝美的《墨譜》、宋代晁貫之的《墨經》等書主要介紹了松煙墨的製作方法;明代沈繼孫的《墨法集要》等書介紹了油煙墨的製作方法。有些還附有插圖。

古代制墨,大致分為以下步驟:採料、造窯、取煤(煙)、和劑、成型、入灰、出灰、試磨,共八道工序。前三道工序,就是將松、桐等原料置於密閉不透風的窯室內,令其不充分燃燒,使之煙氣化。再經冷凝成「煙」;第四項和劑,即是根據一定配方,將各種配料,按一定比例添加,均勻攪拌;成型是將攪拌好的坯料,搗為末狀,擠壓成型;入灰、出灰是將初製成的墨錠,置入草灰之中「蔭〔yin印〕墨」,使之緩慢晾乾;最後一項是經過試磨來鑒定墨的質量等等。

《墨譜》上介紹的制墨工序為:采松、造窯、發火、取煤、和制、入灰、出灰、試磨。《墨法集要》上分得更細,計有:浸油、水盆、油盞、煙碗、燈草、燒煙、篩煙、熔膠、用藥、搜煙、蒸劑、杵搗、稱劑、錘鍊、丸擀、樣制、入灰、出灰、水池、研試、印脫21道工序。

《墨譜》與《墨法集要》二書論述了古代制墨的方法與理論,記載詳細,圖文並茂,兩書中對操作技術、用料配方都有詳細全面的介紹,是我國古代制墨工藝技術的珍貴文獻。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