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古代的紀時制度 第一節 西漢以前的十六時制

前人早就注意到,在西漢以前的古籍中,記時方法與後世幾乎完全不同,不是用子時、丑時等的記法,而是用食時,餔〔bu不〕時、人定等陌生的時稱。這類對時間的稱法,在《史記》、《漢書》、《黃帝內經》等書中到處可見,近年出土的西漢以前的有文字記載的簡牘等實物,也都證實了當時實用的就是這套紀時制度。為了說明這套時制與後代的對應關係,曾有人對此作出註解,例如對《資治通鑒》和《黃帝內經》的時稱名均有人作過注,認為這些時稱是十二時制的異名。但是《淮南子·天文訓》連續記載有15個時稱,《黃帝內經》也有14個不同的時稱,故以上古人的理解有誤。近年來人們對西漢時製作出深入研究,才揭開了十六時制的秘密。這十六時制的名稱及與二十四小時的對應關係如下表:

由於冬夏白晝和黑夜的長短時間不等,故這十六時制中的每一個時段冬夏所佔時間的長度是否相等,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外國古代也有十六時段的分法,不同國度之間是否存在過這種時制交流,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