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自成體系的曆法 第二節 二十四節氣

雖然陰陽曆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但因為三年多才加一個閏月,補償方式顯得有些唐突,氣候變化在陰陽曆上不能完全體現出來。比如,表示夏天開始的立夏,今年在三月,明年可能就在四月,與月序的關係不固定。在農業國家,人們格外關心播種和收割的時間,不能反映季節的曆法很難普及推廣,因此,二十四節氣便產生了。

二十四節氣的具體名稱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其中位於偶數的,如雨水、春分、穀雨等又叫中氣。

節氣,本質上是將地球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平均分成15°一份,24份共360°,每個節氣代表軌道上的一個固定位置。從時間上來說,由於地球公轉的速度是不均勻的,這就導致了有的節氣14天,有的近16天,平均15天多。大家知道,季節是地球公轉的反映,所以節氣可以比較準確地表徵氣候冷暖現象。

二十四節氣按其名稱的含義又可分為四種:

(1)表徵四季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個節氣。

(2)表徵冷暖程度的有小暑、大暑、處暑、小寒、大寒五個節氣。

(3)表徵降水量多寡的有雨水、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個節氣。

(4)與農事相關的驚蟄、清明、小滿、芒種四個節氣。

二十四節氣屬於陽曆系統,它與朔望月配合使用,是中國陰陽曆的一大特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