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光學 第八節 海市蜃樓

海市蜃樓,簡稱海市,也稱蜃景。它的形成,是由於大氣層中空氣的密度不同,當光線經過時會發生折射,甚至全反射,於是,遠處的景物就顯示在空中或地面,從而造成奇異幻景。這種現象常發生在海邊和沙漠地帶。若發生在海邊或海上的,為上現蜃景,即在空中形成正立的幻景;若發生在沙漠地帶,為下現蜃景,即在地面形成倒立的幻景。因為是倒影,人們往往以為遠處有水,故又稱其為「水影」(圖4-8)。又因為高空氣流往往改變大氣層的疏密程度,大氣疏密程度一旦改變,折射路徑也隨之變化,蜃景就可能立即消失。微風氣流,又造成蜃景漂浮不定,變幻莫測。

在我國歷史典籍中關於海市蜃樓的記載屢見不鮮。二十四史中的《災祥志》或《五行志》皆將其作為災難的預兆之一,不斷地予以記錄。其中,既包括沿海居民、遠航船夫所見的海上蜃景,即上現蜃景;也包括在西北大陸所見的陸地蜃景,即下現蜃景。遠古人大多不知其形成的原因,竟將其作為神仙顯靈,跪拜禱告;更可悲的是,當旅行商隊或屯邊戍卒在沙漠地帶見蜃景時,往往會以為前方有水池綠洲,一意驅趕駱駝前行,結果卻迷失方向,葬身沙海之中。更多的人以為這種現象是一種神物「蜃」(一說為蛟龍,一說為大蛤)吐氣的結果。直到明清時才有一些接近科學的推測。

明代陸容在其著《菽園雜記》中說:

所謂樓台、所謂海市,大抵皆因山川之氣掩映日光而成,固非蜃氣,也非神物。

這裡的「氣掩映日光」一語多少揭示了蜃景形成的大氣條件。

郎瑛在其著《七修類稿》中,也堅決反對海市為鬼怪之說。他從蜃景有規律出現的時間、地點、現象的極相似性中歸納出,「或新結氣空中,遇天地縕,則隨氣以見」。明清之際,方以智的學生揭暄解釋說:此乃「氣映而物見」,「氣變幻,則所照之形也變幻」。他們都初步認識到,蜃景的產生是由於空氣映照陽光的結果,並且解釋了蜃景漂浮不定的虛像,幾乎接近於蜃景產生的實質,只是未曾道破大氣折射或全反射的物理要點罷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