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原王朝疆域的擴大和穩定:秦漢時期 第二節 西漢初的困境

秦朝的天下並沒有像秦始皇所期望的那樣維持「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就在他死後的第二年(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今安徽宿州市東南)揭竿而起,勢如燎原的農民大起義敲響了秦朝的喪鐘。公元前206年,劉邦、項羽的軍隊先後進入咸陽,秦朝滅亡。項羽成為天下霸主,將秦朝國土分封給各路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轄境在今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不久劉邦就起兵攻下關中,與項羽爭奪天下。經過三年多的苦戰,劉邦在公元前202年(漢五年)初發動垓〔gai該〕下(今安徽靈璧縣東南)之戰。西楚霸王項羽面臨四面楚歌的絕境,突圍至烏江(今安徽和縣東北)自殺。劉邦在汜水北岸(今山東定陶縣南)即皇帝位,國號漢(後世稱為西漢),定都洛陽,但不久即遷都關中。由於咸陽已成廢墟,只能在今西安市西北一個叫長安的聚落一帶另建新都。朝廷暫駐秦國故都櫟陽(今陝西臨潼縣東北),長安建成後才遷入。

劉邦雖然最終取得勝利,卻面臨著國內外的重重威脅,西漢初年的疆域與秦朝時相比大大縮小了:

北方的匈奴在冒頓單〔modu 漠獨蟬〕於的統率下,往東并吞了東胡,向西佔據了黃河以西地區,進而趕走了月氏和烏孫,使西域大部分國家不得不服從它的統治。向南不僅奪回了「河南地」(河套及其以南地區),而且一度推進到今陝西、山西的北部。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出擊,結果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以東的白登山被冒頓圍困了七天,派人向冒頓的妻子送了厚禮才趁機突圍。漢朝缺乏對付匈奴的軍事實力,只得採取「和親」政策,將皇族女子或選來的民女冒充公主嫁給單于。但匈奴的侵擾並沒有停止,它的一些部族駐地離漢朝的首都長安只有700里,輕騎兵一晝夜即可到達。

東南原閩中郡境內的越人君長在秦末恢複自立,並起兵助漢。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閩越首領無諸被立為閩越王,在今福建以閩江下游為中心建立了閩越國,都東冶(今福州市)。漢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封勾踐後人搖為東海王,以東甌(今浙江溫州市)為國都,所以又被稱為東甌王。這兩個政權表面上服從漢朝,實際上並不受約束。漢朝廷面臨內外敵對勢力,無暇旁顧,只能容忍。

嶺南原來擔任秦朝龍川縣(治所在今廣東龍川縣東)令的中原人趙佗,在秦末代理南海郡的尉(軍事長官)。秦亡後,趙佗起兵并吞了南海、桂林、象郡,在公元前206年自立為南越王。大約在公元前181年前後,南越滅安陽王,又擴展到今越南北部和中部,直到北緯13°今巴江一帶。漢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派陸賈出使南越,封趙佗為南越王。趙佗雖然接受了漢朝的封號,不再自稱皇帝,但依然保持著獨立地位。在西南,隨著秦朝的解體,已經在雲貴高原設置的行政機構也撤到了四川盆地,西漢初期一直沒有恢複。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