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天志、明鬼

由於時代和階級的局限,任何一個哲學家,即使是古代的偉大的哲學家,也不可能正確地、科學地認識他自己的哲學的作用和價值。韓非子在《顯學》篇中說:

孔墨之後,……取捨相反不同,而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可復生,將誰使定後世之學乎?

其實即使孔、墨復生,還是無法認識自己的歷史地位,因為他們畢竟是2000多年以前的人,他們不可避免地受到歷史條件和出身經歷的限制,他們不可能正確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墨子所代表的,是2000年前的小私有者和手工業者,它的進步性和它的妥協性交織在一起,在主觀上雖要求擺脫現實壓迫,而在客觀上卻不自覺地做了被統治者利用的工具。

墨子在主觀上認為他的最主要的學說是「天志」(上帝的意志)。他說:

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有矩。(《天志上》)

墨子的「天志」是用來幹什麼的?墨子說:

上將以度天下之王公大人為刑政也,下將以量天下之萬民為文學出言談也。觀其行,順天之意,謂之善意行;反天之意,謂之不善意行……故置此以為法,立此以為儀,將以量度天下之王公大人卿大夫之仁與不仁,譬之猶分黑白也。(《天志中》)可見墨子是用「天志」來作為王公大人和天下萬民言行的尺度的,墨子認為只有「天志」才是人類行為的客觀標準。

「天志」對王公大人和一般平民的具體要求是什麼?墨子也有明確的解說:

天之意不欲大國之攻小國也,大家之亂小家也,強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傲賤,此天之所不欲也。(《天志中》)

照墨子看來,上帝的意志不但在消極方面限制人們:某些事情不能做;並且在積極方面還鼓勵人們:某些事情要努力去做。「天志」希望「人之有力相營,有道相教,有財相分也」。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刑政治,萬民和,國家富,財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飽食,便寧無憂」。(《天志中》)

根據《墨子》書中所描繪的「天志」,不難看出,這恰恰是墨子和他所代表的小生產者和勞動者對於和平幸福生活的嚮往。墨子相信鬼神,並認為鬼神可以給人賞罰禍福。墨子還舉出一些古代史傳和傳說中的例子來「證明」鬼神是確實存在的。這樣,墨子就陷入了宗教迷信的泥坑裡。他放棄了自己的注重效果、注重實踐的精神。不用實踐考驗古代史傳傳說的可靠性,相反地,卻作了古代傳說和迷信的俘虜。

鬼神所懲罰的是什麼人呢?墨子認為鬼神專懲那些「吏治官府之不絜(〔jie潔〕正直)廉,男女之為無別者,鬼神見之;民之為淫暴寇亂盜賊,以兵刃毒藥水火迓(〔ya亞〕迎接)無罪人乎道路,奪人車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見之。」(《明鬼下》)

鬼神的賞罰,在墨子看來,並不是專對那些小民的,鬼神對於那些有權有勢的人也不例外。墨子說:

鬼神之罰,不可為富貴眾強、勇力強武、堅甲利兵,鬼神之罰必勝之。若以為不然,昔者夏王桀貴為天子,富有天下,上詬天侮鬼,下殃殺天下之萬民,……故於此乎,天乃使湯之至明罰焉。(《明鬼下》)

可見墨子對於上帝和鬼神的一些看法,基本上是繼承了古代的宗教迷信,但墨子對於上帝和鬼神也作了某些「合理」的修正。他所說的「天」和「鬼神」是按照當時小生產者所要求的公平合理的願望塑造出來的。墨子所誠心信奉的上帝和鬼神根本就是墨子所代表的這一社會階層自己的虛幻的化身,儘管墨子沒有自覺到這一點。在春秋末期,小私有者和手工業者逐漸取得獨立的地位,形成一定的社會力量時,他們不能不有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和社會地位的要求。墨子的「天志」和鬼神的意志,正是反映了這一被壓抑階層的意志。儘管當時的手工業者和小私有者的社會力量還不可能形成自覺的力量,但是他們在社會實踐中卻成為一種自發的鬥爭的力量。

墨子把他們的希望寄托在「上帝」和「鬼神」的身上,希望通過「上帝」和「鬼神」的威力使那些特權階層也受到一定的裁製。因而他們幻想出有一個最高的、公正的、有智慧、有權力的「上帝」或「鬼神」來給他們主持正義。這種幻想出來的超人的權威,反映出墨子想把他們自己的社會階層變成權威。

墨子和他的門徒也是最虔誠的「天志」的實現者。他們的確按照「天」的意志做到「有力相營」、「有財相分」、「有道相教」的地步,但實際上當時小生產者的生活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並沒有因此得到提高。

宗教問題是現實世界的「反映」,但它的反映,不是如實的反映,而是曲折的反映。墨子對當時的殘酷的壓迫,由於歷史和階級的局限性,不可能提出革命的辦法,而是採用向統治者說教的辦法,竭力為國盡忠,做國君的「良師」、「益友」、「忠臣」。墨家自以為這樣做,可以得行其道;而事實剛好相反,當時的國君之所以尊重墨家,主要是看中了墨子和他的學派的上述特點和他們具有善於守御的技術。

墨子的「天志」、「明鬼」的主張,固然在主觀上是為了庶民階層的利益,想要使當時的無法無天的貴族統治者、王公大人棄惡從善,但這種主張也常常使得廣大勞動者在殘酷的剝削下,拚命降低生活要求,拚命多做工,不敢萌生任何反抗的念頭。墨子有善良的主觀願望,但把宗教迷信作為思想武器,常常事與願違。如果把墨子的宗教觀放在春秋末期思想發展的過程中來考察,我們就更能看清墨子的宗教觀是起著妨礙科學發展、麻痹人民思想的消極作用的。

「天」的觀念的至上性,在春秋末期已經發生了動搖。那時已有人對天發出了「天不可信」的怨言。多少世代里,「天」作為世襲貴族用來統治奴隸、鎮壓奴隸反抗思想的工具,它的權威已開始動搖了。當時每一個哲學家,要說明社會問題、自然問題,都不能對「天」置之不理。徹底否定「天」具有人格、意志、賞善罰惡的宗教迷信作用的,有老子;對「天」的人格、意志的超人作用採取保留態度的,有孔子;對「天」的信仰不懷疑,並加以修正,使它滿足廣大勞動人民要求的,有墨子。對於「天」的觀念,在春秋三大學派中以老子最進步;孔子則採取左右搖擺的態度;墨子的見解最落後、最保守。墨子企圖把已經在人民群眾中開始動搖的「天」的基礎加以鞏固,灌註上新的內容。因為他的方向是錯誤的,他的願望不得不落了空。

墨子的「天」以及「鬼神」的觀念反映了墨子對當時上層貴族的不滿,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上層貴族的妥協。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