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十一、宋教仁毀黨造黨

民國元年的政黨林立,早在南北議和的前後,許多同盟會會員,事實上是排滿主義者,狹義的民族主義,認為革命的目的已經消失,於是便從同盟會中分化出來,另組成了一些為了爭取政治地位的小政黨,它們只是豎起一塊招牌,發出一篇宣言,拉出幾個名氣大的政治要人作為他們的領袖,以便於進行個人的政治投機。還有些政黨是以地區關係或歷史關係結合起來的。所有這類政黨都沒有旗幟宣明的黨綱,沒有一定的政治主張,跨黨脫黨視為家常便飯。其所擁戴的領袖,也可能兼另外一個黨的領袖,而被推者等於今天兼任公司行號的董事長一樣,是一個掛名差使,對任何一黨都不關心。

南京臨時政府時期,臨時參議院內部相互對立的政黨,主要的是同盟會與江浙人士章炳麟、張謇為中心的統一黨。臨時政府北遷後,統一黨和以湖北人孫武、藍天蔚、劉成禺為中心的民社,以及君主立憲分子籍忠寅、周大烈等所組成的國民共進會聯合起來,於民國元年5月9日成立一個共和黨,推戴黎元洪為名義上的領袖,成為同盟會的主要競爭者。除了這兩個政黨而外,參議院還有谷鍾秀、張耀曾、吳景濂等的統一共和黨,站在第三者的地位,舉足輕重。這個統一共和黨和宋教仁曾有密切的聯繫。

由於事實需要,同盟會必須合併許多小黨,完成「毀黨造黨」的目的。因此宋教仁乃以敏捷的政治手段,不僅和統一共和黨取得密切的聯繫,同時與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三個小黨取得聯繫。這三個小政黨本是從同盟會和君主立憲派內分化出來的一些混合組織,大家協議合組一個大政黨以與共和黨抗衡。

宋教仁是一個天才的政黨活動人物,他取得同盟會以外四個政黨的協議合併後,遂在8月11日與各黨代表會議於北京安慶會館,獲致協議。再於8月13日召集同盟會全體職員大會,推舉宋教仁、張繼等16人為籌備員,並由總務部發出通告,宣布同盟會改組為一般形態的政黨。孫中山和黃興在上海為此一改變,聯名致電各支部徵求同意。電文如下:

「各支部鑒:據北京本部來電云:『連日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協商合併,另行組織,彼此提出條件於下:(一)定名:國民黨;(二)宗旨:鞏固共和,實行平民政治;(三)黨綱五條:保持政治統一,發展地方自治,勵行種族同化,採用民生政策,保持國際和平;(四)用理事制,於其中推一人為理事長。昨日開全體職員評議員聯合會,合併條件已通過』云云。文等以上列條件與本會宗旨毫不相悖。又得此多數政黨同心協力,將吾黨素所懷抱者見諸實行,此非獨同人之幸,亦民國前途之福也,文等深為贊成。且同盟會成立之始,其命名本含有革命同盟會之義在,共和初建,改為政黨,同人提議更名稱者益眾,即此時而易之,可謂一舉而兩得矣。特此通電貴支部,務求同意,以便正式發表。文等屢承袁大總統遣使持函來邀,已定十七日起程北上,賜復即交北京同盟會本部為盼。孫文、黃興。」

孫中山到北京的第二天,同盟會宣布與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合併,成立國民黨,這是民國元年8月25日的事。國民黨成立大會在北京湖廣會館舉行,孫中山親自出席,並發表了組織新黨的演說。依規約第四章的規定,推選職員,計理事九人: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王寵惠、王人文、王芝祥、吳景濂、張鳳翙、貢桑諾爾布。參議29人:胡漢民、柏文蔚、陳錦濤、李烈鈞、張繼、蔣翊武、孫毓筠、譚延闓、尹昌衡、于右任、馬君武、田桐等。名譽參議鈕永建等七人,各部幹事300餘人。9月3日由黃興、宋教仁、吳景濂、王寵惠、王芝祥、王人文、貢桑諾爾布七理事互推孫中山為理事長,孫並遴請宋教仁代理理事長。

宋教仁是個政黨組織的好手,他年輕,能說會寫,不僅是一位天才的演說家,而且還是一位有名的政論家,經常用「桃源漁父」的筆名在報上發表政見。他早年參加過長沙起義,與蹈海而死的陳天華同為華興會頭角崢嶸的人物。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他是湖南所派的參議員,在修改《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他極力主張採行法國式的責任內閣制,反對美國式的總統制。這個主張連孫中山都不同意。由於他少年氣盛,別人都說他想做內閣總理,於是南京臨時參議院通過《臨時政府組織大綱》時,不僅不是責任內閣制而是總統制,根本連內閣總理都不設置,由各部總長直接向總統負責。甚至孫大總統提出宋為內務總長時,參議院也不予通過而改提程德全遞補。

當孫中山把臨時大總統一職讓給袁世凱時,大家又覺得總統的權力太大,怕袁濫用職權,施行獨裁,乃把《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修改為《臨時約法》。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

革命黨人雖然對於名位看得很淡,但是都有強烈的責任感,因此宋教仁想做內閣總理是可能的。南京臨時政府結束時,宋所持的政見和孫中山有很大的距離。孫中山主張將政權讓給袁後,同盟會退而為在野黨,以鞭策政府;宋則主張「毀黨造黨」,放棄同盟會的名稱,吸收其他小政黨,組成一個大政黨,在國會中成為第一大黨的地位,由國會的多數派進而組織責任內閣。照宋的主張,就是放棄在總統問題上、軍事實力上對袁鬥爭,而在國會方面、內閣方面取得優越地位,使袁的總統沒有權力。這個主張很快就得到同盟會會員的熱烈支持,才有國民黨的組成。這一時期的國民黨,組成分子極為複雜,龍蛇混雜,投機者甚多,因此宋教仁的「毀黨造黨」目的只達到了擴大同盟會的組織,並未把國民黨變成一個堅強有組織的政黨。

國民黨成立後,宋教仁所致力的是在國會中控制多數,同時準備在正式國會議員選舉戰中贏得勝利,以備將來組成一黨內閣。黃興則致力爭取各色各樣的人入黨,他以為無論你是何等樣人,只要入了國民黨,就可以漂染你成才。黃興本不願意來京的,怎知他入京後,受袁的迷惑比孫中山更厲害。他不止是到處勸人入黨,而且當面邀袁世凱入黨,並且承諾推袁為黨的領袖。他認為:不論生張熟魏,不論為敵為友,只要今天肯加入國民黨,大家就是同志。所以他除了拉袁入黨外,還以十二分的誠意拉楊度、拉趙秉鈞等入黨。

袁沒有當面拒絕黃的邀請,也不肯做正面的答覆,但卻把這件事偷偷地告訴了楊度。袁說:「晳子,你看我像個革命黨嗎?」他一邊流露著奸雄的笑容,一邊說:「如果他們不堅持責任內閣,我們便做個革命黨玩玩。」楊度本是孫中山和黃興締交的介紹人,早在十年前他在東京時,就婉拒孫中山的邀請加入同盟會,所以他對革命和國民黨都是沒有信心的。他這時已經死心塌地地選中了袁世凱,因此他自不會接受黃興的提議。他根據袁世凱的意思寫了一封信給黃興,函云:

「前承不遺,邀入國民黨,只才識無似,未敢遽諾。近日京中貴黨幹部諸君繼續招邀,議及黨略,度以為貴黨以前之經過,及以後之行動,皆不免於困難者,實為政黨內閣四字所縛。雖雲根據學理,然貴黨從前對於項城尚未充分信用,含有防閑政策,亦事實之昭然。度意此後貴黨對於民國,對於總統,宜求根本解決之方,若不信袁,則莫如去袁,而改舉總統。度必勸隱,袁必樂從。若能信袁,則莫如助袁,而取消政黨內閣之議,宣布全國,以求實際溝通,度方可有效力之處。若仍相挾相持,互生疑慮,實於國家大計有損,非上策也。度姑以黨外之人預為建議,自分於貴黨黨員,關係甚淺,不敢輕於投身,乞公據度此電,通電全國貴黨本部支部,徵集意見,若多數贊成鄙意,見諸實行,方敢追隨左右,不僅以此覘貴黨之方針,且以此卜一身之信用。進退所關,伏維裁察是幸。」

楊的這種表示,使得黃興等大為光火,入黨還附有條件。

於是國民黨對楊度只好關門了。

趙秉鈞是加入國民黨的,據說他是奉袁之命加入的,藉此充當內線。趙對人說:「我本不曉得什麼叫做『黨』?不過有許多人勸我入黨,統一黨也送黨證來,共和黨也送黨證來,國民黨也送黨證來,我有的拆開看看,也有的擱置不理。我何曾曉得什麼黨?」有人告趙曾看見他親筆填的入國民黨申請書,則他便顧左右而言他了。

據說袁世凱一生不會辦的事是財政,其實他一生最不明白的是政黨。他把「黨」當作玩弄的工具。陸徵祥時代標榜超然,袁更主張所有總統府的職員都不許加入任何黨派。孫、黃入京後,袁又主張大家入黨。他心中的政黨是玩玩的!

甫告成立的國民黨,前面已提到,在組成的分子來說似乎並不夠堅強。孫中山是一位當然的領導人物,孫中山而下,大家有所謂黃系和宋系之分。其實黃興和宋教仁自己都無各樹派系之意,不過,兩人之政見或黨見各有不同,遂有涇渭之分。譬如說宋一直主張責任內閣,黃在南京臨時政府時則不主張。同盟會改組國民黨時,則為宋一人之力,在北京奔走,參與密謀的是胡瑛、張耀曾、李肇甫、魏宸組等。黃興任南京留守時主張國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