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明清時期的道教 第二節 《道藏》的編修

明代編修《道藏》的工作值得一提。

歷史上,自南北朝以來各朝代都有人整理道教經書,編寫道經書目。陸修靜稍後,有孟法師、陶弘景等人編寫道經目錄。隋唐做這項工作的就更多了。唐玄宗崇信道教,曾專門派人搜訪道經,編寫成歷史上第一部《道藏》,並讓人抄寫,流傳。但不久,爆發安史之亂,朝廷收藏的道經毀於戰火。五代杜光庭等人也整理過道經。

宋代的《道藏》編修工作成績很大。先是宋太宗命令徐鉉等人校正道經。後來宋真宗在大中祥符初年,讓王欽若主持《道藏》的整理工作。不久,又讓張君房編修《大宋天宮寶藏》。張君房完成這項工作後,又挑他認為比較重要的道經編成一部《雲笈七籤》,它流傳下來了。宋徽宗曾經命令重新校理《道藏》,不久又雕版印刷《政和萬壽道藏》,它是歷史上第一部全部刊印的《道藏》。

金元時期,孫明道前後花了幾年時間,搜訪道經,對已有殘缺的《政和萬壽道藏》進行增補,刊行了《大金玄都寶藏》。公元1244年,道士宋德方在蒙古皇室的支持下搜羅道經,編成並刊行《玄都寶藏》,這部道藏據說有7800多卷。光從卷數看,它恐怕是歷代道藏中部頭最大的一部了。但10餘年後,道藏經書遭到焚毀的大劫。起因是佛道二教吵架的老問題,即《化胡經》的真偽問題。佛道二教在憲宗(孛兒只斤蒙哥)面前辯論,道教方面沒有辯過佛教僧人福裕和帝師八思巴,憲宗下令禁止《老子八十一化圖》的傳布,並焚毀數十部道經。又過了20餘年,在13世紀80年代初,佛教徒控告全真教「長春宮道眾謀害僧錄廣淵」,以及上次規定焚毀的道經「多有隱匿未毀」,元世祖忽必烈詔令全真教首領祁至誠焚毀大部道經和印板,道藏經遭受更大毀損。元朝兩次焚燒《道藏》,加上元末天下大亂,《道藏》經版沒有能夠完整保存下來。

到了明代,第43代天師張宇初等人受朝廷之命負責編修事宜。張宇初死後,由他的弟弟第44代天師張宇清繼續負責。直到明英宗正統十年(公元1445年)終於完成《正統道藏》的印刷刊行。明神宗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第50代天師張國祥又受命編成《續道藏》。這兩部加起來共有道書約1500種,5485卷,分裝為512函,每函按《千字文》順序編號,它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正統道藏》。《千字文》是南北朝時梁周興嗣寫的一部兒童啟蒙讀物,全文共1000字,只有個別字重複出現兩次。識字的人從小把這部四字韻文的讀物背得滾瓜爛熟,它被用作道藏經的卷冊序號,使用者要在卷帙浩繁的道藏中查找某一字型大小的道經,不怎麼費力。

歷史上道教的經典是逐漸增多的。越到後來,《道藏》的部頭越大,收進去的道書越多。明代這部《正統道藏》是中國封建社會最後一部《道藏》,內容十分龐雜,篇卷數量很大,是一部大叢書。其中既有大批道教的經典、丹經、符籙、戒律以及神仙人物傳記、宮觀山志等等,又有儒家和諸子百家著作上百種,其中不少著作全靠收入《道藏》才得以保存下來。此外,它還收入不少有關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如醫藥學著作和天文曆法著作等等。

明代以後卷帙較多的道教叢書主要有三種,即《道藏續編》、《道藏輯要》和《道藏精華錄》。《道藏續編》由清閔一德編成,多收清人著作,但只有第一集23種。《道藏輯要》由道士彭定求完成於清康熙年間,收道書近300種,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明《道藏》中沒有的明清人的著作。《道藏精華錄》是由宋一子輯成的,其中有一部分是清朝和民國初年的著作。

本世紀初在甘肅敦煌發現的遺書中,也有不少是道教文獻。這些都是研究道教的重要資料。

道教文獻特別是《正統道藏》這部叢書,客觀上保存了一大批中國古代文獻,對今天了解和研究道教的歷史和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史以及中國古代科學技術史,都具有重要價值。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