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元時期的道教 第五節 全真道的興盛

全真道的開創人是王喆〔zhe哲〕。王喆原名中孚,字允卿,生於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陝西咸陽大魏村人,家庭是當地豪富。他自小學習儒家經典,打算走一條普通知識分子應考求官的道路。但當時正是北宋末期,金兵很快揮戈南下,趙宋王室南渡,躲在江南這塊地方苟且偷安,北方淪陷於金人之手。不久,南宋朝廷向金稱臣議和,使北方漢族人民恢複故國的希望化為泡影。為了鞏固北方的統治,入主中原的金廷採取了一系列籠絡人心的措施。如仿照漢族統治者的辦法,對宗教採取扶植政策,並且開始實行科舉考試製度。王喆同其他出身於普通地主家庭的知識分子一樣,轉過身來參加金廷的考試,想求取功名富貴。據說他中過武舉,但只當上了一名職位很低的小官。直到47歲,還沒有飛黃騰達,於是他決心修道,走上了職業宗教家的人生道路。

金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王喆棄家出走,在終南山南時村挖了一個洞穴,把它叫作「活死人墓」,住在裡面修道。就在這一年,金廷召見了道士劉德仁,賜居京城天長觀。劉德仁是「大道教」(元代叫「真大道」)的教主。在這之前,金廷也召見過太一道的教主蕭抱珍。太一道、大道教都是在金人佔領中原後不久創立的。加上王喆接著創立的全真道,這創立於金初的三大道派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新道教」。說它們新,主要相對於北方原來的御用符籙派道教而言的。舊的御用道教因為內部腐化墮落,早已失去了民眾基礎。隨著北宋的淪亡,各地宮觀多半毀於兵火,它基本上在北方大地上消失了。但處於深重戰爭災難之中的北方人民需要尋找精神慰藉,金統治者也需要道教輔助它的統治。新道教就是在這一歷史時期產生的。

太一道以「太一三元法籙」為人祈神治病,大道教主旨是勸人安貧知足,靠自己的耕作勞動養活自己。因為二教的教主文化素養都較差,教義過於簡單,還不能滿足當時社會各方面的需求,所以,全真道應運而生。

王喆在南時村「穴居修道」有好幾年,大概這時期他的新宗教思想已經完全成熟。然而,他在附近並沒有找到幾個信徒。金世宗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王喆 一把火燒掉了自己居住的茅庵,東出潼關,赴山東半島,正式樹起「全真」的旗號,先後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這七大弟子。王喆通過自己出色的宣傳鼓動,加上七大弟子的協助,很快在文登、寧海、福山、萊州一帶建立起群眾性的教團組織。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他率領丘、劉、譚、馬四大弟子返回陝西傳教,在半路上死去。王喆在山東半島的傳教活動前後只有短短三年,但已經在理論和組織兩方面為全真道的興盛奠定了基礎。

全真道創教初期,教風十分簡樸刻苦。道士們不建宮觀,大多靠四處乞討度日。王喆七大弟子都是苦行僧式的人物。像馬鈺,修道時每天只討食一缽面,一年四季赤腳走路,夏天不喝水,冬天不烤火。王處一曾經在砂石中跪到膝蓋磨爛露出骨頭,赤腳登山,不畏荊棘岩石,人稱「鐵腳」。丘處機每天討吃一次飯,隨身總帶一件蓑衣,人稱「蓑衣先生」。他們的行為逐漸引起社會上的重視,使全真道得以迅速傳播。同時也引起金廷的猜忌,怕他們鼓動百姓反金,一度被禁止過。

使全真道真正進入全盛時期的是丘處機。丘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山東省煙台市棲霞縣)人。19歲時拜王喆為師,後繼劉處玄成為全真道掌教人。他積極進行社會活動,特別注意爭取金廷的承認和重視,並開始以山東棲霞縣太虛觀為中心,建立宗教活動基地。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金世宗召丘處機進京問道。繼世宗即位的章宗對他也很尊敬。由於他的活動,全真道勢力日漸強大。當時蒙古族已經崛起,也想同金和南宋爭奪中原,三方都把丘處機全真道作為爭取的重要目標。丘處機審時度勢,認定南宋朝廷氣數已盡,金朝也已腐敗。當金宣宗和南宋寧宗於公元1219年先後派遣使者到山東棲霞召見丘處機時,他都沒有應詔。沒多久,遠在西域進行征戰的成吉思汗派侍臣劉仲祿來召見,丘處機沒有放過這一與蒙古交接的機會,以73歲的高齡,率領18個弟子跋涉數萬里,遠赴中亞撒馬爾罕成吉思汗的行營去見這位蒙古最高統治者。丘處機勸成吉思汗敬天、愛民、戒殺,奉行清靜無為之道,博得這位蒙古大汗的歡心,被尊稱為「丘神仙」。成吉思汗還讓他掌管天下道教,並授予全真道士免除一切賦稅的特權。

得到蒙古統治者所給的自由建造宮觀和廣收徒眾的權力,全真教的擴展更加迅速。很多以為蒙古貴族服務為恥的漢族知識分子都紛紛加入全真道。它成了當時人們精神和生活上的一個世外桃源。

元統一中國後,北方的全真道渡江南傳,江南原來的金丹派南宗也匯入全真道。這時,全真道傳遍大江南北,達到興盛頂點。

全真道因元統治者的支持而盛極 一時,教風逐漸發生變化。全真道的上層道士居住在京城,與朝廷官僚往來,宮觀規模宏大,生活豪華奢侈,內部出現的腐化,最終導致它走向衰落。元中期到元末,全真道已經外盛內衰,開始走下坡路了。

全真道順應當時社會思潮,竭力宣揚三教合一,同時尊奉道教的太上老君,佛教的釋迦牟尼和儒教的孔子;入道的人既讀道教所奉的《道德經》,也讀佛教的《般若心經》及儒家《孝經》等經典。

全真道跟佛教吵過架,還是關於「老子化胡」的老問題。起因卻是他們在北方大建宮觀時,侵佔了不少佛教寺院。結果全真道吵輸了。但這並沒有影響它向佛教學習。它學佛教的「眾生皆有佛性」的說法,宣揚人人都能成仙。還仿效禪宗的打坐等修鍊方式。在組織形式上,它也模彷彿教,說家庭是牢獄、火坑,提倡出家修道等等。

全真道雖然主張出家,但對儒家封建綱常倫理十分重視,把「忠君王,孝順父母師資」放在修鍊的首位。陳致虛說:「夫金丹之道,先明三綱五常,……綱常既明,則道自綱常而出,非綱常之外別有道也。」(《金丹大要》卷九)把儒家綱常倫理吹捧得更高。

全真道與江南的金丹派匯合後,原來以王喆為開創人的北方全真道一系被稱為北宗。南北宗的內丹修鍊思想都發源於鍾呂金丹派。 與南宗主張先命後性不同,全真道主張先性後命,跟陳摶的學說相近,也是教人修鍊時先收心,達到一念不生,這叫「明心見性」。然後調整呼吸,按順序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全真道吸收佛教和儒教的思想內容,最終要歸結到它主張的內丹修鍊成仙上來。全真道的內丹學說認為人心具有「真性」,它又叫元神、元性、真心等等,是不生不滅、不變不化的。成仙的根據就建立在它上面。王喆《金關玉鎖訣》中描繪了由元神煉化到達最高階段時,便有「陽神」出殼而飛升仙界的境況。全真道士解釋教名「全真」,說就是保全「真性」的意思。也有人說,全真道的宗旨要求個人內修的「真功」與救濟社會的「真行」相結合。真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除情去欲」之類;真行,就是所謂「忍恥含垢,苦己利人」之類。二者雙全,就叫全真。全真道所謂「明心見性」的真功修鍊說法,來自佛教的思想。它的所謂「真行」,則多融合儒家道德倫理實踐。

元末以後,全真道在思想教義上沒有多少新的發展。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