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元時期的道教 第一節 宋王朝與道教

北宋歷代帝王對道教都很崇奉,其中數宋真宗(趙恆,公元997—1022年在位),宋徽宗(趙佶,公元1100—1125年在位)最突出。

宋初,太祖對道教並沒有特別傾心,他佛教、儒教、道教三教並重,但實際上佛教勢力更大一些。宋太祖時,中國出版了第一部雕版印刷的佛教經典全集《大藏經》,因為雕成於開寶年間,世稱《開寶藏》。太祖雖然對幾個名望很高的道士,如蘇澄隱、馬志通、劉若拙等人曾加以優待,但對整個道教的態度比較嚴峻。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宋太祖曾整頓佛道二教,讓不合格的道士還俗,並下令禁止隨便度人入道,禁止道士私自鑽研天文星象的學問。大概是有鑒於歷史教訓,害怕有人利用它製造政治流言,蠱惑人心,造成社會不安定。

宋太宗趙匡義繼承他的哥哥當了第二個皇帝,在當時,這不大合乎皇位父子相傳的慣例。所以,他早就想到了利用道教。於是授意宦官王繼恩,讓道士張守真編造了一個「詡〔xu許〕聖」(神名)降凡顯靈的神話。說是有一個天神,在空中召喚張守真,自稱是「高天大聖玉帝」的臣下,奉玉帝的命令來到人間,幫助大宋王朝。據說在太祖臨死前一天又要張守真傳話,說太祖已經遵照上天符命完成建國大業,將來的皇位繼承人最好選他的弟弟。太宗即位後,封此神為「詡聖將軍」,特地花了三年時間在終南山修建了規模宏大的上清太平宮供奉它。除每年在一定的日子設道場祭禱外,遇到旱澇災害或政治軍事大事,都要祈請它賜福消災。太宗還賞給張守真紫衣和崇元大師的稱號,讓他主持上清太平宮。

太宗利用這一神話大肆宣揚,目的在於證明自己繼承皇位合理合法,是奉上天玉帝的「神旨」。據說,太宗死後,「詡聖」就不再顯靈了。宋真宗即位後的頭幾年,並不怎樣熱衷於道教。每年例行公事一樣按時祭祀「詡聖」,還在宮中安放神像,但並不搞大規模的崇道活動。從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開始,他積極利用道教為政治服務。就在這一年,真宗同宰相王旦、大臣王欽若合謀編導了所謂「天書」降臨的鬧劇。

當時,宋真宗已同遼國訂立和約,無意為收復失地再對遼用兵,但又怕國內人民不服,想利用道教安定人心。於是,在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正月,把王旦和王欽若等人召到宮中,對他們說了一番話。大意是,真宗自己就寢的屋子四周都用青色帷幕圍遮著,白天黑夜不點蠟燭根本看不清。去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半夜時分,忽然滿屋子亮堂堂,不一會兒一位神人下降到屋子中央,告訴他,下月初三最好在正殿建黃籙道場一個月,到時會降天書《大中祥符》三篇。真宗不敢泄漏天機,恭恭敬敬按神人的吩咐齋戒吃素,在朝元殿建道場,等候天神賜書已有一個多月了。今天接到皇城司官員奏報,左承天門屋南角,飄下一縷黃絲帛,長二丈左右,封裹著一件像書冊的東西,隱隱約約看得見裡頭字的筆畫。這準是去年神人所說的天書!

聽了真宗的話,王旦他們三呼萬歲,一起到承天門取下「天書」,真宗恭恭敬敬捧著,到道場才開封。據說,天書中稱讚了真宗,還告誡他要「清靜簡儉」,還說趙宋江山將千秋萬代地傳下去。

真宗接著搞了一系列祭祀活動,煞有介事地將神降天書這件事祭告天地、祖先。又邀請文武百官還有遼國使臣陪席,舉行慶祝活動。又按天書的名,改年號為「大中祥符」。這一年四月,又有「天書」降於宮內。五月,真宗說夢見神人相告,六月份還有「天書」降於泰山。 由於事先安排,六月居然有「天書」降於泰山醴〔li禮〕泉。第二年,真宗下令,規定天書下降泰山的那一天為「天貺〔kuang況〕節」,要設道場祭禱,又令全國各地都修建天慶觀。真宗製造並利用天書下降事件,在全國掀起了一場少見的崇道狂熱。

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十月,真宗又自稱夢見神人傳達玉皇大帝的命令,讓他等候趙家始祖的接見。原來趙家的始祖是遠古的軒轅黃帝,名叫趙玄朗。於是,真宗布告全國,尊黃帝為「聖祖上靈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過了三年,又尊玉皇大帝為「太上開天執符御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大天帝」。也就在這一時期,玉皇的地位上升為天上的最高神。

唐代奉老子為「聖祖」,真宗奉黃帝為「聖祖」;唐玄宗裝神弄鬼,多次自稱夢見神人,還詭稱獲得「靈寶符」而改年號為「天寶」,並在全國建真符觀;宋真宗也裝神弄鬼,多次自稱夢見神人,編造「天書」下降的假話而改年號為「大中祥符」,並在全國建天慶觀。但是,宋真宗崇道的目的跟玄宗大不一樣。玄宗主要是追求長生,而真宗則是為了所謂外保國,內安民。他導演「天書」下降等一系列鬧劇,是為了神化趙宋王朝,對外,想嚇唬十分相信天神符命的遼國統治者,使他們收斂侵略野心;對內,也能起到鎮服百姓的作用。所以他比較重視傳統的道教符籙派。這一派也以祈福禳〔rang瓤〕災,除妖驅邪的齋醮法術積極為朝廷服務。而道教中重視個人修鍊成仙的派別,則不受重視。

宋徽宗(公元1100—1125年在位),是北宋又一個著名的崇道皇帝。由於他昏庸無能,做皇帝才10餘年就導致國家內憂外患不斷,社會日益動亂。出於同真宗一樣的目的,他與大臣蔡京以及宦官、道士共同策划了天神降臨的鬧劇。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十一月,徽宗率文武百官到南郊祭天。半道上,他聲稱看見不遠的地方像有樓台亭閣重重疊疊,問蔡京的兒子那是什麼地方。蔡京的兒子裝模作樣地回答說,他也看見了,這些樓台亭閣隱隱約約都離地數十丈,還說看見了不少道裝穿戴的仙童相繼出現在半空中,連衣服眉眼都很清楚。徽宗於是親自寫了一篇《天真降臨示見記》頒布全國,命令在京城修建迎真館,大搞所謂迎接天神降臨的活動。

過了三年,喜歡吹牛說大話的道士林靈素,聽說徽宗自稱曾經夢遊天上的神霄府,便編造了一套鬼話,說天有九霄,最高一霄是神霄,那裡設有神霄府。徽宗即是神霄府的神霄玉清王,又叫長生大帝君,是玉帝的長子。為了解救人間苦難,玉帝讓他來到人間當皇帝。現在神霄府暫時由他的弟弟青華帝君代管。還說蔡京等人以及林靈素本人原來都是神霄府的仙官,為了協助徽宗治理天下才下凡的。徽宗聽了,又是讓林靈素改掉原來的名字,又是給他賜封號。

第二年(公元1117年)二月,徽宗君臣和林靈素經過策劃,又製造了一次天神降臨事件。徽宗聲稱他的弟弟青華帝君夜裡降臨皇宮,帶給他玉帝父親的指示和天書等等。命令召集2000餘名道士,由林靈素向他們宣告這件事。還下令京城無論官吏百姓,人人都要佩戴據說來自神霄府的秘傳符籙。四月,徽宗又授意讓道錄院上表章冊封自己為「救主道君皇帝」。徽宗導演天神降臨嫌不過癮,乾脆自稱天神下凡。

由於徽宗的大力推行,道教又一次達到興盛高峰。全國各地道觀林立,高級道士特別是那些道教首領地位顯赫,各級官員對他們都「以客禮相見」。新的道教經書大批出籠,原來流傳的也得到搜集整理。北宋初期第一次雕版印刷了佛教《大藏經》,這時第一次有了道教經典大彙集《政和萬壽道藏》。

後來,這位自稱天神下凡的皇帝,被金國抓去做了俘虜,死在異邦他鄉。

南宋王朝吸取徽宗崇道禍國的教訓,雖然也利用道教搞一些齋醮法事活動,但並不真正重視。只有宋理宗(趙昀,公元1224—1264年在位)稍稍不同。他曾經召見正一道士35代天師張可大,授權他總管南方正一道、上清派(茅山宗)、靈寶派等道派,以及直接為皇宮服務的道教宮觀的所有宗教事務。理宗還向全國推薦道經《太上感應篇》,大肆宣揚道教的善惡報應思想,利用它來維護封建禮教,鞏固自己的統治。

《太上感應篇》簡稱《感應篇》,作者可能是宋人李昌齡。其中對書題有一番解釋:

太上者,是道門至尊之稱也。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言善惡動天地,必有報應也。

並說人身有「三屍神」,每時每刻都在記錄這個人乾的壞事。古代以十大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與十二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用這一套東西來計算日期。據說每逢庚申日,這位三屍神就要上天報告它做的記錄;這個人的壽命有多長,據說就是由他做的壞事和犯下的罪惡的大小輕重來決定的。這種「天人相感」、「善惡報應」的信仰在歷史上可溯源至漢代以前。宋理宗在紹定年間(公元1228—1233年),命令臨安(今浙江杭州)太乙宮刻印《太上感應篇》,並頒發全國,使它產生了廣泛影響。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明清時期的中國社會。這部書還流傳到東亞各地,日本江戶時代(公元1603—1867年)也曾翻刻出版。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