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唐時期的道教 第六節 唐末五代的道教

唐末五代是亂世,隨著大唐帝國的崩潰,道教也不再有當年的興盛和尊貴了。但是,道教有齋醮和神仙長生術這些為皇帝服務的特殊本領,所以,它仍然能夠繼續發展。

五代前蜀時期的道士杜光庭,號東瀛子,在當時很有名氣。他早先曾參加朝廷考試,想謀個一官半職,結果失敗了,於是就去當了道士。 後來得到唐僖宗的賞識,賜給他講究的道士服裝。僖宗到四川避亂時,讓他主持那兒的道教,後來他留在青城山修道沒有回內地。 王建於公元907年建立前蜀,請杜光庭當他兒子即皇太子的老師,還封給他一大堆官銜。王建說:「我有一位杜先生,抵得上從前漢孝惠帝那所謂『商山四皓』的四位德高望重的老謀臣。」杜光庭曾經為王建做道場,據說做的是專為皇帝求福的「金籙齋」。

杜光庭對人說,從張道陵和陸修靜傳下來的道法,現在都快要失傳了。所以,他積極搜集整理道教齋醮儀軌方面的書籍,還撰寫了很多有關著作,是繼張萬福之後又一位對道教儀軌的確立有貢獻的道士。杜光庭寫的最長的一部齋醮儀軌著作是《道門科範大全集》,有87卷。另外,他一生也花費了很大精力研究《道德經》,寫有《道德真經廣聖義》。《道藏》中收入了他的著作共20多種。

五代時期仍然有一些皇帝迷信道教煉丹術。南唐烈祖即是其中之一。他日思夜想,希望得到神丹,有一天做了個夢,夢見仙人賜給他神丹,醒後告訴左右的人,要他們出去訪求。正在這時,一位道士到宮門口獻丹方,他高興極了,說這道士一定是夢中的仙人,於是讓道士為他煉丹,結果也服丹中毒而死。臨死時他很後悔,說自己服丹藥求長生,誰知死得更快,要後人以他為戒。

這一時期,講修鍊內丹的人更加多起來了。歷史上有些道士不主張煉外丹成仙,另搞一套。如盛唐著名道士司馬承禎,專門寫了一篇《坐忘論》,講一種「坐忘」的修鍊方法。他認為,人們修道求仙,是因為道本身含有無窮無盡的生命力,得到道就能長生不死,成仙飛升。「夫道者神異之物,靈而有性。」而人的心(即精神)是以道為根本的,由於被外界事物干擾,好像心上面蒙上了一層塵垢,結果就跟道隔開了。要是清除了這些塵垢,就能使心跟道重新接近而得到道。所謂坐忘,就是這種修道工夫,它著重在一個「忘」字,要求修道者在心上下功夫,什麼都不要記掛,什麼都不要想,內要連自己的身體都忘掉,外要忘掉整個世界,各種煩惱和思慮都排遣開去,達到心中一片虛靜,就能跟道結合到一起,從而不死長生。這實際上是一種精神修鍊,或者叫作意念控制也可以,它跟鼓吹「重玄之道」的一些人提倡的修鍊方法相類似。

五代時期的一些道士講煉內丹,還沒有完全否定外丹。不少人其實是主張既煉外丹又煉內丹的。因為當時對外丹中毒有一種解釋,說是中毒而死的人因沒煉內丹,他的身體才經受不住外丹的強力作用。還有人說,養生有內外之分。 內,指人體內部的精和氣,它們不能靠金石丹藥變得堅凝;外,指人的四肢形體,它所要達到脫胎換骨的變化,不能靠內丹修鍊。光煉內丹,只能使精氣不散;光煉外丹,只能使形體發生變化,二者結合,才能得道成仙,白日升天。

在道教史上,主張金石丹藥一吃就能成仙,從葛洪開始,一直影響很大。宋以後內丹派逐漸佔據主要地位,主張內丹一煉成就能成仙的,後來佔了上風。隋唐時期,內丹外丹基本上同時發展,五代以後外丹術開始走下坡路,內丹術開始抬頭,關於外丹只管軀殼,內丹只管精氣的說法大為流行。古人認為,肉體(形)和靈魂(神)合一才成為活生生的人。認為內丹和外丹必須同時修鍊的思想,大概就是建立在這一基本認識上的。

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說,五代時期可算是一個聯結隋唐和宋元的過渡時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