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隋唐時期的道教 第三節 唐代符籙派道教

道教為封建統治者服務,除了迎合他們的政治需要,編造各種神靈故事,製造社會輿論外,還有兩點十分重要:一是舉行齋醮活動,即做法事,祈禱皇帝和他的一家健康長壽,國運長久,天下太平等等。二是為皇帝提供各種養生長壽的方法。有的皇帝想不死成仙,道士就得教他包括服食金丹在內的各種仙術。在唐代,皇室與道教的關係特別密切,所以,所有國家慶典,皇帝祖先的忌日超度,皇帝皇后的生日祝壽,天旱時請神下雨,天澇時請神放晴等等,道士都得出場。皇帝保護和崇奉道教,修建道觀,供養道士;道教也為皇帝出力,成為御用宗教。

請神驅鬼,治病消災,從道教創立時期起就是它的重要內容。到了後來,這一套就更完善了。從五斗米道蛻變為天師道,直到隋唐,專長這一套的符籙派道士一直很吃香。除了為皇室服務外,道教宮觀還按教內規定,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這兩天要舉行活動,教主祖師聖誕日、神仙聖靈紀念日以及其他重要節日都要舉行慶祝,這些都屬於齋醮禮儀的內容。

唐代符籙派道士為皇室舉行的各種齋醮法事,場面浩大,儀式隆重。由於這些齋醮法事用途範圍很廣,舉行頻繁,所以唐代道教齋醮的名目很多,有關儀式規定也很細緻。不同種類的齋醮法事所祭禱的神靈名字,還有祈求的內容都有講究。隆重的宗教儀式,有宏大的群眾場面,有嚴密組織和音樂舞蹈,加上香煙繚繞,燈燭輝煌,增加了人們的神秘感,具有宗教宣傳效果。舉行法事時的各項儀式及程序和規模,都各有嚴格的要求。有些法事只做一白天或一夜,長的有一個月甚至幾個月的。唐代流行的各類齋醮法事中,有一種「金籙大齋」,就是專門用來為皇帝祈神賜福的。

除了齋醮法事外,法籙和經戒傳授也是道教禮儀的重要內容。普通人要當道士,必須通過一定手續才能取得資格。以後還要學習各級道教經書課程,道教叫經法,要通過相應的考試,合格的發給證明,並且授予相應級別的道士稱號。學習一定級別的道教經法時,相應地有一些必須遵守的規定。法籙就大致相當於上述的手續和證明,經戒相當於有關規定。

據唐代道士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和《洞玄靈寶道士受三洞經戒法籙擇日曆》的記載,入道的人先學正一經法,再學洞淵或太玄經法、洞神經法、升玄經法、洞玄經法,最後也是最高級別的是洞真上清經法。學習正一經法的叫正一弟子、正一法師;學習太玄經法的叫高玄弟子、高玄法師;學習靈寶經法的叫靈寶弟子、靈寶法師等等。大概正在學的叫弟子,考試合格的叫法師。

一定級別的經書往往主要出自歷史上某一支道教流派。像正一經法主要是早期天師道的系統,靈寶派和上清派的經法都放在高級位置。這種劃分最初大概出於陸修靜之手,但它也反映了道教各流派相互融合、匯流的歷史。

經戒、法籙的傳授通常是十分嚴肅認真的,要舉行一定的齋醮儀式。

一般說來,想入道的人,只要道教內部有一定權威和地位的法師授予法籙,就算取得了資格。像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經請北海高如貴法師授法籙,玄宗請司馬承禎授法籙,都屬於這種情況。唐代職業道士可以享受免徵賦稅的待遇,因此,道士出家必須通過以下途徑:(一)通過國家有關考試,當時叫試經;(二)得到皇帝親自批准,叫恩度;(三)交錢給國家買出家證明書即度牒,叫進納。推行這套制度的結果,使道教與國家政權的聯繫更加緊密,但也帶來不少問題。比如進納,只要有錢就能買到道士身分證,不免使很多不合格的人也混了進來,甚至使一些宮觀教團變成隱藏各種人員的處所。遇到政府財政緊張,大量出售度牒,後果更為嚴重。皇帝的恩度不是經常有的。當時皇帝恩度大臣、后妃或公主當道士,是一種特殊的光榮。一些后妃和公主當道士,皇帝經常特意為她們修建新道觀,讓她們當「頭」。

道教符籙各派中,正一派後來最得勢。正一派就是正一道,也叫天師道。元以後上清、靈寶和正一等道派逐漸合流,而正一道的張天師成為各派領袖,所以後來把道教符籙各派統稱為正一道。張天師一派在天寶年間曾得到玄宗的封賜。玄宗稱讚「後漢天師」弘揚了李家老祖宗太上老君的「教」,正一道是好道派。並命令有關部門注意在天師子孫中選定合適的繼承人,及時上報,以便封賞。

南北朝時期一度十分興隆的靈寶派,在唐代沒有留下清楚的傳承記載。

以茅山宗為代表的上清派,在唐代勢力最大,它的傳承系統也最清楚。 自進入唐代,茅山宗的各代宗師分別為:第10代王遠知,第11代潘師正,第12代司馬承禎,第13代李含光,第14代韋景昭,第15代黃洞元,第16代孫智清,第17代吳法通,第18代劉得常,第19代王棲霞。

以上各派在教理教義和宗教儀式等方面,都表現出互相融合吸收的趨勢。特別是在齋醮科儀上,各派遵行的一套都差不多。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