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 第一節 魏晉時代風氣與道教的發展

漢末直到魏晉,戰亂不斷,沒有幾天安寧的日子。皇帝和擁有兵權的軍閥殺起人來不眨眼。知識分子,即使是已經擠進統治階層的,也感受到時世危難,活得戰戰兢兢。早晨起來,摸摸脖子,腦袋還長在上面,誰知晚上會不會掉下來?他們再也不想去當一個好官,幫助皇帝治理百姓了。還把這個作為人生理想和抱負,那才真叫傻瓜!活一天,樂一天,算一天吧!所以,士大夫階層中的很多人都苟且偷生、及時行樂,甚至奢侈放縱、醉生夢死。還有人到老子和莊子那裡去找精神寄託,讀老莊,談老莊,清靜無為呀,順應自然呀,超脫世外呀,成了當時時髦的話題。在現實生活中,大家不能不逆來順受、隨波逐流。活得難受,就只好用老莊的玄奧哲理安慰自己。

越是這樣,越覺得生命可貴。莊子的學問很好,就是把生和死當成一回事,這個不能信。好像有一天早晨,大家醒過來,突然都記起來生命的可貴,於是寫詩吟賦,抒發感慨。什麼「朝露」呀,「金石」呀,都是流行一時的用語。 早晨的露珠,太陽一曬就無影無蹤,比喻生命短暫。金屬、礦石之類的東西倒耐得住時光流逝的消磨,可惜呀,「人壽不如金石固」! 想點法子多活幾天吧!很多人就專意留心各種養生之道。有的人想像,要是把金石的性質轉移到人體,身體大概會變得跟金石一樣不容易朽壞。於是很多人就去找各種礦物來吃,最有名的叫「五石散」,是用赤石脂、紫石英等礦物石葯作原料的方子。

在這種時代風氣下,道教的發展自然受到影響。當然,道教迎合時尚的結果,也更加推進了時代風氣。

張魯投降曹操,受到優待,當了大官。官僚階級中很多人跟著學道,五斗米道在他們中間傳播開來。像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羲之,屬於世代為官的豪門大族,祖輩幾代人都信仰五斗米道,大概也是從漢魏之際就開始了。五斗米道的名稱很粗俗,後來不叫了,改為天師道。

在社會下層,幾萬戶五斗米道民跟著張魯北遷。太平道又因為遭受嚴酷鎮壓奄奄一息,五斗米道就趁機擴展自己的勢力。很多原來的普通信徒,進入內地後發展了一批人,就自封為祭酒。還有人勢力大了,就自封為天師。在民間傳播的道教很多都參與了當時的農民起義。

曹操自己也有一些神仙思想。但對張魯五斗米道這一套並不真信。他收降張魯,容忍五斗米道生存,都出於政治上的考慮。實際上,他對道教採取的是既利用又限制的兩手政策。曹操也曾經將在社會上有影響的一些神仙方士召聚到身邊,主要目的是為了控制他們,怕他們鼓動老百姓造反。據曹植《辯道論》記載,像左慈、甘始、郗〔xi希〕儉這些人,都被曹操「聚而禁之」。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左慈用幻術戲弄曹操,最後使他受驚成病,就是根據一些史實加工編撰的。

在官僚貴族和士大夫階層傳播的天師道,與神仙方士有了更多的接觸。導致二者進一步合流。葛洪這樣的道教思想家也就應運而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