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國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外因 第五節 政治風雲的激勵

中國古代青少年成才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外因,那就是政治風雲的激勵。有些青少年生長在黑暗的政治統治下,生活處境十分惡劣,周圍是此起彼伏的反抗黑暗統治的鬥爭,這種個人生活處境和政治環境的激勵,使得他們要求改變社會現狀,促使他們努力奮鬥,最後終於干出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有些青少年生長在國家民族遭遇危難的時候,為了挽救國家民族的危亡,他們刻苦鍛煉,最後終於成長為名揚千古的英雄豪傑。還有些青少年生長在國家分裂、各種政治勢力縱橫捭闔〔bai he百合〕的爭鬥之中,為了跟別人爭出路,爭地位,他們努力學習,不斷在社會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最後也終於成長為傑出的人物。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屬於第一種類型。他出身寒微,少年時代是在元朝的黑暗統治下,在天災人禍的打擊下度過的。他一家人都因凍餓而死,他自己僥倖活了下來,棲身佛寺,做了小和尚。但是朱元璋不向命運屈服,胸懷大志,在當時政治風雲的變幻之中經受鍛煉,接受考驗。他發憤要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決心要干出一番大事業來。他在24歲那年參加了郭子興率領的反元隊伍,開始了改造江山的戰鬥。經過10多年戰鬥生活的錘鍊,朱元璋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戰鬥策略。在網羅到了許多文武英才以後,他的前進步伐加快了。最後他終於在39歲那年領兵推翻了元朝,消滅割據群雄,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

漢朝的霍去病、南宋的辛棄疾、明末清初的鄭成功屬於第二種類型。

霍去病出身微賤,父親是個衙役,母親是平陽公主家裡的使喚丫頭。霍去病從小生活在奴婢群中,社會地位十分低下,人們都看不起他。但是霍去病從小就有雄心壯志,他認為在匈奴不斷南下襲擾、漢朝北部邊境大部分地方不得安寧的形勢下,一個男子漢應當努力學習武藝,到戰場上去殺敵立功,那樣既能對國家民族做出貢獻,同時也能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於是他一有空就舞刀弄棍,騎馬射箭。到十六七歲的時候,他已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因而被漢武帝看中,選拔任侍中之職,負責保衛皇帝的安全。當時軍事形勢的發展促使他一再地要求到抗擊匈奴的戰場上去,他18歲那年終於得到漢武帝的同意,任他為票姚校尉 ,派他跟著大將軍衛青一起帶兵去抗擊匈奴。在戰場上,霍去病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軍事才幹,他帶了800名精銳騎兵組成一支突擊隊,經常出其不意地狠狠打擊匈奴人,取得了多次勝利,在戰爭中立了頭功,被封為冠軍 侯、驃騎 將軍,其地位逐漸與大將軍衛青相等。霍去病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建功立業的首要目標是為國家民族做貢獻,其次才是自己的利益。當他23歲那年最後一次與衛青一起打敗匈奴主力,追到狼居胥山(約在今內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北至阿巴嘎旗一帶)勝利歸來時,他謝絕了漢武帝為他修建府第的好意,說:「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意思是匈奴還沒有消滅,還不能考慮自己安家的問題,充分表達了他那為國忘家的豪邁氣概。第二年,他因病去世。他真不愧為一位了不起的青年英雄。

辛棄疾生活在金兵不斷南侵的時期,他自己的家鄉山東歷城遭到了金兵的蹂躪,只好流亡江南。國讎家恨激勵年輕的辛棄疾向東晉的祖逖學習,起早貪黑地練習武藝,準備為國效力。21歲那年他加入了抗金隊伍,曾經帶領50名軍士,闖入有五萬金兵把守的軍營,活捉叛徒張安國南歸處決。後來他在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江等地做官時,也一直念念不忘為抗金做貢獻,因而他被人稱讚為「熱烈之愛國者」、「勇敢之強健男兒」、「做事敏捷、勇於負責」的英雄。辛棄疾還以雄健的筆力寫詞,表達自己力圖恢複國土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情懷。他是南宋時期一位富有才華的傑出人物。

鄭成功生活在明末清初政局動蕩、各種政治勢力的鬥爭錯綜複雜的時期,為了在亂世之中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他勤奮讀書,也不忘刻苦練武,十幾歲時就已讀了不少書,練就了一身好武藝。22歲那年,他的父親鄭芝龍背棄國家民族的利益,投降清軍,鄭成功毅然與之決裂,帶兵到廣東南澳島舉起抗清義旗,誓死繼續效忠明朝。他屢次打敗清軍,一度打到南京附近,使清廷大為震驚,不得不抽調大批軍隊來與他對陣。鄭成功為了建立鞏固的抗清基地,把抗清鬥爭堅持到底,渡過台灣海峽,打敗荷蘭殖民主義侵略軍,收復了中國的神聖領土台灣,那年他才37歲。他在青年時期即完成輝煌的事業,博得了後人的讚頌。

三國時期的孫權、諸葛亮等著名歷史人物,還有漢昭帝、北魏馮太后、清康熙帝等一些帝王屬於第三種類型。

孫權的哥哥孫策,17歲開始馳騁疆場、出生入死地為創立東吳基業而奮鬥,26歲那年被仇人刺殺,沒有能完成他的事業。那年孫權才19歲。他勇敢地接過哥哥未完成的事業,挑起了擴大並鞏固江東基業、跟群雄爭奪天下的重擔。他在錯綜複雜的政治鬥爭中努力學習,鍛煉自己的膽識。在內部,他選賢任能,把有能力的文官武將團結在自己周圍;在外面,他頂住曹操數十萬大軍的壓力,毅然聯合劉備,在赤壁大戰中打敗曹軍,終於完成了稱霸江東的事業。孫權本身是在青年時期成才的,他所任用的將領也多數是成才的青年,指揮赤壁之戰的大將周瑜,那年只有33歲,在戰爭中立了大功的呂蒙,只有30歲。

幫助劉備在四川開創基業的諸葛亮,從小死了父母,17歲那年跟著叔父在隆中(今湖北襄陽縣西北)隱居,刻苦攻讀經史和兵法。他胸懷大志,以春秋戰國時期的管仲和樂毅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隆中的隱居生活並沒有使諸葛亮與世隔絕,他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政治風雲的變化,準備一旦時機到來,出山去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人們把他比作卧在地上準備騰飛的龍,稱他為卧龍先生。正因為諸葛亮有著如此抱負,所以當劉備帶著關羽、張飛一次再次地三顧茅廬來請他的時候,他未出茅廬就估計到了天下可能會向三足鼎立的趨勢發展,就建議劉備到四川去打開一個局面。他出山以後乾的第一件震驚天下的大事是定計聯合孫吳,在赤壁打敗曹操。那時候,諸葛亮比周瑜小六歲,還只有27歲,是個典型的青年人才。這裡附帶說幾句,今天我們看舞台上演出的三國戲,除了周瑜由小生扮演白面無須以外,其他如孫權、諸葛亮、呂蒙等多由鬚生或凈角扮演,都有一大把鬍鬚,那是藝術加工的結果,與當年的實際情況是相去甚遠的。當年活動於三國政治軍事鬥爭第一線叱吒風雲的多數是青年人,他們虎虎有生氣,政治風雲的激勵使他們思想敏捷,行動果斷,所以才使得當時的政治軍事鬥爭十分曲折複雜、緊張激烈。

中國古代帝王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但有時皇位也會傳給其他的王子。這就使得宮廷內部圍繞皇位的繼承人展開激烈鬥爭與爭奪,也促使許多繼承了王位或掌握皇權的青少年不得不儘早成才。漢昭帝劉弗陵是漢武帝的小兒子,繼位時才八歲,還不會獨立管理國家大事,漢武帝臨終時指定由大司馬大將軍霍光輔政,幫助他掌權。當時漢昭帝的地位並不鞏固,他的大姐蓋長公主、同父異母哥哥燕王劉旦,跟左將軍上官桀、御史大夫桑弘羊等勾結起來,想要謀王篡位。少年漢昭帝在霍光的幫助下,一面努力攻讀史書,一面學習治理國家的本領,特別對於如何鞏固皇權、識破陰謀家的伎倆等方面,他倍加留意,因而使得他在政治上很快成熟起來,懂得了許許多多事情。在他14歲那年,蓋長公主和燕王劉旦等想要先除掉霍光,然後發動宮廷政變,廢掉漢昭帝,由燕王劉旦來做皇帝。有一天,正當大將軍霍光到長安附近的廣明去檢閱軍隊,並調了一名校尉到大將軍府去做事的時候,左將軍上官桀等人就用燕王劉旦的名義偽造了一封書信,送到漢昭帝那裡去誣告霍光。信上說,霍光去檢閱軍隊的時候,盜用了皇帝的儀仗隊,耀武揚威,十分驕橫;他還調了一個校尉到他的大將軍府去幫助他策劃,看來恐怕要謀反。信的最後用燕王劉旦的口氣提出建議說:「我願意交還燕王的大印,請把我調到長安來,到皇宮裡擔任皇上的警衛,鎮壓奸臣霍光的叛亂。」漢昭帝接到這封誣告信後,仔細看了幾遍,胸有成竹地說:「這事等明天霍光閱兵歸來再說,朕自有主張。」上官桀等人以為漢昭帝上當了,相信了這封誣告信,於是就趕快放出風聲說,霍光想謀反,已經被人告發,皇帝已經準備要處決他了。第二天霍光閱兵歸來,聽說有人告發他,漢昭帝已準備把他處決,弄不清究竟是怎麼回事,嚇懵了,不敢去朝見漢昭帝。漢昭帝一上朝,立即召見霍光。他見霍光跪在殿上,自動免冠叩頭,請求發落,就說:「大將軍請起,復冠。朕已閱過告發你的書信,認定那是別有用心的人偽造的。你沒有罪,不必害怕!」霍光謝過恩站起來,驚奇地問:「臣感謝陛下聖恩,但不知陛下如何知道這書信是偽造的?」漢昭帝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說:「大將軍到廣明去閱兵,是在京城附近;調校尉去大將軍府做事,也還不出十天。燕王在遙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