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著名的佛教寺廟 第十七節 古代建築藝術史上承上啟下的奉國寺

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取得宋朝的北方地區以後,佛教在東北廣為傳播,各地建立起許多寺廟。當時的寺廟,多為木結構建築。這些建築上承唐代遺風,下啟宋代樣式,處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的過渡時期。由於木結構建築不易保存,遼代流傳至今的寺廟已為數甚少,遼寧奉國寺大殿這一尤具代表性的建築保存至今,就顯得格外珍貴了。

奉國寺位於今遼寧錦州市義縣城內東街北路,原名咸熙寺,始建於遼開泰九年(公元1020年),因寺內大殿塑有高達八米多的大佛像,所以又稱大佛寺。

遼至元時的奉國寺,規模宏大,「寶殿崔嵬,儼居七佛;法堂宏敞,可容千僧……至如賓館、僧寮、帑藏、廚舍,無一不備焉。旁架長廊二百間,中塑一百二十賢聖。」經過970多年的風雨侵襲,奉國寺建築大多頹塌,唯有大殿至今保存完整。

大殿又名七佛殿,為五脊單檐廡殿式建築,面闊九間,進深五間,高21米,立於高台之上,是國內僅存的體量最大的遼代單層木結構高大建築。它形制穩健,結構嚴謹,十分雄偉壯觀。殿內採用減柱法,只用了20根木柱,空間由此擴大。檐柱柱頭卷殺成覆盆式,所有檐柱的上端微微向內傾斜,四根角柱傾斜角度最大,大殿的斗拱也是傾斜的,這種設計大大減輕了檐的壓力,非常符合力學原理。雖經千年風雨,大殿仍巍然聳立。大殿內保存著大量遼代彩塑、彩畫和元代壁畫。大殿北面彩塑釋迦牟尼等七尊佛像,每尊佛像前對立兩名脅侍。這些彩塑佛像形象逼真,神態慈祥。脅侍們姿態各異,面露悅色。東西兩山牆各繪高3.2米、寬2.9米的佛像五幅,後檐內牆壁繪菩薩像八尊,正面檻牆內側繪十八羅漢像,正面東西兩間檐牆內側,繪11面千手千眼觀音菩薩各一尊。殿內鬥拱、梁枋上也保留了不少遼代彩繪裝飾,內容包括蓮荷花、寶相花、牡丹花、海石榴、飛仙等。這些彩繪有的始創於元代,有的補作於明朝,構圖、設色都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尤其是椽栿上所繪的在空中赤足飛翔的42幅飛天,姿態各異,動作輕捷飄逸,色調鮮明華麗,充分體現出遼代彩繪藝術的特色,與敦煌壁畫中同類題材的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在的奉國寺,除遼代大殿以外,還有山門、牌坊、鍾亭、碑亭、無量殿、僧舍、禪堂等建築,既可供學者研究遼代建築、彩繪、雕刻和塑像等藝術時參考,也能供遊客旅遊觀賞。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