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著名的佛教寺廟 第十四節 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建築獨樂寺

獨樂寺又名大佛寺,始建於唐,在今天津市薊縣城西門內。相傳安祿山在此誓師叛唐,思獨樂而不與民同樂,故稱為獨樂寺。

獨樂寺由東、西、中三部分組成,東西部為僧房和行宮,中部南北中軸線上,排列著遼代重建的山門、觀音閣等建築,反映出唐代佛寺以殿堂為中心的布局特點。

山門建築在低矮的台階上,面闊三間,進深二間,中間留門道,兩側泥塑哼、哈二神像。山門上懸掛匾額,所題「獨樂寺」三字,相傳為明代嚴嵩手筆。

觀音閣分上下兩層,中間設一暗層,通高23米多。閣中供奉著國內最大的泥塑像之一觀世音菩薩。這一泥塑高16米,面容豐潤,兩肩下垂,體態似動非動,頭頂上還頂著十個小頭像,故又稱「十一面觀音像」。兩側的脅侍菩薩以及山門內的天王像等,塑於遼代,都十分珍貴。閣下層四壁滿布彩色壁畫,主題是十八羅漢立像和三頭六臂明王像,間繪山水雲林和世俗題材畫,為明代畫師之作,亦是珍貴的藝術品。

以佛像為中心,觀音閣內四周列兩排木柱,柱上置斗拱,斗拱上架梁枋,梁枋上再立木柱、斗拱和梁枋,一共三層;中部天井上下貫通,容納像身。這種設計既使佛像與空間緊密結合,又能讓人從不同的高度和角度瞻仰佛容。不過,讓人感覺神秘的是,因閣內後部光線較弱,人們對佛像的背面,只能分辨出一個大概的輪廓。觀音閣以建築手法高超著稱,梁枋斗拱數以千計,但布置使用很有條理,尤其是斗拱,因位置和功能不同,就用了24種。歷經近千年風霜雨雪的侵蝕和多次地震,觀音閣至今巍然屹立,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高層樓閣建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