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歷代兵書集粹篇 第十一節 抗倭名將戚繼光及其練兵論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戚繼光是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抗倭名將、民族英雄。他所著述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是以軍事訓練為主的著名兵書,有很高的軍事價值,受到高度的重視,對明朝以後的兵學發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戚繼光,字敬元,號南塘,晚號孟諸。祖籍定遠(今屬安徽)。生於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閏十月初一,山東濟寧的魯橋鎮。戚繼光17歲時,其父戚景通病逝,他襲父職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後,勤於職守,忙於練兵,刻苦攻讀兵書。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升任為主管山東防務的署都指揮僉事,統轄三營24衛。其時,日本封建主竭力支持倭寇擄掠中國沿海州縣,不法豪紳和姦商也與倭寇勾結,浙、閩沿海倭患日益嚴重。戚繼光赴任後,即全力整頓部隊,嚴肅軍紀,嚴格訓練,整治海防,踏勘地形,熟悉風候、潮汐,探清倭寇活動規律,山東海防形勢大振。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戚繼光奉調至浙江都司,次年升任參將(位在副總兵之下),鎮守寧波、紹興、台州(治所在今浙江臨海縣)三府,全力備倭。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為了扭轉守軍將驕兵惰,戰鬥力低下的局面,戚繼光親去金華、義烏,招募4000名精壯農民和礦工,以「岳家軍」為榜樣組建成軍,以新創的「鴛鴦陣」(見圖14)進行訓練,軍威大振,被人們譽為「戚家軍」。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戚繼光率軍在台州地區抗倭時,九戰九捷。次年,又搗毀倭寇在橫嶼(今寧德城外海域)的老巢。戚繼光被任命為副總兵。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又與俞大猷合攻福建平海衛的倭寇,升任為福建總兵。次年二月,他率部數千,與仙游城(今福建仙游縣)守軍夾擊倭寇,解了仙游之圍。此後他轉戰閩、粵,至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定,海疆得以廓清。戚繼光平倭之功卓著。

隆慶二年(公元1568年),大學士張居正奏請朝廷,調戚繼光到北方,總理薊鎮、昌平、保定三鎮練兵之事。在鎮16年,整飭邊防,改建擴建長城,創建空心敵台,設立武學,訓練將士,編練車、步、騎、輜合一的合成軍,成建制地裝備當時最先進的佛郎機、鳥槍和利用火藥燃氣反衝力推進的火箭,邊防大治,薊門宴然。戚繼光被晉陞為太子太保(輔導太子的官)、左都督。後來又加封少保(與少師、少傅合稱三少,一般為大官的加銜)。後受排擠,於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調廣東。不久被誣陷奪職,回登州。萬曆十五年十二月初八(公元1588年1月5日)病故。戚繼光治軍嚴明,戰績卓著,「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的詩句,是他為保衛國家安全而努力奮鬥的寫照。更為重要的是,他留下了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兩部著名兵書。

《紀效新書》是戚繼光在東南沿海平倭作戰時所著,從《戚少保年譜耆編》卷二的記載中可知,該書成於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是年「春正月,創鴛鴦陣,著《紀效新書》」。全書原本18卷,卷首一卷。現有明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徐夢麟刻本和書林江殿卿明雅堂刻本、明傅少山刻本,以及清代以來的多種抄本和刻本,《墨海金壺》等叢書亦有收錄。14卷本有明萬曆十六年(公元1588年)李承勛刻本、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刻本、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刻本,與18卷本內容有所不同。《紀效新書》問世後,受到當時的朝鮮和日本兩國的重視。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朝鮮在設立訓練都監時,曾用它作教科書。日本有寬政九年(公元1798年)等刻本。

《紀效新書》全面地反映了戚繼光練兵和教戰的思想,並具體規定了各項練兵的要求,如同近世的條例條令一樣。歸納起來大致有如下幾點。其一是重視選兵。《紀效新書·束伍篇》中說,士兵要精選,對「城市游滑之人」、「奸巧之人」不可選用,須選「鄉野老實之人」;所選士兵要體魄豐偉、武藝高強、幹活耐勞而力大、辦事能幹而伶利,這四條缺一不可;要根據所選士兵的特點,發給相應的兵器。其二是從嚴治軍。明確各級武官和士兵的職責名分,上下號令一致;懲治貪官、刁官、刁軍;諭以忠義,厚恤戰亡;做到恩威兼著,情法相融。其三是嚴格訓練。訓練要從實戰出發,堅決反對搞虛套和花架子;要求官兵按號令訓練,耳只聽金鼓,眼只看旗幟(《號令篇》);要重視平時養成。其四是嚴明軍紀。凡「砍伐人樹株,作踐人田產,燒人屋房,姦淫作盜,割取亡兵的死頭,殺被擄的男子,污被擄的婦人,甚至妄殺平民假稱賊級……有犯,決以軍法從事抵命」(《禁令篇》)。其五是賞罰公平。「若該賞處,就是平時要害我的冤家,有功也是賞,有患難也是扶持看顧;若犯軍令,就是我的親子侄,也要依法施行,決不干預恩仇」(《禁令篇》);戚繼光說到做到,帶頭執法,曾斬殺了他臨陣回歸的長子。其六是將帥須精通武藝。將帥不但要有文韜武略,還要精通技藝,「技藝豈可獨使士卒該習,主將不屑習乎?」(《紀效或問》)只有將帥自己的技藝精通,才能作士卒的表率,戰勝敵人。

《紀效新書》全面反映了戚繼光敢於改革和創製新型兵器的思想。「器械不利,以卒予敵也;手無搏殺之方,徒驅之以刑,是魚肉乎吾士也。」(《長兵篇》)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倭時,積極組織部下研製新型兵器,取得了重要成果,僅見於書中記載的就有下列幾種。一是最早轉載「制合鳥銃藥方」(此方系在抗倭戰爭中得自於倭寇)。用硝1兩、磺1.4分、柳炭1.8分配製而成,三者分別佔75.75%、10.6%、13.65%,與當時世界上火繩槍炮所用的發射火藥基本接軌,是中國傳統火藥向新型火藥過渡的標誌,此後各種兵書在談到火藥時,無不轉載此方。二是書中對當時新創製的佛郎機和鳥槍等火繩槍炮的結構和製造方法,作了詳細的記述。三是書中還記載了新創製的連子銃、子母炮、滿天煙噴筒、飛天噴筒、火磚、火妖、火蜂窩等火器,以及狼筅〔xian 顯〕等冷兵器的製造方法。四是書中記載了大型福船、中型海滄船、小型蒼山船的構造、性能、裝備,以及編製訓練等新鮮內容。其詳細完備之程度,實為同時期其他兵書所不及。

《紀效新書》還全面反映了戚繼光注重使用兵器,以及編練能發揮各種武器長處的布陣思想。它認為,士兵有精良的兵器後,還必須訓練其使用方法,有了利器不會使用,等於沒有利器。訓練兵器的使用時,須統一號令。如果士兵能熟悉號令,精通使用兵器的技藝,那麼其戰鬥力便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書中對刀、槍、棍棒、狼筅等冷兵器,以及佛郎機、鳥槍等各種火器的使用方法,都有詳細的敘述。在敘述鳥槍的使用方法時,還提出了用眼睛看後照星,用後照星對前照星,用前照星對所打之人的「三點一線」的射擊方法,這在我國還是第一次。戚繼光要求士卒不但能使用各種火器與長柄、短柄冷兵器,而且要根據戰鬥情況的需要,變換使用方法,使長兵器也能作護身的短兵器使用,短兵器標槍也能作長兵器擊敵。除此,還強調各種兵器的搭配使用,使其能長以護短,短以衛長,發揮綜合的殺敵效果。戚繼光所創編的鴛鴦陣及其分解的二伍陣、三才陣,以及由鴛鴦陣合成的菱形哨陣,便是各種兵器搭配使用的最佳陸上作戰陣形。與此同時,他所編練的水兵營,也是大中小各型戰船、輕重型火炮與火繩槍、各種燃燒與爆炸火器、長柄格鬥兵器、短柄衛體兵器、射遠兵器與防護裝具搭配使用的最佳水上作戰陣形。同期的其他各種兵書,對這些問題的論述,都沒有達到《紀效新書》的程度。

《練兵實紀》是戚繼光到北方主持練兵後所作,其中正文九捲成於隆慶五年(公元1571年),雜集六捲成於萬曆初年。現存有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597年)邢階刻本、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刻本、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許乃釗刻本,以及其他多種活字本、抄本、鉛印本,不少叢書也有收錄。《練兵實紀》與《紀效新書》雖然都是出自戚繼光之手的並蒂雙蓮,但其所依據的敵情、天候、地理、守備設施和民風等客觀條件各不相同,故其論述的重點也多有差異,兩者如春蘭秋菊,各有千秋。

《練兵實紀》全面反映了戚繼光練兵重在練將的思想。主要論點有二。其一是要選擇品德優良者任將帥。因為將帥是一軍之長,他們的舉動會影響全軍,必須選拔「光明正大,以實心行實事」,懂得生死的意義,明辨利害得失,做好人,守節操,寬度量,禁聲色,尚謙德,惜官箴,能夠「以捨生為本的人」作為將帥(《練將第九》)。其二是要對將帥進行兵法教育。「兵之有法,如醫之有方,必須讀習而後得。但敏智之人,自然因而推之,師其意不泥其跡,乃能百戰百勝,成為名將。蓋未有不習一法,不識一字,不經一事,而輒能開闔變化,運用無窮者。」(《練將第九》)為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