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全盛時期的中國佛教 第二節 隋唐主要佛教宗派

隋唐時期出現的佛教宗派有:天台宗、三論宗、三階教、唯識宗、華嚴宗、禪宗、律宗、凈土宗、密宗等。這些宗派的出現,不僅極大地豐富了中國佛教的內容,而且也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發展。這裡略述其中幾個主要宗派。

天台宗產生於陳隋之際,因其實際創始人智顗〔yi蟻〕長期於天台山弘法,故名。

天台宗的主要思想,是以「一念三千」為核心的止觀學說。「止觀」,系禪定和智慧的並稱。「一念三千」,是指一念(心的剎那活動)具足三千世間(即三千諸法,泛指整個世界),三千世間只在一念心中。意即無論在空間上還是時間上,一念之心與三千差別世界平等統一,無前後之分。

天台宗的另一思想,是「性具善惡」說。大乘佛教一般認為,「性」或「理」是純粹至善至凈、超越善惡對立的。性具善惡說的提出,標誌著印度佛教的進一步中國化;由於它綜合了儒、釋兩家人性理論,所以能更有效地解釋善惡現象,從而更易為僧俗兩界所接受。

唯識宗遠承印度瑜伽行派,特別是護法一系的學說思想。創立者是玄奘及其弟子窺基。他們的哲學思想,主要表現在玄奘編譯的《成唯識論》中。《成唯識論》集中闡述「外境非有」、「內識非無」思想,確立「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基本原理,主張十分徹底的唯心論,並以此作為宗教實踐的理論依據。「外境」,即外部境界,指客觀事物;「內識」,即心、心識,指精神現象。外境因眾生的虛妄認識而施設,愚昧無知者卻執為實有,但其本質是「無」;內識為外境之所依,是一切現象的根本,所以是「有」。

為了論證「萬法唯識」,唯識宗重點宣傳了「八識」思想。「八識」,指人的認識作用(「心」)的八個部分,它們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世界一切現象的總根源。

華嚴宗以闡揚《華嚴經》而得名,實際創始人是法藏。華嚴宗的思想特色是「理事圓融」說。「理事圓融」的「理」,指世界本體和事物本性、本質;「事」指宇宙萬有、森羅萬象和個別事物。因此,「理事圓融」實際指現象與本體無二無別,無礙相即。法藏認為,理與事的關係也就是體與用的關係,或者是總與別、一與多、本質與現象、一般與個別的關係,可以概括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在理事圓融的基礎上,事與事也都相互圓融,萬物之間構成「相即相入」關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華嚴宗重視邏輯分析和範疇闡釋,思辨性較強。它通過理事、體用等哲學範疇的論述,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本質與現象、一般與個別等對立雙方的內在聯繫,對後來的程朱理學產生了深遠影響。

凈土宗因專修往生阿彌陀佛凈土法門而得名,它的實際創立者是唐代善導。所謂「凈土」,是佛經所說的諸佛居住的地方。許多大乘經典都曾談及凈土,其中對中國凈土信仰者影響最大的,當是《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它們是凈土宗所依的根本經典。

其他宗派一般都主張通過研習經典,求得解悟;或通過靜坐專修,求得證悟。凈土宗則強調以信仰者的念佛行業為內因,以阿彌陀佛願力為外緣,內外相應,往生西方凈土,名為「他力往生」。凈土宗的念佛是稱名念佛,即手掐念珠,口念阿彌陀佛名號,與他宗的念佛完全不同。

由於凈土宗原理簡單,淺顯易行,收效極高,最能適合時人的實際需求。所以,它在發展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成為最有影響的宗派之一。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