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成長中的中國佛教 第四節 梁武帝「捨身為奴」

繼東晉十六國長期分裂之後,南北朝的對峙狀態又持續了160餘年,這一局面為佛教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南朝佛教是在帝王們的普遍提倡和支持下興盛起來的。宋高祖劉裕篡位時,曾有人借僧徒之口以符瑞勸進,故劉宋一朝對佛教始終十分尊重。在他們看來,佛教「進可以繫心,退足以招勸」(《宋書》卷九十七),即能夠有效地收攏人心。宋文帝認為:「若使率土之濱,皆純此化,則吾坐致太平,夫復何事!」(《弘明集》卷十一)意思是說,如果天下人都信仰佛教,那我就可以穩坐帝位,不必憂慮了。他和宋孝武帝都寵信僧人慧琳,讓他參與政事,成為當時人們所共知的「黑衣宰相」。南齊帝王繼承劉宋時期扶植佛教的方針。齊武帝次子竟陵王蕭子良十分崇信佛教,常於邸園舉行齋戒儀式,並招致名僧講說佛法,使江南一帶的佛教又有所發展。

梁武帝時,南朝佛教進入了全盛時期。梁武帝(公元464—549年),名蕭衍,字叔達,與齊皇室本是同族。早年他曾尊奉道教,與著名道士陶弘景關係甚密。當他準備奪取南齊政權時,陶弘景曾派弟子送書信表示支持。因此,在即位後,他每有吉凶、征討大事,常遣使入山向陶弘景請教。當時社會上稱陶弘景是「山中宰相」。但是,梁武帝後來權衡得失,轉而提倡佛教。天監三年(公元504年),他下詔宣布「舍道歸佛」,並要求王公貴族、公卿百官等也「返偽就真,舍邪入真」(《廣弘明集》卷四),即拋棄道教等信仰,皈依佛教。

為了表示對佛教的支持,梁武帝熱衷於修建佛寺等活動。據載,他親自敕修大型寺院就有10餘座,如大愛敬寺、同泰寺、智度寺等。在他的帶動下,梁代王公、后妃以至門閥士族紛紛仿效,一時寺院之數劇增,僅建康一處便有500餘座,全國則有2800餘座。唐代詩人杜牧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便是對當時京城佛教盛況的形象描寫。與此同時,梁武帝又大規模營造佛像,著名的有光宅寺的丈九無量壽佛銅像、同泰寺的十方金銅像和十方銀像以及剡〔shan 善〕溪的彌勒大石像等。此外,他還多次舉辦大型法會,如「水陸大齋」 、「無遮大會」 等,以擴大佛教在民眾中的影響。為了表示對戒律的尊重,梁武帝明令僧眾禁斷肉食,而且自己也身體力行,從此不吃葷,不喝酒。從他開始,素食便成為漢地佛教生活的一大特色;寺院僧尼一律素食,在家信徒通常也自覺素食。

最富有戲劇性的是,梁武帝曾多次「捨身」同泰寺「為奴」。他脫下黃袍,穿起法衣,自願為僧眾執役,以證實自己信仰的虔誠。據《南史》記載,梁武帝一生共有四次「捨身」,它們分別為:1.大通元年(公元527年),在寺住四天,回宮後大赦天下;2.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在寺13天,後由群臣出錢一億贖回;3.中大同元年(公元546年),在寺37天,也由群臣花錢贖回,回宮後大赦天下;4.太清元年(公元547年),「出家」39天,又由群臣花錢一億贖回。

梁武帝這樣做,有著他的政治意圖,那就是要借佛教來規範百姓,以鞏固他的統治。他在把來世不可實現的幸福給予百姓的同時,又把現實苦難的枷鎖套在百姓的脖子上。一旦全國上下都為佛教所感化,他也就能「坐致太平」了。事實上,梁武帝思想的基本傾向是重視儒術和經學的恢複、建設,以傳統禮教為治國的根本;在此基礎上,輔之以佛教和道教的教化。在佛學理論方面,他肯定「涅槃佛性論」,並以「神明成佛」說為中心命題。但他所說的「神明」,並非印度佛教的「業識」,而是中國傳統宗教觀念中鬼神、靈魂的別稱。他還以為,「善惡」之說為佛教的核心,而善惡又以「忠孝」為根本。

梁武帝既要做世間的帝王,又要當出世間的首領。他實際上是依據儒家倫理綱常原則,對佛教教義予以吸收和改造,使之更好為己所用。

但是,佛教的急速發展,也削弱了國力,加深了社會矛盾。正如時人郭祖深上疏所指出的:「恐方來處處成寺,家家剃落,尺土一人,非復國有。」(《南史》卷七)就是說,要是將來全國到處是佛寺,人人都出家,恐怕國家也就完蛋了。不久,「侯景之亂」爆發,建康被攻破,梁武帝困死台城。梁朝後來的滅亡雖然是士族政治經濟發展的必然,但是梁武帝的奉佛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這與他當初的意圖恰好相反。他不僅自己「捨身為奴」,且把國家也給「舍」了。

史稱「江東佛法,弘重義門」(《續高僧傳》卷十七),東晉南朝的佛教與北朝佛教相比,以教義理論的闡述見長。宋文帝時以「文治」見稱,重視清談玄理,他本人又通曉佛理,因此佛學自然成了「文治」的點綴。南齊蕭子良對佛教理論的宣傳更是不遺餘力。據僧祐《出三藏記集》說,蕭子良曾「召集京師碩學名僧五百餘人」,請僧柔、慧次法師講《成實論》。為了反駁無神論者范縝所著的《神滅論》,他集合大批名僧和名士撰文圍攻。梁武帝不僅重視佛教實修,而且勤於研讀佛經,並親自講經說法。他一生中撰寫了數百卷有關佛理的論著,還敕請名僧撰寫佛經註疏。陳代各帝王也尊奉佛教,對佛教義理頗感興趣,常召請高僧宣講佛經,對思辨色彩極強的「三論」學說尤為推重。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