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字的起源與書籍的產生 第一節 語言、傳說與記事

文字是書籍構成的最基本條件,任何情況下,沒有文字都不可能有書籍。但文字並不是人類社會一開始就有的東西,它的發生、發展,一直到成熟定型,是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進過程的。

文字是語言的符號,或者說文字是無聲的語言。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彼此之間也常常需要交換某種意圖,表達某種思想,交流某些經驗。要完成這些交流,起初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憑藉,只有靠聲音與動作的結合來達到目的。後來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表達某種意圖的聲音逐漸定型,為更多的人們所熟悉,所掌握,所共識,這就產生了最初的語言。

語言的形成並不斷豐富,對於人類文明及其進步有著無可估量的推動作用。但語言又有很大的局限性,一是講過去就沒有了痕迹,二是受到障礙或離得太遠就又聽不清楚,或者根本聽不到。因此,人們要了解遠方或過去的事情,光靠單純的語言就無法達到目的了。為了解決這類問題,人們便把語言與記憶結合起來,將需要傳播的知識、經驗或事件,用簡括凝練的語言固定起來,編成歌謠、諺語、口訣、故事等,彼此相告,代代相傳。這就是所謂的傳說時代。我們現在能夠知道上古時期某些美妙動聽的故事和歷史知識,很多就是靠那時聰明智慧的人們用「傳說」的辦法流傳下來的。如盤古開天闢地、女媧〔wa哇〕鍊石補天、有巢氏絕穴築巢、燧人氏鑽木取火、神農氏嘗百草、伏羲氏畫八卦、后羿射日、共工觸不周之山等動人的故事,就都是上古時代著名的「傳說」。

但「傳說」的基礎仍然是靠記憶。記憶的時間一長,就容易被遺忘,或發生錯誤。因此,靠記憶而流傳的東西就往往發生很大的出入。不但內容事實會有出入,不同人的敘述,乃至同一個人在不同時空里的敘述,從語言的運用,到渲染的情節,也會有出入。所以一件事情,經過若干人的口耳相傳,往往就會離開原樣,難以置信。怎麼辦呢?上古的人們認為這還是記憶不牢的緣故,於是還在加強記憶上打主意。世界上各個民族幾乎都曾有過這樣的階段。在我們中華民族的開化史上,不同民族則流行過不同的實物記事方法。 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傳說」的可信程度。《周易·繫辭》中曾說:「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莊子·胠〔qu 屈〕篋篇》中也說:「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畜氏、軒轅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伏羲氏、神農氏,當是時也,民結繩而用之。」這些記載都說明,在我國上古時期是曾經普遍流行過「結繩記事」的辦法的。事實上,許多民族在其自身的發展歷史上,都曾經有過結繩記事或類似結繩記事的時期。像我國古代雲南的傈僳〔li su立素〕族、哈尼族、韃靼族及台灣的高山族等,就都曾經流行過結繩記事或類似結繩記事的辦法。外國如波斯、秘魯等,也流行過這種方法(圖1)。

尤其是古代秘魯人,據說記事的結繩非常講究。他們在一條主要繩索上,繫上各種不同顏色的細繩,用來記錄不同的事物。如紅繩代表軍隊,黃繩代表黃金,白繩代表白銀,綠繩代表糧食。繩子上再打結,以代表不同的數目。一個單結代表10,兩個單結代表20,一個雙結代表100,兩個雙結代表200。據說古代的秘魯,每個鎮上都設有官吏,專門管理結繩之事,並負責對結繩意義的解釋,這是現在所知世界上最具體最完整的結繩記事的辦法。《尚書》偽孔《序》說:「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什麼叫政?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到較深的理解。據說現代還有人能通曉古代秘魯人結繩記事的意義。

除結繩記事,在我國少數民族中還流行過刻木記事等辦法。雲南省博物館陳列著一件佤族以前留下來的刻著大小不等鋸齒的長木板。木板上的每個鋸齒都代表著一件事情。缺口深的,表示事件重大;淺的表示事件較小。如果再發生新的事情,就根據事件的大小再加刻深淺不同的鋸齒。每年到吃新米的時候,就由一位德高望重而又通曉鋸齒含義的老人,講解一次木板上每個鋸齒所代表的事情。他們就通過這樣的木刻,把歷年發生的事情一代一代地傳記下去。這也帶有「政」的概念。德高望重,表示著其自身的權威,也表示著人們對他的信任。吃新米,表示一季糧的收穫。這時該還帳、該奉公的糧食就要還交了。此時如果講解人不秉公辦事,而是信口胡說,那就亂套了,就該鬧事了,社會也就不穩了。

結繩、刻木之外,古代的人們也還有用數禾桿、數包穀米,或者在樹皮上、獸骨上、石頭上刻點兒等方法記事的。還有把幾種實物拼湊在一起,來表達一個比較複雜的思想的。在我國苗族的歷史上,就曾用一根一尺長的細木棍,一頭劈開,夾上雞毛、火繩和兩隻辣椒,作為通報緊急情況的信件送出去。對方的人只要一見到這樣的信,就知道是十萬火急,會立刻派人趕來相助。這就比結繩、刻木表達的意義更複雜更進步了。

結繩也好,刻木也好,其他的辦法也好,都還只是為了加強人們的記憶,從而加強口耳相傳的可信程度。特別是當這些辦法被約定俗成以後,就能代替傳說和語言而傳之久遠。但結繩和刻木等畢竟還不是文字,也不能代替文字所起的作用。說到底,它們只不過是記憶的輔助,還遠不是語言的符號。真正能夠為人們傳情表意、交流思想並具有超時空效用的語言工具,還是文字。但結繩、刻木記事的長期實踐,不但在思想上不斷促使人們去探索,去創新,在實踐上它們也為文字的出現與形成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