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衰落 第十八節 徐壽和華蘅芳

徐壽(公元1812—1884年),字雪村,號生元,江蘇無錫人。他從小刻苦好學,青少年時代亦曾走過科舉道路,參加過童生考試,但未能取得功名。後來他認識到八股文章「無裨實用」,於是「專研格物致知之學」,致力於科學研究。他熟習中國古代的天算博物之書和明末清初耶穌會士翻譯的科學著作。為了探求新知識,1857年與同鄉華蘅芳一道赴上海。在上海時,他看到了1855年翻譯出版的《博物新編》。這是一部介紹西方近代物理、化學等自然科學最基本知識的著作,其中關於化學及其實驗方法的記述,引起了他很大的興趣,促使他走上了化學研究的道路。其後,他先後在安慶軍械所和上海江南製造局工作,並對中國近代科技事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在安慶軍械所,他主持研製了中國第一艘以蒸汽為動力的輪船「黃鵠」號。這是一艘木質明輪船,造於1863年,載重25噸,航速達每小時20餘里,從蒸汽機到船上的所有零部件,均是中國自製,「造器置機,皆出徐壽手制,不假西人」(《清史稿·徐壽傳》)。參加這項研究工作的,有華蘅芳、徐壽次子徐建寅等人。1867年,徐壽父子到江南製造局後,又先後研製成功「恬吉」(後改名「惠吉」)、「操江」、「測海」、「威靖」、「海安」、「馭遠」、「澄慶」等號輪船。這期間,他還和傳教士偉烈亞力合譯《汽機發軔〔ren刃〕》,內容包括蒸汽機原理、鍋爐構造、計算功率的數據、蒸汽機的操縱規程和注意事項等,刊行於1871年,為中國第一部系統介紹蒸汽機的著作。

在研製輪船的過程中,徐壽深切地認識到,要引進國外的先進科學技術,就必須系統地介紹國外的一些重要的科技著作。在他的倡議和籌划下,江南製造局專設一個譯學館,從事科技著作的翻譯工作。從1867年到1884年,經傳教士口授,他「筆述成文」的譯書有20餘部,另有專論九篇,校閱書一部。其中《化學鑒原》等六部化學著作,系統地介紹了近代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分析化學和工業化學知識,為中國近代化學及化學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翻譯中,他還創立了用單字表示元素之名和加偏旁以別其類的命名方法,以西文的首音或次音來造字命名元素。這一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他所譯定的64個元素漢名中也有44個一直沿用至今。同時,他還創辦了中國最早的科學教育機構之一「格致書院」,以及最早的科技期刊《格致彙編》。

此外,在化工、機械、礦業、醫學、軍工等方面,徐壽亦皆有所貢獻。他的次子徐建寅繼承父業,一直活躍在中國近代科技事業上,並多有成就,1901年在試製無煙火藥時,因意外爆炸而獻身。

華蘅芳(公元1833—1902年),字畹〔wan婉〕香,號若汀,無錫人。少年時即嗜好數學,後與徐壽結交,參與徐壽主持的許多活動。徐壽去世後,他曾到天津、武昌、無錫的學堂任教,成為晚清數學教育的一代宗師。

華蘅芳在數學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對開方術、積較術、數根術等深有研究,並有所成就。著有《行素軒算稿》、《演算法須知》和《西算初階》。

同時,在譯著方面華蘅芳也有出色的貢獻。其所譯的《金石識別》,首次將近代礦物學和晶體物理學知識系統介紹入中國;《地學淺釋》,是英國著名地質學家賴爾的名著《地質學綱要》的最早中譯本,書中所論述的賴爾地質進化均變說和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均是首次傳入中國,對中國思想界產生了積極而深刻地影響;《決疑數學》,則是中國第一部關於概率論的譯著。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