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衰落 第十四節 全國地圖的測繪

康熙五十七年(公元1718年)完成的《皇輿全覽圖》,是世界上通過實測而繪製的第一份大範圍地圖,是我國乃至世界測繪史上前所未有的創舉。

這一重大的地圖測繪工作,是在康熙皇帝的親自主持下完成的。他說過,為這項工作他花費了「三十餘年之心力,始克告成」。

在繪製之前,經歷了一段較長時間的醞釀和準備過程。據《清實錄·聖祖實錄》卷一二六記載,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在給《一統志》總裁勒德洪的上諭中,即說:「惟是疆域錯紛,幅員遼闊,萬里之遠,念切堂階……特命卿等為總裁官,其董率纂修官,恪勒乃事,務求采搜閎博,體例精詳,厄塞山川,風土人物,指掌可治,畫地成圖。」二十九年(公元1690年),《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為了解俄國使團的來華路線,康熙曾查閱了一幅西方地圖,發現圖中關於亞洲和中國的標繪粗陋,簡略不詳,於是決心對中國版圖進行實測,繪製新圖。其後他從廣州購入儀器,三次親征噶爾丹及巡視東北、江南時,都令隨行傳教士測定所至地方的經緯度。為了統一測量的長度單位,他親自規定使用工部營造尺作標準,200里合地球經線1度,每里1800尺,每尺合經度1%秒。這是世界上最早採用的以地球的形體來定尺度的方法,18世紀末法國才以赤道之長來定米制的長度。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他令測定經過中經線霸州(今河北霸縣)到交河的距離。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又令在京師附近進行測量,並繪製地圖,他親自校勘,認為遠勝舊圖。此時,康熙認為條件已經成熟,便下令進行大規模的測量和繪圖。

正式的測繪工作從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開始,由法國傳教士白晉、雷孝思、杜德美等人負責。他們先從長城測起,對長城上各門、各堡,附近城寨、河谷、水流,都進行了測量,並繪有「長城圖」。之後,測量了東北地區。其間測得了北緯41°—47°間每度的距離,發現經線隨緯度的增加而增長,當時雖還不能明了其中的道理,但卻是關於地球為扁圓形的首次實證。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為加快測量的進度,康熙命增添人員,分成二路同時並進,先後到山東、新疆、喀爾喀蒙古(今蒙古境內)、甘肅、陝西、山西、江蘇、浙江、福建、台灣、江西、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湖北、湖南等地進行測繪。全國性的實測於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完成,計測得經緯點641個。此外,還曾派人到西藏測量,雖因故測量人員只到達恆河源,但卻首次發現了珠穆朗瑪峰。

在實測基礎上,繪製了《皇輿全覽圖》和32幅分省(區)圖。這是中國第一次採用投影方法繪製而成的地圖,對後世中國地圖的繪製有著很大的影響。關於這些地圖的資料,還由傳教士帶到歐洲,在歐洲影響頗深。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