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衰落 第十二節 康熙皇帝的科學活動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ye頁〕,因年號為康熙,故俗稱康熙皇帝。他是清朝的一代聖主,在位61年,奠定了有清一代的基業。他文武兼備,博學多才,尤其在科學技術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對於當時中國的科技事業有重大的貢獻,因而稱之為清代傑出的科學家,亦不為過。

1661年,八歲的康熙即皇帝位。1667年,他14歲時親政。他即位之始,便面臨著中西曆法的激烈爭鬥。順治二年(公元1645年)頒行《時憲歷》後,一些守舊人士就不斷起而反對,但因湯若望深得順治皇帝之寵愛,而未能成功。順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新安衛官生楊光先又再次發難,以《時憲歷》封面有「依西洋新法」字樣,指控湯若望「竊正朔之權予西洋」。1664年,康熙即位後三年,楊光先再次上書,指控湯若望謀反,鼓吹「寧可使中夏無好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當時主持朝政的鰲拜把湯若望和另一在欽天監工作的耶穌會士南懷仁(F.Verbiest)囚禁入獄,1665年議決處湯若望等凌遲或處斬。恰遇當年4月京師連日地震,宮中又遭火災,這在古代被視為上天警告,於是太皇太后諭令開釋。但《時憲歷》亦因此被廢棄,恢複使用舊曆《大統歷》和《回回曆》,根本不懂曆法的楊光先被任命為欽天監監正。1666年湯若望去世,1669年南懷仁上書指摘舊曆之錯訛,要求為湯若望案昭雪,於是新舊曆法之爭又起。

當時舉朝百官無一通曉曆法,裁決是非的難題擺到康熙面前。年僅16歲的康熙充分顯示出他的聰明才智,下令爭議雙方「預測正午日影之處,測驗合與不合」。又傳諭大學士等20人一起到北京觀象台,檢驗雙方所推立春和雨水時刻、月亮、火星、木星的位置等的準確度。結果南懷仁所預測逐項皆符,而依舊術所推算卻逐項皆誤。由之,康熙罷黜楊光先,任命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編定曆法。由這一事件,康熙受到了很大的震動,下決心學習科學知識,「凡萬幾餘暇,即專心於天文曆法二十餘年,所以知其大概,不至於混亂也。」他先後向南懷仁、張誠、白晉等傳教士學習天文學、數學、物理學、醫藥學、地理學,以及火炮製造等知識,同時也向當時著名的中國數學家梅文鼎等學習傳統的歷算知識,成為通曉中外科學技術的君主。

他曾用帶有望遠鏡的儀器在野外作地形測量,實測山的高度和任何二點間的距離;

他曾用四分象限儀實測正午時的太陽高度,進而求出當地北極出地高度;

他曾用日晷的測量結果,推算當日正午的日影長度;

他曾預測1690年2月28日的日食,並率大臣於當日同往觀象台驗正;

1689年南巡江寧府時,他根據當地北極出地高度研究老人星的出沒問題,進而糾正《遼史·穆宗紀》關於遼都臨潢(在熱河境內)老人星記載的錯訛;

……

在康熙皇帝的倡導下,西方近代科學技術在中國得到較快地傳播,影響面也迅速擴大,中國固有的科學技術亦以此為契機有了一定程度的復興。

在康熙的科學活動中,最具代表性的可說是《數理精蘊》的編譯和全國地圖的測繪。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