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衰落 第一節 盛況空前的遠航壯舉

鄭和(公元1371—1435年)七下西洋的遠航壯舉,今天已為大家所熟悉,並為舉世所稱頌。的確,如此巨大規模的遠洋航行,是世界史上極其重大的事件。鄭和率領27000多人,駕駛約100多艘船隻組成的龐大船隊,於公元1405至1431年先後七次遠航,到達東南亞、南亞、西南亞,以至非洲東海岸數十個國家,這在中國以至世界史上都是空前的。1492年,哥倫布橫跨大西洋,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只有三艘長約19米的小船,人數只有88人。1497年,達·伽馬沿著非洲南岸,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的航行,只有四艘船和148人(一說170人)。他們與鄭和的航行規模是無法比擬的。

可以說,鄭和的航行代表著當時世界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最高水平。

鄭和「總率巨(舟宗)〔g匆〕百艘」(明·黃省曾:《西洋朝貢典錄》),其船隊以「寶船」為主體。據史書記載,「寶船」長44丈,寬18丈。如此巨大的船隻,在中國和世界歷史上都是首屈一指的。

在遠航中,除用指南針導航外,還用牽星板測量星辰的高度,進行導航,叫「過洋牽星術」。牽星板可能是阿拉伯人發明的,鄭和船隊吸取了阿拉伯航海者的經驗,並結合中國固有的航海天文學,在遠航中加以發展。利用指南針可確定經度,利用過洋牽星術可確定緯度,從而確定船舶在海中的位置,這把導航技術推進到一個新的水平。而且,在航行中,還記錄下了詳細的航線記錄,並繪製了航海圖。現存的《鄭和航海圖》和《瀛涯勝覽》、《星槎〔cha查〕勝覽》等,就是當時的產物,也是我國最早的航海圖和航線記錄。

中國人何時橫渡印度洋,現尚有爭議。而鄭和船隊第五次遠航時,曾橫渡印度洋,卻有確切的記載。因此,說鄭和船隊首創我國橫渡印度洋的航行,也不為過。

遺憾的是,中國航海史上的鄭和下西洋,既是空前的,卻也絕後了。在鄭和死後不久,明朝的統治集團就改變了航海政策,遠航被中止,巨型船舶也不讓再造,甚至連鄭和的航行檔案也被一把火化為灰燼。其後的海禁更使中國的造船和航海事業一落千丈。而歐洲卻在哥倫布、達·伽馬遠航的鼓舞和刺激下,進入了一個大航海時代,造船和航海事業蓬勃發展。一退一進,中國便被拋到後面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