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形成 第十二節 賈思勰和《齊民要術》

賈思勰生活於公元5世紀末到6世紀中葉,曾任過北魏高陽(今山東青州)太守。由於文獻記載缺乏,他的經歷已無法查考。他所著的著名農書《齊民要術》,是中國農學史上一部經典性著作。該書是他「采捃〔jun郡〕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而寫成。全書計10卷,92篇,引述文獻達160多種,同時收集有農諺,並包含有賈思勰調查訪問所得和親身實踐的經驗。

在《齊民要術》中,賈思勰建立了較為完整的農學體系,對以實用為特點的農學類目作出了合理的劃分。從開荒到耕種,從生產前的準備到生產後的農產品加工、釀造與利用,從種植業、林業到畜禽飼養業、水產養殖業,論述全面,條理清晰。這一農學體系,為後人編纂農書所沿續。

賈思勰生活和活動在中國北方,因此《齊民要述》中反映的主要是北方乾旱地區的農業技術。

從農業典籍和生產經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中,賈思勰認識到,氣候有一年四季的變化,土壤有溫、寒、燥、濕、肥、瘠之分,農作物的生活和生長既有其自身的規律,又因時因地而各有所宜,要獲得農業生產的好收成,就必須了解農作物的生活規律和所需的生活條件,順應其生長的要求。他繼承中國農學注重天時、地利和人力三要素的思想,特彆強調「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種穀第二》)。但是,他並沒有要人們僅僅被動地去順應天時、地利,他對人力的作用非常重視,要人們在掌握天時與農作物生長關係的同時,能動地利用「地利」,以求取更好的收成。在《齊民要術》的各篇中,他都著意介紹和評述如何合理利用人力、物力,搞好經營管理。這種把天時、地利、人力有機地結合起來,強調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精耕細作,合理經營的思想,對後世農業生產有著極其深刻的影響。

《齊民要術》的記述非常豐富,其中有關於各種土壤的經營方法,旱地保墒技術,選種,種子處理(拌種、晒種等),保持和提高地力等。書中關於水稻的催芽技術的記載,是中國農學史上的最早記錄。

《齊民要術》中還反映了中國古代豐富的生物學知識。當時人們已使用扦插——即無性繁殖的嫁接法,例如說用棠樹(即杜梨)做砧木,用梨樹苗作接穗,梨結果大而細密。在嫁接時注意到接穗要選擇向陽的枝條,說明對光在植物生長中的作用已有所認識。強調嫁接時木質部與木質部,韌皮部與韌皮部要密切接合,說明對植物的生長特性有較深的了解。對馬、驢雜交所生出的騾的生物優勢和禽畜去勢催肥等認識亦較以前深入。在開墾樹林荒地時,書中總結了樹木的環刈〔yi義〕法,把樹木韌皮部割去一環,阻止樹液通過,使樹木枯死,然後放火燒,可以連根去掉,這對開墾荒地是很有用處的。我國在農產品加工方面,利用微生物發酵來加工豆類、釀酒和制乳酪等有著悠久的歷史,到南北朝時,人們已能較熟練地掌握微生物發酵技術。《齊民要術》中記載了豐富的微生物學內容,並用之加工多種食物,有些還上升到比較系統的規律性認識。

北朝時期,大量的游牧民族進入內地,使中原地區的畜牧業得到發展。《齊民要術》既總結了歷代的家畜飼養經驗,也吸收了北方各民族的畜牧經驗。書中有根據動物形態鑒別品種優劣的知識,並介紹了飼養牲畜的各項措施,提出了要依據各種動物的生長特性,適其天性,進行管理。《齊民要術》對於種畜的培育非常重視,記述了留取優良品種,注意孕期環境,繁殖仔畜的方法等等。如羊要選臘月、正月生的羊羔留種最好,母雞要選擇形體小、毛色淺、腳細短、生蛋多、守窩的。書中還收集了獸醫藥方48種,內容包括外科、傳染病、寄生蟲病和普通病等,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有關獸醫藥學的記載。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