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形成 第三節 獨領風騷的萬里長城

萬里長城是世界建築奇蹟之一,據說美國宇航員登上月球俯視地球時,所能看到的人工建造的工程只有兩個,一個是荷蘭的圍海工程,一個就是中國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已被視為中國古代文明的象徵,為舉世所聞名。

長城的修築是從戰國時期開始的。當時的秦、趙、魏、齊、燕、楚等諸侯國,為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南侵和各國的自衛都興建了長城。秦始皇兼并六國後,為了防範北方匈奴的突然襲擊,於公元前213年發起了修築長城的巨大工程,把秦、燕、趙、魏的原有長城連接起來,並加以擴建。整個工程共徵用民工30萬人,連續花了10多年方告完成,建成了西起甘肅臨洮(今岷縣),沿著黃河到內蒙臨河,北達陰山,南到山西雁門關,東抵遼東的長城,全長達3000多公里。

漢代除重修了秦長城外,又修築了內蒙古河套南的朔方長城,以及涼州西段長城。涼州西段長城北起內蒙古居延海(今額濟納旗境內),沿額濟河,經甘肅金塔,西到安西、敦煌、玉門關進入新疆。據居延出土的漢簡記載,長城「五里一燧,十里一墩,卅里一堡,百里一城」,構成了一個嚴整的防禦體系。

漢以後的北魏、北齊、隋、金等朝代都對長城進行過部分修建,到了明代則進行了全面的重修。明代所修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全長約13000華里。整個重修過程前後達100多年,可見工程的浩大和艱巨。現在人們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重修後的長城,以前的長城則只剩下一些遺迹了。

綿延萬餘里的長城穿越在崇山峻岭、流沙、溪谷等險峻地段之上,工程之艱巨是難以想像的,表現了中華民族的磅礴氣概和聰明才智,也反映了中國古代測量、規劃設計、建築、工程管理以及軍事技術的高超水平。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