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萌芽 第七節 水上活動的肇始

人類的生存離不開水,早期的先民們一般都生活和活動在水邊。他們不但飲水以維持生命,也從水中捕撈魚蝦之類的生物以食用,更盼望到水對面的大自然中去開拓更多的生活資源。他們從飄浮在水面上的落葉和枯木而得到了啟迪,發明了水上的交通工具。古籍中所說的,「古者觀落葉因以為舟」(西漢·劉向《世本》),「古人見窾〔kuan款〕木浮而知為舟」(西漢·劉安《淮南子》),正是舟船之所以發明的寫照。

最早的水上活動工具有筏和獨木舟,它們至今還在一些地方使用著,可見其生命力之強。筏又有木筏和竹筏之分,其製造工藝最為簡便,只要把一根根的木頭或竹子並列著捆紮在一起就行了。獨木舟則是選取粗大的樹榦,一般直徑在一米以上,長度在五米以上,甚至有長一二十米的,把要造舟的部分用泥土包裹起來,再用火燒烤,使不用的部分炭化,再用石斧、石刀砍削而成。後來的船隻是由獨木舟發展起來的。

關於獨木舟的發明者,在古代有不少傳說。有說是黃帝的兩個大臣共鼓和貨狄發明的,有說是堯時一個叫垂的巧工發明的,而影響最大的傳說則是「伏羲氏刳〔ku枯〕木為舟,剡〔yan演〕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易·繫辭下》)。這些傳說表明,獨木舟並不是一人、一時、一地發明的,凡是在水域附近活動的人群,都有機會發明獨木舟。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