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萌芽 第一節 石器及其孕育的科學知識

當人們在山林中受到野獸襲擊時,情急之下會本能地撿起木棍掄劈,或拾起石塊拋擲砍砸。我們可以在許多戰爭故事片中,看到彈盡之後用石塊當武器的鏡頭。而在果樹下,人們還可以經常看到小孩們手持木棍、竹桿敲打果子,投擲石塊擊打果子的情景。人類的這種本領可以說是最原始的本能的體現。

當人類在地球上剛出現的時候,就是使用這樣的工具在大自然中求生存的。漸漸地他們學會了對木棒和石塊進行加工,出現了人造的工具——木器和石器。隨著時間的推移,木器、石器的種類逐漸增多,加工工藝也逐漸精細,還發明了把石器捆綁在木棍上的複合工具。同時,人們也對獸骨和貝殼進行加工,製成工具。人類就是在加工和製造工具這一活動中,逐步地脫離了動物界,並不斷進化的。

由於木器無法長期保存,傳諸後世,故遺留到現在的只有石器、骨器、貝殼器等。當我們走進歷史博物館參觀時,最先看到的往往就是這些人類早期所使用的工具的遺物。

早期石器的加工非常簡單、粗糙。最原始的方法,是用天然礫石進行敲擊或碰擊,使之破裂出現刃口,選取合用的就成石器了。每件石器通常都兼有砍、砸、劈、刮等多種用途。其後,為了得到刃部較薄較鋒利的切割器,就發明了新的加工工藝,先從石塊(石核)上打下所需要的石片,再對石片的刃口進行修整。隨著人類的進化,石器的加工工藝也不斷進步,出現了不少新式石器,如多邊砍砸器、三棱尖狀器、刮削器、石球等。而且,利用石器對獸骨、貝殼進行鑽孔加工的技術也已出現,製造出骨針以及鑽孔的石球、礫石、獸牙、魚骨、海蚶殼等器物。

大約在10000年前,石器的加工技術有了質的飛躍,進入了磨製加工的時期。其工藝過程是:選取適宜的石料,打製成石器的雛形,把刃部或整個表面放在礪石上加水或沙子磨光。經磨製的石器表面平整,刃部鋒度提高,用途趨於專一。為了使用方便,還利用鑽孔技術鑽孔,使其能比較牢固地捆紮在木柄上,成為木石複合工具。工具的改進,促進了生產力的提高,加快了邁向文明的步伐。

應該說在原始社會時期還沒有科學,換句話說就是作為獨立形態的科學還沒有問世。在當時,科學還寓於技術之中,並在實際的生活和生產經驗中蘊生著最初的科學知識。硬度、石質、壓強、槓桿等方面的知識,就是在石器的製造和加工中孕育著的。人們在選取製造石器的石料時,發現了不同質地的石料硬度不同,石質也有粗細之分,因而產生了關於硬度和石質的知識;把石塊加工成尖狀器或帶刃部的器物,以及磨尖、磨利,使用起來更為方便有力,已暗寓關於壓強的知識;用木棍或木石複合工具進行生產活動,可以省力和提高工效,已不自覺地應用著槓桿原理。如此等等,科學知識就是在這種朦朧狀態之中不斷地萌發,並被人們實際運用著。

返回目录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