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文娛篇 第三節 優美動人的民歌野調

寶島台灣,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山川田野總是一片蔥籠,四時鳥語花香,生趣盎然。世世代代休養生息在這塊土地上的台灣同胞,熱愛他們祖祖輩輩辛勤開墾的家園,憧憬幸福美好的生活,喜歡用民歌來抒發自己內心的情感,歌唱勞動,歌唱愛情,歌唱生活。無論是烈日當空的白晝,還是月色空濛的夜晚,也不論是山區、平原,還是漁村、茶園,人們經常會聽到陣陣悠揚動聽的民歌隨風飄來,但聞其聲,不見其人,令人心曠神怡,陶醉於大自然的懷抱之中。

「採茶歌」實際上是客家山歌的一種,其曲調、旋律、風格、表現手法等,都與客家山歌相同,只是由於它最初流行於產茶區,歌唱的內容又大都與「茶」有關,故有「採茶歌」之稱。台灣民間流行的一種地方小戲——「採茶戲」,就是在採茶歌的基礎上加上故事情節和音樂伴奏的表演而發展起來的。

河邊石子生溜苔,思想阿妹唔得來;

七寸枕頭枕三寸,留開四寸等妹來。

女:千里路遠也來尋,就像戀郎掛倒心;八月十五中秋夜,兩人有情熱在心。

新做眠床四方方,一片眠來一片荒;

睡到三更思想起,少個阿妹來商量。

小娘約在後壁溝,假意夯(搬)椅去梳頭;搭心(心上人)若來著喀嗽(咳一聲做暗號),哥仔招手娘點頭。

這首山歌以野藤纏樹的自然現象來比喻男女相愛的難分難離、至死不移,極其形象生動,其純真熾熱的愛情,真是扣人心弦!這是一種「隱喻」的手法。又如:

買梨莫買蜂叨梨,心中有病沒人知;

因為分梨故親切,誰知親切轉傷離。

客家人大多居住在山區,唱山歌時常常是隔著一座山或一條河唱給對方聽,唱時沒有預告,怕別人會聽不清楚,因而為引起對方的注意,客家山歌大都是第一、二句採用《詩經》中「興」的手法,即藉助其他事物作為山歌的開頭,起到某種「過門」、「前奏」的作用,而關鍵的內容是在後面兩句。如下面二首:

男:郎真心來妹真心,唔怕山高又水深;山嶇自有人開路,水深定有人來尋。

客家系民歌分「客家山歌」和「採茶歌」兩種,用客家語演唱,它由粵東和閩西客家移民傳入台灣,普遍流行於北部桃園、新竹、苗栗和南部高雄以及屏東的丘陵地區。

在台灣北部客家人聚居的丘陵地帶,盛產茶葉,每當採茶季節到來之時,身穿鮮艷花衣的採茶姑娘們,便三、五成群地出沒在綠色波浪般的茶園裡,若隱若現。她們用靈巧的雙手熟練地採摘著片片嫩綠的茶葉,一邊情不自禁地即興唱起自己喜愛的採茶歌,悠揚動聽的曲調,伴著茶葉的清香隨風蕩漾,飄向遠方……

客家山歌可以獨唱也可對唱,除有固定歌詞的傳統山歌之外,演唱客家山歌需要隨機應變、即景抒情、現編現唱的高超本領。所以,如果沒有深厚的生活閱歷、較高的文學素養和反應敏捷的思路,那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好的客家山歌手的。特別是在山歌比賽之時,雙方一唱一答,一首接著一首,一句接著一句,中間不能停頓「卡殼」,反應稍慢,便告認輸,更遑論歌詞編得如何,對答是否精採過人了。下面是一組男女對唱的情歌:

福佬系民歌是指用閩南語演唱的民歌,起源於福建漳州、泉州一帶,最初由早期移民帶到台灣,主要在西部平原、蘭陽平原和恆春地區流行。福佬系民歌多數屬於小調系統,演唱方式屬於單音的曲調唱法,每段四句,每句多為七個字(少數為五字句),內容以歌唱愛情為主,次為勞動、滑稽、敘事或童謠等。除了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民歌有固定歌詞之外,大都由演唱者即景生情,形式活潑,自然輕鬆,一般來說,情歌和敘事歌大多採用七字句。如一首傳統情歌這樣唱道:

閩台兩地的福佬系民歌早已相互融合,難分彼此。《望春風》是台灣最古老的民間歌謠之一,屬於台灣習俗風情民謠,在閩台兩地流行了五六十年,但實際上這首歌是根據漳洲一帶錦歌說唱同名曲牌填詞改編的。而另一首人們十分熟悉的勞動歌謠《天黑黑》,據說最早還是從廈門流傳到台灣的。不過,由於生活環境的差異,目前閩台兩地的福佬系民歌也產生了不同的藝術風格,有人認為,閩南的民歌比較注重藝術性,而台灣的福佬系民歌則較為通俗、好唱。然而不管海峽兩岸的福佬系民歌在風格上有何不同,它們都植根於中華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共同譜寫著民族文化的新篇章。

客家山歌以歌唱愛情為主,也有反映集體生產勞動的,其曲調亦是五聲音階,演唱起來,節奏舒緩婉轉,悠揚纏綿,韻味十足,非常優美動聽,和目前粵東梅州地區流行的山歌調大致相同。客家山歌亦是每首四句,每句多為七個字。最為人稱道的是,客家山歌多採用雙關語、隱喻、借代等手法,藉以抒發內心的情感,表達某種深刻的寓意,聽來十分含蓄而耐人尋味,有極強的藝術魅力,給人以美的文學享受。所以每一首好的客家山歌,都是一首好的「七言絕句」。如下面一首自古在客家地區廣泛流傳,至今仍被海峽兩岸客家人百唱不厭的客家山歌:

福佬系民歌的風格,以抒情哀怨的旋律為主,也有節奏活潑、具有強烈諷刺性的滑稽歌,曲調則多以五聲音階構成,恆春地區的民歌至今仍保存著福佬系民歌純樸的風格;而蘭陽平原的民歌,大多已被吸收為歌仔戲的曲牌,成為流行全島,深受民眾喜愛的一種台灣地方戲劇了。

河邊石子生溜苔,思想阿妹唔得來;

客家山歌雖屬「俗歌」、「俚曲」,但其中卻蘊含著豐富的民族文化精華,是我國民俗歌曲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國文學史上,曾經對許多卓有成就的詩人產生過很大的影響。如近代著名的客籍新派詩人黃遵憲 、台灣客籍愛國詩人丘逢甲 ,都自幼受到客家山歌的熏陶和感染,他們在詩歌創作活動中都十分重視從客家山歌中吸收有益的營養。丘逢甲曾寫有《論山歌》詩一首,給客家山歌予高度評價,詩曰:

的確,台灣不單是戲劇之鄉、音樂之島,同時還是中國民歌的寶庫。

這首詩便是從客家諺語:「畜羊、種姜,利息難當」和童謠:「月光光,好種姜」脫胎而來,婦孺上口,易於傳誦,頗富生活情趣。在黃遵憲和丘逢甲的詩集中,這一類的詩作比比皆是。

粵調歌成字字珠,曼聲長引不模糊;

新做眠床四方方,一片眠來一片荒;

客家山歌與屬於「小調系統」的福佬系民歌在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小調系統」的民歌多為平原地區城鎮中的「里巷之歌」,而客家民歌則純屬「山野之歌」,在丘陵地區傳唱,抒情色彩更濃,「野味」(鄉土氣息)更足。

女:問盡幾多過路人,兩人相愛怕何人;阿哥有事妹擔待,妹受欺凌郎出身。

入山看見藤纏樹,出山卻見樹纏藤;

樹死藤生纏到死,藤死樹生死也纏。

丘逢甲認為,客家山歌比起文人墨客許多粗製濫造的「油腔筆」來,要有價值得多(「字字珠」)。丘逢甲的不少詩作,語言流暢質樸,通俗易懂,明顯地受客家山歌和童謠、諺語的影響。請看下面一首題為《游姜畲〔she奢〕題山人壁》的詩:

催人出門雞亂啼,送人離別水東西;

挽水西流想無法,從今不養五更雞。

男:兩人有情熱在心,朝朝等妹伯公亭;等盡幾多冷板凳,問盡幾多過路人。

台灣民歌種類很多,除原住民同胞聚居地流行的各種山地民歌之外,在漢族人民居住的地區,主要流行著福佬系民歌和客家系民歌。1949年後,大陸各地不同風格的民歌也隨著各省移民的遷台,紛紛傳入台灣,台灣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全國民歌的彙集之地了。這些民歌曲調各異,風味不同,但都散發著濃郁芬香的鄉土氣息。如果說,「南管」是屬於台灣的「雅樂」,那麼民歌則是台灣的「俗歌」和「俚曲」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