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篆刻技法 第三節 章法

章法是篆刻作品的構圖方式,是對印面各種形式因素進行構思安排,也就是設計印面的結構和布局。又稱分朱布白。自有印章以來,幾千年產生了數以十萬計的印章,出現了千變萬化,幾乎無一雷同的章法布局。方寸之地竟有如此豐富無窮的藝術洞天,我們在讚歎那些凝聚著歷代印人智慧和藝術創造才能的作品時,留心地分析一下章法構成,就會發現在千變萬化的章法形式中貫穿著以對立統一尋求和諧的規律。如果說篆刻章法有什麼奧秘的話,那就是運用對立統一規律,對印文、留白、邊欄等形式因素,進行疏密、虛實、對稱、呼應等藝術處理,取得既有變化又有和諧穩定的藝術效果。

在構思章法時,主要是規劃印文的位置、字形、筆畫線條。古印之中對印文安排有以下幾種方式:

印文穿插挪讓 可將部首交互穿插、筆畫穿插、左右偏旁挪移位置、上下結構互挪位置、移正於偏或移疊於平、移外於內、字形變形穿插或將筆畫蟠曲變形變位。

增減印文筆畫 增添筆畫、減少筆畫、簡化部首、並筆省畫、借並部首偏旁等。

調整移文 對繁簡筆畫印文作斜角對稱、品字對稱、上下呼應、留紅呼應或交叉呼應等。

筆畫誇張變形 內緊外松、以虛圍實,或外緊內松、以實圍虛,加大字頭筆畫或加長下垂筆畫。使印面疏密聚散有度,富於藝術意境。

篆刻章法充分反映了印章布局結構的特點。留白不僅有增強印文表現力的作用,通過以朱托白(白文印)或以白襯朱(朱文印),使印文線條突出。還起著協調印面構圖結構、空間呼應、色調和節奏韻律感的作用,對印章藝術風貌的形成至關重要。因此在構思印文、經營構圖時要同時考慮留白的塊面和形象。印章中的布白雖不像繪畫中留白有暗示某種形象的作用,但由於印章的形式因素比較單純,布白在構成印章形式美感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布白在印章章法中與分朱有著相互依存的關係。印章的邊欄、界格也是章法構成的形式因素,利用邊欄、界格線紋的粗細、斷續變化,借邊、逼邊、擊邊等手法,往往可以增強印章章法的穩定性或靈動變化。構思印章章法,就是要協調處理上述形式因素,結構印面的布局。

印章的章法呈現豐富多彩的藝術風貌,如果要作類型化的概括,可以分為平正自然和奇險變化兩種形式。現試舉幾種印例,分析一下這兩類章法構成的藝術處理手法。

「馬廄將章」是一方秦代印章。印文規整秀雅而筆勢富有圓轉流走的意態。田字界格,增強了規整感,又讓每個字都有了遊動的空間,印文作逆向排列,這都使這方印章在莊重規整中又有空靈活潑的變化。

「軍曲侯印」漢滿白文印。具有漢大白文印的典型特徵:印文結構規整、筆畫平直、等間布線、線條勻稱,布局四面頂足排滿,構成豐滿厚重、雍容典雅的藝術風貌。此印沒有設計邊欄界格。由於每字都有拉長筆畫形成的外廓,自然虛出了整齊的邊欄和界格,造成中宮鬆動,避免了規整、飽滿易產生的呆板、擁塞之弊。這兩方印章的字形方正,筆畫疏密,轉折角度相近,排列規整。形成平正勻稱的布局,益覺平實自然。處理這類章法要力避刻板、缺少變化。

「文章節義之鄉」印,吳昌碩刻制。這是利用印文筆畫的穿插,在方形布局內,形成線條和布白的疏密、虛實呼應,使章法穩定又有變化的印例。印文六字中有四字筆畫較繁,取二字三行佈於印面,有意壓緊橫部間距,拉長下垂的筆畫,使每字有上緊下松的疏密變化,印面下方又留出大塊空白,與上方「文、之」兩個筆畫稀疏線條切割出的碎白相呼應,構成全印的疏密變化。而且「章、節、義、鄉」幾字的繁密筆畫呈正品字形塊面,與留白多的倒品字形塊面交錯,構成虛實呼應,使全印章法平實自然中蘊有錯綜的變化,穩定而不呆板,耐人尋味。

「來鷺草堂」,清胡钁〔jue決〕作品。用細細的朱文、圓潤的轉折和時斷時續的細紋邊欄,構成印文所需的抒情韻味。四字中「鷺」字筆畫最繁,草字選用最簡篆法,堂字作簡化,來字的兩個人字作並筆,鷺字任其舒展,佔用了印面2/5強。這樣印文筆畫的線條疏密和諧,使章法平衡穩定。這是以穿插挪讓印文的手法,構成平穩章法的印例。

對印文筆畫作適當的增減、合併或重複,求得章法和諧穩定的印例有「柳蔭軒」,齊白石作。全印三字,佈於方形構圖,分兩行排列。為使首行兩字不覺過分擁擠,「蔭」字作了簡化和並筆。第二行的「軒」字則加輟了車字偏旁。一增一減,造成章法的穩定。這種增減也是符合篆法規則的。

「千秋」是增加印文筆畫的印例。採用了繁筆更繁的手法,使「秋」字的火部增筆擴展到印面中心,「千」字與「秋」字的禾旁均列於火部兩旁,構成壯夫挑擔式意態,達到布局平穩對稱而又趣味盎然的目的。

「青松白雲處」,明何震作。是按布局需要,對印文作簡化、省簡字頭等處理的印例。全印五字佈於方形印面,作二三字兩行排列,為使兩行輕重均等,將二行三字大刪小減,使章法左右對稱,十分和諧。

運用邊框處理平穩章法的印例。兩重細朱邊框對章法穩定發生了作用,使只有一個筆畫很簡的「禾」字印,不覺單薄,且有輕柔優美的韻律感。「禾」字首筆作斜向垂長處理,在雙重邊框平直線條中豐富了線性變化,內框下方安排了一處斷邊,使嚴整的雙框有了透氣處,並增強了禾字紮根、伸腰向上生長的活力,造成印文與邊框的動靜感對比。以上是安排平穩勻稱式章法常用手法。

構成奇險變化類章法,常用的一種手法是利用印文筆畫繁簡的不同,造成印面疏處更疏、密處更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加劇疏密的反差,形成對比強烈的效應。

「平陰都司工」印,可為這一類章法形式的印例。全印五字,前三字筆畫相對較繁,但安排在一行,構成密密的線紋和眾多的留白碎塊組成的灰色調塊,與二行「司工」二字形成舒張平整線條和整齊的布白組成的醒目的色塊對比,無論在虛實關係和輕重質感上都具有強烈的對比。

「烏丁」印是利用印文筆畫疏密聚散、粗細變化和筆畫斜正手法,造成參差錯落布局的印例。二字繁簡不同,但佔用印面位置均等,烏字筆繁卻作頂足排滿處理,與丁字用誇張的粗筆形成簡潔的組合。

「虞年」印則利用筆畫的斜正手法,虞字的字首與吳部分開並錯位,年字豎筆向內傾斜,使印面充滿了動勢和虛實對比,造成奇峭生動的章法構成。

「馮德」印為對印文進行適度誇張,穿插交錯形成奇險變化布局的另一印例。全印二字橫列,以橫切的1/3印面排列兩字的橫筆,線條粗重平直,產生朱白對比鮮明的靜態,中下2/3印面,將兩字的各種形態的筆畫,統統變形為富於動感的豎向線條,使方寸印面交織著橫豎線條對比、明暗色調對比和動靜感的對比。回味余甘,令人嘆服古代篆刻匠師的縝密巧思和奇崛大膽的處理。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