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聖阿隆素 「花生先生」

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1864年出生於密蘇里州,一個黑人奴隸家庭。當時,美國上下正為廢除奴隸制度,而進行著南北戰爭。他的母親和哥哥都是奴隸,父親則在他懂事以前,就已經去世了。一家的主人,是德國裔的移民摩西·卡佛先生。

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尚且年幼之時,就與母親一起,遭到了匪徒綁架,賣到了奴隸市場。卡佛先生一路追蹤犯人,雖然奪回了瀕臨死亡的兒子喬治,卻沒有能夠找回他的母親。由於有肺痛的毛病,喬治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他每天都在原野上奔走,熱衷於野生的花草。附近的人們,都稱他為「植物的醫生」,經常找他解決農作物,或者花園裡的問題。

卡佛夫婦把喬治當做自己的親生骨肉對待,鼓勵他去念書。12歲的時候,喬治決定自力更生,讓夫婦倆十分傷心。

他在城裡租了公寓,自稱喬治·卡佛,一邊工作一邊上學。然而,就算奴隸制被廢除了,美國南部對黑人的歧視,卻依然存在。喬治被人用了私刑,不得不離開城市。那一天,他終生難忘。

從堪薩斯州的明尼亞波利髙中畢業後,喬治於1887年,進入愛荷華州的辛普森大學就讀。雖然他在美術以及音樂方面,也嶄露出了才華,但是在老師的推薦下,他又轉人愛荷華州立大學,踏上了成為植物學家的道路。因為班裡有同名同姓的學生,所以他將自己的名字,改為喬治·華盛頓·卡佛。喬治在學習中頻頻嶄露頭角,畢業後也繼續留在大學中,研究植物學與園藝學。

1896年,卡佛博士應著名的黑人教育學家布克·T·華盛頓的邀請,就任塔斯提吉專科學校(後來的塔斯提吉大學)農業系的主任。當時在美國南部,由於連年栽種棉花,導致土地貧瘠,貧困的農民們,正為欠收煩惱不已。不忍心看到農民受苦的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教導他們交替種植花生與棉花,讓貧瘠的土地,重新補充到氮肥。

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的建議,將阿拉巴馬的農民,從苦難中解救了出來。棉花的收成眼看著長了上去,花生也能賣到不少錢。

之後,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以提高農民的收入為目的,從結著劑到印刷用墨水,發明了超過300種的花生利用法。美國人民景仰他的豐功偉績,親切地稱他為「花生先生」。

有一次,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作為花生栽培業的代表,要在美利堅合眾國的議會上進行演講。由於博士是黑人,他們只給了他十分鐘的時間,演講才進行到一半就到時間了。

然而,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的報告,引起了議員們的興趣,議會長當時就說道:「請繼續下去,兄弟。對你沒有時間限制。」

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是虔誠的基督徒,每天早上四4點就起床,然後在森林中進行瞑想。據說能想出那超過300種的花生利用法,最初的契機,就是在研究室里,與上帝對話開始的。但是,在博士那長長的發明列表中,卻沒有花生醬這一項——雖然大部分的美國人至今也相信,他是花生醬的發明者。

喬治·華盛頓·卡佛博士不喜歡坐電梯。某日,他失足摔下樓梯,當場就失去了意識。被女僕發現後,立刻送去了醫院,但是在數日之後的1943年1月5日,終於停止了呼吸。博士的龐大遺產,全部贈給了塔斯提吉大學的「喬治·華盛頓·卡佛基金」。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