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聖阿隆素 巫毒教

人偶旁邊,是用西班牙語和英語寫成的解說牌。

在波克諾島,泥土與花生經常被用於宗教儀式。波克諾族土著將作為主食的花生,叫做「土中的生命(奴巴艾利)」。他們認為,在同生的兩顆花生米中,寄宿著大地精靈的靈魂。

從很早以前開始,黑人奴隸之間,就流傳著古老的詛咒方法:將花生磨碎,煉成黃油狀後與粘土混合,製成人偶。只要在這個人偶中,封上負罪者的毛髮或者血液,並加以詛咒,一切加之於這個人偶的痛苦,都將原封不動地返還到負罪者本人身上。此外,在細長的紙上,用仇人的血,寫下他的名字,並封入人偶的例子也屢見不鮮。

按照某地的傳說,這個儀式,開始於一名繼承了那荷·耶庫血脈的巫女。她為了詛咒西班牙侵略者,而第一次舉行了這種儀式。波克諾族的詛咒,與「聖阿隆索大屠殺」的記憶密不可分,至今島上的非白人居民,對此也深信不疑。

然而,這個傳說中有許多經不起推敲的疑點。大部分的觀點則認為:這種儀式,實際上是在海地發展起來的巫毒教傳過大海,與波克諾島本地的古老習俗,相結合而出現的產物。

因為奴隸貿易,而被賣到西印度群島的非洲人的土著信仰,與基督教相融合,產生了海地的巫毒教。雖然受到了羅馬天主教宗教儀式的強烈影響,但是巫毒教的基本信仰形態,與非洲的詛咒原始宗教並沒有差別。信徒們崇拜被稱做「洛亞」的守護神、雙胞胎以及死靈,舉行用動物作為活供品的儀式,還有就是被稱做「還魂屍」或者「詛咒人偶」的超自然咒術。這種咒術宗教觀來到波克諾島上後,會與奴巴艾利信仰相結合,也就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我覺得好像在哪兒讀到過這段文字,然後想起來,這節選自《加勒比海的無名指》。波茲教授本人的研究,似乎在當地評價很高。

「『一切加之於這個人偶的痛苦,都將原封不動地返還到負罪者本人身上?』」阿格妮絲打了個寒顫,將這一句念出了聲音。

「製作這個人偶的人,似乎非常仇恨某個人呢。光是想想那個人,會遭遇到什麼災難,就覺得不寒而慄。這可不怎麼合我的胃口。我到大廳里的紀念品商店去逛逛,順便看看有沒有明信片。」

說完這句讓人意外的話後,阿格妮絲離開了第二展廳。

看來無所不能的「合伙人」A級精英,不怎麼擅長這種用道理解釋不通的詛咒,或者超自然現象之類的事情。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