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聖阿隆素 「波克諾革命」

「先生真是博學多聞。」艾米里奧像是打暗號似的,對我眨了眨眼睛,繼續說道。

「花生是波克諾島的主食,在中西部的農業地帶,到處都是花生田。以前白人霸佔了所有的土地,但是共和國成立之後,大幅度促進了農業改革,黑人和混血人種也得到了屬於自己的土地。『波克諾革命』的英雄——恩里克·帕斯特拉米將軍,就是這樣一位黑人農民的兒子,少年時代的他,也在花生田裡干過農活。」

「帕斯特拉米將軍?」

我向前探了探身子,因為艾米里奧提到了這次「不死鳥作戰」的目標的名字。

「沒錯。帕斯特拉米將軍,是頭一個成為軍隊最髙司令官的波克諾島本地黑人,深受占本國人口60%以上的黑人們的壓倒性支持。」

「那麼餘下的40%呢?」

「像我這樣的混血兒,大概佔了本地人口的25%,還有就是西班牙裔的白人,擁有土著血統的本地人,就算有也是極其稀少的。占人口總數不到15%的白人,至今依舊掌握著這個國家的大部分財富,先生應該也是知道的。不用說安東尼·奧·巴齊·阿塔·利諾,就是推翻了獨裁政權、推行民主化的費德里柯·加爾班卓總統,也同樣出身於白人統治階級。」

對於一個從美國來的白人遊客來說,這話可真有點刺耳。我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只好聳了聳肩。艾米里奧清了清噪子。

「不管怎麼說,『波克諾革命』並非只是一場單純的富裕白人之間的權力鬥爭,這都全拜帕斯特拉米將軍,和花生所賜。」

「什麼意思?」

「我們就說說『波克諾革命』好了。」艾米里奧說,「革命發生在十八年前的夏天。我當時還是個小孩子,只記得全城上下,連續好多天都在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

1986年7月12日,對巴齊·阿塔·利諾政權的高壓統治及腐敗,已經忍無可忍的反政府集團,和軍中的改革派人士偷偷聯手,通過要求大幅推進民主化的遊行和軍事政變,控制了首都聖阿隆索。

在革命軍與民眾的歡呼聲中,總統府被包圍,「加勒比的獨眼鬼」被後台美國所拋棄,只好與親信及家人一同投降。持續了24年的獨裁統治,就這麼簡單地結束了。

這就是所謂的「波克諾革命」。站在民眾遊行最前線的反政府運動的年輕領袖,就是現在的共和國總統——費德里柯·加爾班卓。而成功發動軍事政變的,共和國軍的中心人物,當時位居上校的改革派黑人將領,就是恩里克·帕斯特拉米。

「政變能成功,主要還是因為在軍隊底層,占多數的黑人士兵,違抗了支持獨裁政權的白人長官的命令,站在了反政府一方。」艾米里奧就像是重新看到了兒時的景象一樣。「如果不是帕斯特拉米上校,提前做好了準備,也許政變就會失敗,追求民主化的遊行,就會變成另一場『聖阿隆索大屠殺』另外。機智的上校在暴動之前,在各部隊的黑人士兵之間,散發了關於『花生之誓』的傳單。」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