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聖阿隆素 帶殼的花生

「我叫艾米里奧。請問你這是第一次,來聖阿隆索嗎?」混血的調酒師,裝作不認識我的樣子問道。

作為「合伙人」的聯絡員,他的西班牙口音,未免太重了一些。不過,這應該也是為了掩人耳目,而故意裝出來的。

所以,我也不得不配合一下。我就像單純的美國遊客一樣,點了點頭,給他看了看左手無名指上的戒指。

「是新婚旅行。因為一會兒要和妻子出去吃晚飯,她現在正忙著化妝呢。」

「I Feilz Matri Monio!」

這在西班牙語中,是用來祝福別人婚姻美滿的。艾米里奧拿起一顆帶殼的花生,恭恭敬敬地放在我面前。

這結婚禮物還真夠小氣的,我一邊想著,正打算剝開花生的時候,艾米里奧卻按住了我的手。

「等一下。請你回房間後,再和夫人一起吃。兩顆『瑪尼』正好一人一顆,你和夫人的。」

「『瑪尼』……?」

「就是花生米啦。在這個國家,花生是繁榮與幸福的象徵。據說分別吃下同一顆花生中的,兩顆花生米的夫婦,就能永遠如同雙胞胎一樣,和睦相處、子孫滿堂。」

「所謂幸福婚姻的魔法?」

「沒錯,先生!……」

俗話說,入鄉隨俗。我接過魔法的花生,裝進上衣的口袋裡。艾米里奧做了一個祝福的姿勢,然後端出一整盤花生來。

「這些是免費隨便吃的。波克諾島上的花生米,可是世界上最美味的。」

我剝開花生殼,將帶紅皮的花生米放進嘴裡。濃厚香甜的味道,立刻在口中擴散開來。這兒的花生,比紐約超市裡賣的要大上一圈,味道也更加的香。似乎很容易吃上癮。

我這麼說道,艾米里奧就自豪地拍了拍胸脯。

「花生是這個國家的寶物,歷史悠久。告訴你吧,將花生傳播到世界各地的人,正是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提督。而他第一次吃到的,就是波克諾島的花生。」

「啊!這個我在書上讀到過。」

我指的書,當然就是那本《加勒比海的無名指》了。波茲教徵(本人〉在書中,就波克諾島的花生栽培歷史,進行了非常有趣的介紹。

花生原產於玻利維亞南部的安第斯地區,通過人類的手,傳播到中南美各地,發展出了多種品種。在秘魯和墨西哥,許多公元前的遺迹里,都發掘出了古老的花生米和花生殼。包括波克諾島在內的加勒比海諸島,也是從上古時代起,就一直種植花生。

波克諾島的土著居民,將花生叫做「奴巴·艾利」,在波克諾族的語言里,就是「土中的生命」的意思,在外出狩獵或者捕魚時,更是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根據波茲教授的研究成果來看,花生在波克諾各部落之間,同時擔當著原始貨幣的角色。

1492年,登陸波克諾島的哥倫布一行,在波克齊卡河的入海口處,遇見了波克諾族,並受到了盛大的歡迎。哥倫布在那時第一次吃到了花生,並在航海日記中寫下了感想:

「奴巴·艾利,就像樹種子一樣堅硬得不可思議的豆子。雖然有點土腥味,不像核桃般優雅,但的確很美味。」

波克諾族送給變成了花生愛好者的哥倫布,滿滿七桶帶殼的花生,哥倫布將之帶回了西班牙。由於花生營養價值高,便於長期保存,適合作為航海用的儲存食物,所以到了16世紀的大航海時代,迅速就傳遍了世界各地(除了北美洲以外〉。

上一章目錄+書簽下一章